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1 / 5)
熊川八三年年初就去鹏城发展了,在那里混得不错,着实赚了一大桶金。
今年大年初一池瑶生了个闺女,起名叫初一。
孩子出生户口落在哪儿是个大问题,两人都是羊城户口。
八零年夏天鹏城被划为特区,原本一片滩涂的小渔村猛然间变天了。
外资注入,建设工厂,人就像港口的浪花似的奔涌而来。
眨眼间平地起高楼,大大小小、各行各业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坐落在关内的土地上。
有人笑称,从小甜面包到个人计算机,再有钱的外资老板都缺工人。
这个年头,肯吃苦在鹏城这个尊重劳动的地方一定能挣到钱。
“他那房子买的挺好的,主要是带三个鹏城户口。”
信里说了,熊川的新家在关内东湖丽苑,八四年才建成的小区。
谢羿咋舌:“一平方一千多,真是贵。”
确切来说是每平米2730港元,按当时的汇率来算,一平米约1000元。
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丽苑
在京市,很多人压根就没有自己掏钱买房的念头。
都在等着单位分房,花这个钱干啥?不如买双开门衣柜。
要是急着用房,还可以私下找人换房。
一个工人一年工资不吃不喝才能攒千把块钱,放在鹏城连个厕所都买不到。
林筱彤今年九月份才开始工作,当助教第一年的工资是45元,第二年变成54元。
今年加上杂七杂八的补贴,估计一个月到手估计70元左右。
谢羿摸着她的头发:“熊川不是说请我们去新家进屋吗?”
“还要办边防证,真是严格。”
特区内外是截然不同的世界,为了避免关内人口的激增,设立了管理线,俗称“二线”。
关内和关外
其实就是由2.8米高的铁丝网和路边的巡逻队组成的,这条线今年三月份才验收通过投入使用。
非本地户籍进入关内需要在原户籍所在地办理“边防证”,写清楚事由,大部分都是“去探亲”。
当然这个证也有时间期限,短则七天,长则三个月。
路程迢迢赶到鹏城,进入特区是需要查验有无办理边防证。
当然,就算是冰冷高大的铁丝网也依旧阻挡不住渴望捞金的人流。
有人黑暗中爬上山坡,剪开铁丝网拼命也要钻进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