第101章(2 / 3)
苏静蘅听见这回答,心里大概有了点数,直觉告诉她,之前的猜想真的是对的,此番大劫,或许马上就要有解了。
关于其他的人,李老夫人说不了太多。
苏静蘅又问她京中有没有姓白的大人或者将军,问得太过笼统,李老夫人疑惑道:“姓白?这多了去了,就是我夫君的同年都有好几个,你怎么忽然问起这个?”
苏静蘅摸摸耳垂,心虚说:“我表兄今年才入朝谋事,写信与我提起过一些京里的事,提到有位姓白的大人对他颇为关照,是个好人……我好奇,想问问。”
李老夫人摇头,道:“这我便不知道了,早些年那几个我还熟一些,近些年朝里新晋官员,除了我夫君的学生,其他的我一概不知。”
“这样。”
“其实京城和我们这儿差不多,若一定要说区别,无非是天子脚下,更庄严一些罢了。”李老夫人抿一口热茶,换了个更舒适的姿势坐着,看着院外的光景,道,“哪日你想去京城,如果有什么需要的,我可以帮你安排,我夫君旁的事做不好,就是学生多,你去京城呀,我们一定能帮你安排好,不会让你在那里受委屈。”
当然,她的意思不止是在京城可以关照她。
从这里到京城一路上若是有需要,都可以替她安排好。
夫君十八岁入仕,七十五岁致仕,在大昭土地上飘摇五十七载,关系好的师生亲友不计其数,每州每地都有熟人,照看一个小姑娘不是什么难事,给些吃喝,安排好住宿,再雇个马车车夫一路相送,可以保证她顺顺利利入京,再顺顺利利回来。
苏静蘅笑道:“多谢夫人关心,若真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我一定不会客气,到时候找您您可莫要嫌我烦呀!”
“不会不会。”李老夫人亲和一笑,问,“我听孙娘子说你原本是想去穆阳的青绣坊当绣娘的,可惜那里的规矩改了,没身份没背景的不容易选上,你现在还想去吗?要是想去,我也可以帮你举荐,不过要等眼前这事忙完才能放你走。”
苏静蘅道:“日后若有机会,还是想去的,不过我想自己试试能不能选上,再在这儿历练历练吧,也多陪陪您,等您烦我了我再走。”
“我怎会烦你?”
李老夫人嗔怪地看她,说,“不过你也是有心,多历练历练是好的,越往上爬,越考验真本事,以后不能总靠着别人。”
“嗯。”
苏静蘅嘴角噙笑,与老夫人一块喝茶赏景。
等老夫人睡了,便回房里干活。
最近几日天气大晴,宁知序来宜村找老道士例行诊断,回去的时候顺便把苏静蘅捎上,山上雪化了,他也忙起来,日子还像以前一样过,上山,伐竹,编制,送货,偶尔接一些价格贵些的单子,进城回来不忘买些宜村买不到的吃食,等苏静蘅回家一块吃。
以前只有他一个人去宜村接苏静蘅,如今有一头驴和一只狗跟着。
小黄腿短,走不快,便在驴背上搭一个包袱将它装在里面,接到苏静蘅,再将它抱在怀里一块回家。
马上又要到吃笋的日子,他们两个跟没事人一样,商量着新笋如何做才好吃,回到家躺在床上,发现宁知序将屋里枕被都换了一套,换下来的洗完晾晒过已经收了起来。
新被子熏过熏香,躺在里面香味直往鼻子里钻,从屋里看外边的太阳,苏静蘅说:“后天我就随我去见齐老和李老夫人吧,他们是好人,我们将知道的跟他们说说,便是有什么问题,他们也不会怪罪,一定会尽力帮我们的。”
“嗯,好。”
宁知序站在窗外将挂在外面的衣物收起来,问,“你月事可来了?算日子也差不多了,我把要用的东西都备好了,去宜村的时候记得带上,这几天天晴,刚才去见莫神医,他掐指算算,却说马上又要下雨下雪,我不大信,跟他打赌,若是真是下雨下雪,下次送你去的时候便请他喝酒吃下酒菜。”
说着往西天看,太阳被矮山遮盖住,天边飘着几片云,看着明天天色依旧会大好。
苏静蘅出去看看,说:“说不准,那老道士有点本事在身上,指不定今夜就要刮风下雪。
瑞雪兆丰年,年前那一场雪一直残留到年后,好不容易雪化得差不多了,干活方便一点,又要下,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走路上山都不方便,一下雪天又凉,要苏静蘅住在宜村,担心她冷,晚上没人给她捂手捂脚,但是来回奔波又十分劳累,怎么选苦的都是她。
唉。 ↑返回顶部↑
关于其他的人,李老夫人说不了太多。
苏静蘅又问她京中有没有姓白的大人或者将军,问得太过笼统,李老夫人疑惑道:“姓白?这多了去了,就是我夫君的同年都有好几个,你怎么忽然问起这个?”
