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1 / 5)
6号至9号,鹏城将要召开为期4天的“国家城市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
会议内容主要是围绕土地后续有偿使用的理论支撑,探讨土地改革制度和现有法律政策的关系。
从各个方面验证新的土地政策能否适应当下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
京大派经济系和法律系的老师去了,已经升任讲师的林筱彤也在其中。
至于谢羿他跟着国土局的领导一并去往会场,会议结束之后还需要递交一份试点报告。
东湖的水,打工人的泪。
第373章 前奏吹响
八十年代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资金的缺口也给市政带来了巨大压力。
鹏城的大部分土地都是无偿出让给大企业办厂。
久而久之,钱袋子入不敷出,资金缺口问题亟待解决。
鹏城特区一把手在召开外商座谈会时,了解到港城财政收入的15%及以上都来自于土地。
去年11月份鹏城派出了考察团奔赴港城学习相关资料。
从鹏城到港城要经过罗湖铁路桥,通过10天的考察在12月末最终递交了3页考察报告。
一把手看完之后,一番深思熟虑还是决定把步子迈得再大一点。
87年7月份时新出台的鹏城特区土地管理制度,在一定的合同期限内,土地的使用权可以转让、出租或抵押。
10月6日至9日讨论会的召开,会场现场当然会有不同的意见。
有分歧就要解决,当场开始了辩论。
土地怎么能进入市场流通?
甚至有人当场搬出了《资本论》,他说:
“各位,《资本论》第3卷 ,第701页当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特有经济表现。”
林筱彤和谢羿坐在后面耐心听着,时不时在本子上记下关键词。
她是持赞同态度的,土地作为经济发展中重要一环,无偿出让未免太亏了。
“出让土地的话,如何保证公平竞争呢?”
“干脆按照国际惯例,公开拍卖吧。”
“使用权总得有个期限吧?”
“要不定70年吧?”
“这样太长了,干脆50年吧。”
也就相当于一个工人在厂子里奋斗一生的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