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1 / 3)
宁知序回去就依照她的话,将剩下的枣子和咸肉包在一起。
做好尝了尝,味道竟然还真的不错,顿时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翌日与村里人会合训练时将自己包的咸甜粽子带给他们吃,一条船十来个人,吃了他做的粽子脸色涨成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勉强吃完一个再也不想吃第二个,宁知序在心里说他们没品位,知道苏静蘅一定会喜欢,于是将剩下的又包好带给她。
这次没分给旁人,独苏静蘅一人有。
那些咸甜粽子入了苏静蘅的肚子,比宁知序还要知道她对他的心意,二人在一块聊起龙舟赛的事,宁知序摸摸后脑勺说:“我觉得能行,反正只要没人撞我们,船至少不会翻。”
一条河道,从起点到终点划的是条直线,船上的人号子喊得震天响,膀子挥得齐齐的,能做到这样十分不容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已经尽了最大的力气,不管结果怎么样,那都是好的。
苏静蘅对此不做评价,就说:“反正我到时候就在岸上盯看着你,你要是翻船了我就笑,变成一只落汤鸡我也不会下水去捞你。”
宁知序嘴唇动动,最后只是重重点头:“必不会落水叫别人看我们的笑话。”
端午绣坊准两天假,放绣娘们回家过节,苏静蘅自然也是回去,临行前同屋里那两人一块收拾行李聊天,柳嘉音说他们村每年都是倒数第二,今年不出意外大概还是,苏静蘅便道:“那可未必,今年我们村有我阿兄在,咱们的位置恐怕要换一换了。”
就是倒数第一变倒数第二,倒数第二变成倒数第一的区别,柳嘉音不介意,笑着说:“那好啊,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一的位置就该轮流坐嘛,不然怎么显得情谊深厚呢?”
端午回去的事谁都没跟谁说,苏静蘅不提,宁知序不问,有人接她回家她就回,没人接就背着包袱流浪山野,当日收拾了个小包袱走出绣坊,放目远眺,谁知一眼就看见宁知序躲在一棵树下等她。
他依旧戴着个宽大的斗笠将脸遮了个全,低下脑袋正发着呆,随后看见鲜绿的草地上出现一双绣花鞋面,知道是她来了,立刻打起精神站直身子说:“走吧。”
然后也不看苏静蘅,带着她往回家的路去。
走出宜村才摘下帽笠,望了望天边的太阳,想到刚才在酒坊后边那条巷道口看到的人,深吸一口气说:“我刚才好像看见我三叔母了。”
“三叔母?”
苏静蘅歪头,问,“是哪个?”
在绣坊这么些日子,休息的时候她也会到外边闲逛,厚脸皮地同村里人打交道,聊一聊村里阿猫阿狗的事,顺便讨两口饭吃,自然也认识了不少人,听宁知序这么一说,她脑子里飞快地回想这些天认识的人,却没有一个姓秦的女子。
就连那位传说中致仕回乡的官老爷她也见到面了,官老爷的夫人挑中了她的绣样,这几日谋算着为家中书房新填个绣花挂屏,给了样子给她,叫她绣,赏钱不少,等交了货她的金库里就又多一笔存款,再做两年够她自己在外边租房住了。
宁知序说:“就在酒坊边上,那院子大概就是和离时我三叔赠她的,比其他人家看起来要富裕些。”
“哦——是那家。”
苏静蘅有印象了,“那家男人也是做绣品生意的,我们绣坊接到过他的单,那是谁?你三叔母的弟弟吗?”
“弟弟……”
宁知序呢喃,“或许是。”
三叔母的爹娘,弟弟弟媳都住在那房子里,他看三叔母的脸色不大好,这么些年瘦了很多,瞧着像是过得很不好的样子。
今日穿着藏蓝色褂子,捧着一只布老虎晒太阳发呆,察觉到有人看她,立刻向他这边看过来,他还没想好见面要如何与她说话,当即掩下帽笠,匆忙离开,也不知她到底有没有看见自己。
就算看见了,大约也认不出来他。
宁知序亦步亦趋地走着,努力将这件事从脑袋里赶出去。
正发着呆,苏静蘅已经贴到他边上,拍拍胸脯保证:“阿兄呀,这事等过完节我帮你打探打探,到时候记得给我些好处,再给我买个簪子如何?我想要个玉兰的!”
“……”
宁知序无奈提提嘴角,似笑非笑道,“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