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
  苏静蘅低头,“凭什么叫我说?我从来不做倒贴上门的事,要是连这样的事他都做不到那就不要跟我在一块,我也不稀罕他,我知道他有难处,天大的难处不与我说就是不信任我,我不要不信任我的人喜欢我,等他什么时候信我了再说吧,哼,我要走了,暂且找个近些的地方待着,这是给他机会,他不珍惜,那我就真走了,到他永远都找不到的地方去,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看她气愤的模样元渺笑的更欢,但又知道现在两个人只是在闹别扭,既然两情相悦,这么点事那就不算事,回头叫她相公去劝劝宁公子吧,她说的也对,夫妻两个要是什么事都指望着妻子那怎么能行了,尤其是她自己介意这样,现在勉强她去做,就算成事了,以后那么长的日子里为这件事生出芥蒂那也是不值得的。
  正想着,苏静蘅跟她说:“我还气他说的那些话,那个呆子,怎么能那么说话,我现在是以什么身份同他在一起?以前是没办法,他家非要我们这样做,现在呢,他家里人都不管我们了,没有什么神啊鬼啊的事逼着我们,没名没分,却我要留下来白吃他的粮,那语气好像我受了他的恩惠,这算什么?是我死皮赖脸求着他留我的吗?没有,我不会做这样的事,我明明也为他做事了。”
  元渺说:“这也是,他不该那样说。”
  虽然那样说是出自好心,可到底他说这话到底有些不合适。
  “明天你再陪我去城里一趟吧,我要当些东西,后天兰芳婶婶就带我去宜村,若是快的话,要不了几日我就能搬去绣坊了,到时候我不吃他的粮,再把钱还给他,谁也不欠谁的。”
  后面走一步算一步,总之她不要欠他的情。
  “行。”
  元渺不劝她,依她看他们两个还没走到死胡同里,有的是机会救回来。
  这事若是能过得去,那以后就是一桩好姻缘,过不去也就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没什么值得可惜的。
  两个人一拍即合,第二天就一块去城里,苏静蘅将宁知序给她的那个戒指当了,换了十两银子,回家给了八两给宁知序,说:“我们算一算这些天的账,为你做的衣裳帐子就且算三两,住宿加餐食算一两我退给你你,一共还你八两,剩下一些总有一点情谊在里面,我就不算了,你不会介意吧?”
  宁知序吓得没敢说话,心里猜到她要走,一整天提心吊胆却不敢问,直到晚上睡前才鼓起勇气问她一句,苏静蘅只是笑笑,说:“差不多吧,我托兰芳婶婶替我去问问绣坊的活儿,找着了就从这里搬走。”
  “……”
  宁知序做了一晚上噩梦,那八两银子像巨石压在他胸口,叫他一整夜都喘不过气。
  苏静蘅只调整了一天就恢复如初,依旧每天笑呵呵地跟宁知序说话,兰芳婶婶带她去宜村,元渺也跟着一起,宁知序没去,其实是非要跟她们一起却被苏静蘅劝回来了。
  这一天过得浑浑噩噩,晚间苏静蘅回来,跟他说:“我们见了绣坊的东家,你猜怎么着,她竟认得我娘!原来她们以前一块在青绣坊做绣娘,我娘先走的,过了十年她也走了,回到宜村接手这个绣坊,本来这事是有点难办,不过看在我娘的面子上,她叫我后天再去一趟,过了考核就能进绣坊了,多谢你这些日子的照顾,等我去绣坊的时候你送送我,陪我一起去吧,我有好些东西要带,一个人大概忙不过来。”
  宁知序说好,看着她的眼睛不曾从中看到半点犹豫与伤心,恍惚间明白她是真要走了,她的眼泪不是为自己而流。
  这样好,这样又不好……
  考核那日是宁知序陪苏静蘅去绣坊,也是为了带他认认路,从桃花村到宜村的路好记,只要走一遍就能认得,这一处桃源在两山之间,青石板道单拱桥,白墙黑瓦人声喧,两山上还坐落着些人家,靠着两条修缮完全的路来往于人群聚居之处与自己的家之间。
  昌老伯说的酒坊就在宜村西南石桥边上,绣坊在宜村东北的小河道旁,宁知序带着斗笠将脸遮了个严实,实际是害怕在这里遇见三叔母,又因为对这里不熟,只能跟在苏静蘅身后,她带自己去哪就去哪。
  绣坊的东家姓孙,大名孙芳馥,这里的人都管她叫孙娘子,管绣坊管了好几年,宜村的女子几乎都靠她活着。
  孙娘子额外给苏静蘅一次机会也并非只是看在她娘的面子上,那天见面瞧见她的绣品,绣工的确很是卓群,有能力的人到哪里都受欢迎,她自然愿意留她,不过流程还是要走,为她单添个考核,叫别的绣娘也来看看她到底有没有这个本事进绣坊,有本事就叫她安安稳稳在这里待着,也免得那些人多想多嘴,闹出什么不愉快的事来。
  苏静蘅到绣坊见了孙娘子,两相问好,便要准备去接受考核,宁知序像根木头似的站在那儿,孙芳馥见状打趣问道:“这位是?”
  “这是我阿兄。”
  苏静蘅平静地说,“陪我来考核的。”
  宁知序:“……”
  袖子底下的拳头攥紧了又松开,孙娘子笑道:“是你哥哥呀!这模样长得可真俊,我原以为是你相公,还想说你俩可真有夫妻相,既然是兄妹,这倒也正常,也不知你们爹娘长什么样子,能生出两个这么好看的娃娃,打小就没少被人夸吧。”
  宁知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