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2 / 2)
只有潘邓一人夜里打算盘,新建皇宫,得多花多少钱呢!可这也确实不能省,皇宫一方面是皇权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是朝臣办公楼,遂吩咐工部周尚书,“能用水泥的就用水泥,琉璃瓦咱们苏州府自己也能烧,有要用的就去找李大官人,叫他给你优惠!”
皇宫的地方圈出来了,正在建造。北方来了人,正是太原府呼延庆,他一路风尘仆仆到了江南,在润州待了两天,便被传召入京。
呼延庆着自家族孙呼延灼进宫拜见,见了皇帝送上贺礼,“臣呼延庆拜见皇帝,吾皇万岁!上月听闻陛下登基,诏书已至山西,我呼延家镇守山西一地,早便望陛下一统江山,我山西千万子民尽归王化!如今族中派我前来江南,意为交出兵权,一切皆听从陛下安排!”
潘邓扶他两个起来,“多年未见,今日见你祖孙两个,我心甚慰,山西现在如何了?”
呼延庆笑着说道:“山西尚好,只是应天府朝廷在时多加征敛,如今民生困苦些……可百姓却忠良顺从,并无反抗。”
潘邓又问了许多山西官员的事,还有他呼延一家老太公如今身体如何,之后依旧命呼延灼为并州制置使,命呼延庆为太原府经略,如此虽然官职没甚变化,但呼延家在新皇帝面前过了明路,如今也算是大越朝的官员了!
经此一事,潘邓突然想起来,“当初诏书传遍四方,朕也专门给中原和燕京去了信,如今山西的人都到了,怎不见王襄和董平派使者来?”
*
洛阳府王大总管府上,王襄大怒,“我王襄坐拥关中中原两要地,他姓潘的不过得了河北,燕山还被董平占领着,他就敢称帝!还大放厥词,叫我王襄去朝拜他?滑天下之大稽!”
手下范致虚劝他,“如今潘公坐拥长江以南,又拿下河北,此时登基,势不可挡,且不论他作何打算,如今既然来了信,大人还是莫要置之不理。”
不管心里面怎么想,派个人送些礼,面上也好过得去呀。
王襄听了更加怒不可遏,掀了小案,指着范致虚鼻子骂,“酸儒只会涨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你是看不见他信中如何说的?叫我王襄去拜他,何其狂妄!我若还巴巴地送礼去,岂不是将我王襄脸面按在地上踩!”
黄城明赶紧打圆场,“主公坐拥两地,那潘邓不思以礼相待,反而出言不逊,实属不该!这绝非主公之过,分明是潘邓自视甚高,目中无人,一朝得势,竟不知贤德为何物!既然他如此无礼,我等又何必与他计较?待他再发诏书,若能言辞有礼,再作理会不迟!我中原大小番军十万大军,又坐拥宝地,怕他不成!”
王襄这才捋顺了气,冷哼一声,“便是他好言相劝,我也不会称臣。他潘邓从前不过一小小贫家子,得太上皇青眼才能统帅大军,我王襄却是钦宗皇帝亲封的西道总管,我掌管中原名正言顺!乱世之中,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
*
又过了一个月,林冲来信,言应天府已经收拾妥当,河北境内归于王化。从前大宋朝廷中的官员有愿意归顺大越的,他都记在名单上,供主公挑选。
潘邓直接把名单给了政事堂,自己只在上面找了二人,即马政父子,叫他二个来苏州府。
马政与马扩前脚刚到了苏州府,后脚董平派来的使者就到了,燕京使大礼参拜了大越皇帝,而后献上了燕山王恭贺皇帝登基的贺礼。
潘邓这才又想起王襄来,“中原王襄怎么还没派人来?”