苏静蘅摸摸耳垂,心虚说:“我表兄今年才入朝谋事,写信与我提起过一些京里的事,提到有位姓白的大人对他颇为关照,是个好人……我好奇,想问问。”
李老夫人摇头,道:“这我便不知道了,早些年那几个我还熟一些,近些年朝里新晋官员,除了我夫君的学生,其他的我一概不知。”
“这样。”
“其实京城和我们这儿差不多,若一定要说区别,无非是天子脚下,更庄严一些罢了。”李老夫人抿一口热茶,换了个更舒适的姿势坐着,看着院外的光景,道,“哪日你想去京城,如果有什么需要的,我可以帮你安排,我夫君旁的事做不好,就是学生多,你去京城呀,我们一定能帮你安排好,不会让你在那里受委屈。”
当然,她的意思不止是在京城可以关照她。
从这里到京城一路上若是有需要,都可以替她安排好。
夫君十八岁入仕,七十五岁致仕,在大昭土地上飘摇五十七载,关系好的师生亲友不计其数,每州每地都有熟人,照看一个小姑娘不是什么难事,给些吃喝,安排好住宿,再雇个马车车夫一路相送,可以保证她顺顺利利入京,再顺顺利利回来。
苏静蘅笑道:“多谢夫人关心,若真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我一定不会客气,到时候找您您可莫要嫌我烦呀!”
“不会不会。”李老夫人亲和一笑,问,“我听孙娘子说你原本是想去穆阳的青绣坊当绣娘的,可惜那里的规矩改了,没身份没背景的不容易选上,你现在还想去吗?要是想去,我也可以帮你举荐,不过要等眼前这事忙完才能放你走。”
苏静蘅道:“日后若有机会,还是想去的,不过我想自己试试能不能选上,再在这儿历练历练吧,也多陪陪您,等您烦我了我再走。”
“我怎会烦你?”
李老夫人嗔怪地看她,说,“不过你也是有心,多历练历练是好的,越往上爬,越考验真本事,以后不能总靠着别人。”
“嗯。”
苏静蘅嘴角噙笑,与老夫人一块喝茶赏景。
等老夫人睡了,便回房里干活。
最近几日天气大晴,宁知序来宜村找老道士例行诊断,回去的时候顺便把苏静蘅捎上,山上雪化了,他也忙起来,日子还像以前一样过,上山,伐竹,编制,送货,偶尔接一些价格贵些的单子,进城回来不忘买些宜村买不到的吃食,等苏静蘅回家一块吃。
以前只有他一个人去宜村接苏静蘅,如今有一头驴和一只狗跟着。
小黄腿短,走不快,便在驴背上搭一个包袱将它装在里面,接到苏静蘅,再将它抱在怀里一块回家。
马上又要到吃笋的日子,他们两个跟没事人一样,商量着新笋如何做才好吃,回到家躺在床上,发现宁知序将屋里枕被都换了一套,换下来的洗完晾晒过已经收了起来。
新被子熏过熏香,躺在里面香味直往鼻子里钻,从屋里看外边的太阳,苏静蘅说:“后天我就随我去见齐老和李老夫人吧,他们是好人,我们将知道的跟他们说说,便是有什么问题,他们也不会怪罪,一定会尽力帮我们的。”
“嗯,好。”
宁知序站在窗外将挂在外面的衣物收起来,问,“你月事可来了?算日子也差不多了,我把要用的东西都备好了,去宜村的时候记得带上,这几天天晴,刚才去见莫神医,他掐指算算,却说马上又要下雨下雪,我不大信,跟他打赌,若是真是下雨下雪,下次送你去的时候便请他喝酒吃下酒菜。”
说着往西天看,太阳被矮山遮盖住,天边飘着几片云,看着明天天色依旧会大好。
苏静蘅出去看看,说:“说不准,那老道士有点本事在身上,指不定今夜就要刮风下雪。
瑞雪兆丰年,年前那一场雪一直残留到年后,好不容易雪化得差不多了,干活方便一点,又要下,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走路上山都不方便,一下雪天又凉,要苏静蘅住在宜村,担心她冷,晚上没人给她捂手捂脚,但是来回奔波又十分劳累,怎么选苦的都是她。
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