众臣尴尬了,心道俗话说这不回答也是一种回答,那王襄离他们苏州府不比呼延家和董平更近?既然没来,想必就是摆明了不认可咱们大越了。
那他们也没必要再等了。
小朝堂议事之时,林朔率先说道:“如今我大越坐拥江南河北,领土之上未平之地只剩下关中王襄和燕京董平。”
这两个地方,王襄是前朝皇帝亲封的西道总管,董平也是前朝皇帝亲封的燕山王。按理来说割据一方名正言顺,但此时天命在越,他大宋封的不算数! ↑返回顶部↑
皇宫的地方圈出来了,正在建造。北方来了人,正是太原府呼延庆,他一路风尘仆仆到了江南,在润州待了两天,便被传召入京。
呼延庆着自家族孙呼延灼进宫拜见,见了皇帝送上贺礼,“臣呼延庆拜见皇帝,吾皇万岁!上月听闻陛下登基,诏书已至山西,我呼延家镇守山西一地,早便望陛下一统江山,我山西千万子民尽归王化!如今族中派我前来江南,意为交出兵权,一切皆听从陛下安排!”
潘邓扶他两个起来,“多年未见,今日见你祖孙两个,我心甚慰,山西现在如何了?”
呼延庆笑着说道:“山西尚好,只是应天府朝廷在时多加征敛,如今民生困苦些……可百姓却忠良顺从,并无反抗。”
潘邓又问了许多山西官员的事,还有他呼延一家老太公如今身体如何,之后依旧命呼延灼为并州制置使,命呼延庆为太原府经略,如此虽然官职没甚变化,但呼延家在新皇帝面前过了明路,如今也算是大越朝的官员了!
经此一事,潘邓突然想起来,“当初诏书传遍四方,朕也专门给中原和燕京去了信,如今山西的人都到了,怎不见王襄和董平派使者来?”
*
洛阳府王大总管府上,王襄大怒,“我王襄坐拥关中中原两要地,他姓潘的不过得了河北,燕山还被董平占领着,他就敢称帝!还大放厥词,叫我王襄去朝拜他?滑天下之大稽!”
手下范致虚劝他,“如今潘公坐拥长江以南,又拿下河北,此时登基,势不可挡,且不论他作何打算,如今既然来了信,大人还是莫要置之不理。”
不管心里面怎么想,派个人送些礼,面上也好过得去呀。
王襄听了更加怒不可遏,掀了小案,指着范致虚鼻子骂,“酸儒只会涨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你是看不见他信中如何说的?叫我王襄去拜他,何其狂妄!我若还巴巴地送礼去,岂不是将我王襄脸面按在地上踩!”
黄城明赶紧打圆场,“主公坐拥两地,那潘邓不思以礼相待,反而出言不逊,实属不该!这绝非主公之过,分明是潘邓自视甚高,目中无人,一朝得势,竟不知贤德为何物!既然他如此无礼,我等又何必与他计较?待他再发诏书,若能言辞有礼,再作理会不迟!我中原大小番军十万大军,又坐拥宝地,怕他不成!”
王襄这才捋顺了气,冷哼一声,“便是他好言相劝,我也不会称臣。他潘邓从前不过一小小贫家子,得太上皇青眼才能统帅大军,我王襄却是钦宗皇帝亲封的西道总管,我掌管中原名正言顺!乱世之中,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
*
又过了一个月,林冲来信,言应天府已经收拾妥当,河北境内归于王化。从前大宋朝廷中的官员有愿意归顺大越的,他都记在名单上,供主公挑选。
潘邓直接把名单给了政事堂,自己只在上面找了二人,即马政父子,叫他二个来苏州府。
马政与马扩前脚刚到了苏州府,后脚董平派来的使者就到了,燕京使大礼参拜了大越皇帝,而后献上了燕山王恭贺皇帝登基的贺礼。
潘邓这才又想起王襄来,“中原王襄怎么还没派人来?”
众臣尴尬了,心道俗话说这不回答也是一种回答,那王襄离他们苏州府不比呼延家和董平更近?既然没来,想必就是摆明了不认可咱们大越了。
那他们也没必要再等了。
小朝堂议事之时,林朔率先说道:“如今我大越坐拥江南河北,领土之上未平之地只剩下关中王襄和燕京董平。”
这两个地方,王襄是前朝皇帝亲封的西道总管,董平也是前朝皇帝亲封的燕山王。按理来说割据一方名正言顺,但此时天命在越,他大宋封的不算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