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2 / 3)
“依军师之见,此事该如何?”
王参军说道:“对岸之人八成是江陵府张清,从江陵调兵过来的,将军莫忘了,咱们在襄阳还有五千兵马,正是为了牵制,叫他大军莫要出江陵之用。”
张伯奋眼睛一亮,“待我给父亲写信!”
余下几日,宋军依旧在原地驻扎,只不过加强了防卫。张伯奋给父亲写信要求襄阳出兵之后,又依着父亲之前的指示,在沿岸州府散布谣言,只说他们已经买通了江南大族,不日便会里应外合,收复江南!
江北本就不在江南辖下,消息闭塞,几个州府见朝廷大军已到,信不信也只能信了,纷纷借道让行。张伯奋见了黄州府尹,又在黄州府征集了船只,以待日后他大军顺流而下之用。
*
一击之下,可算是确定了敌军位置,张清也跟着北岸动向,率兵从鄂州顺着江岸往东走,随时准备拦截敌军。
阮小七又问道:“如今依你之见,他们会在哪处下长江?”
张清依旧摇摇头,“……长江北岸支流不多,他们想要从支流汇入长江,无非是岐亭河,巴河,最远不会超过浠水。我猜测六成是浠水,却又不能确定,也没准他们在哪个岸边就上船了。”
“那咋可能!他大军多少呢?在岸边上船也不怕咱们偷袭,准是从河道上船,再汇入长江!”
阮小七也没闲着,先是派自己手下水性佳的扮作渔民,详细侦查这一段长江水文,发现团风一带有暗礁。
阮小七十可惜,“张将军都说了,八成不在那入江,这暗礁长得不是地方。”
不过这倒是提醒了他,“我要的快船和铁锁链子,怎么还没来?”
*
润州罗氏造船厂听说是江南水军要用快船,哪有不准备的,当夜就叫人备了快船两百搜,都装上大船。
想当初潘大人刚到江南的时候,白莲肆虐,船厂破产,他家造船厂就是在潘大人夺回润州以后重获新生的。在那之后他还送了几艘战船给潘公,潘公这些年里总是扶持他们船厂,这是心里面记得呢,他又怎好不承情?
罗东家看着那铁锁链说道:“既是咱江南军要的,那是看得起我罗氏船厂,这铁链哪有要钱的道理,李大官人尽皆拿去,莫要说这些生分话!”
李大官人自带着两百艘快船,一路顺流而上,所过之地,皆像过年了一般喜庆。
“啥叫以旧换新?”
“用我们这破船,换你那新船?”
官兵喊道:“换船钱五百文到八百文!能下水能挂帆就行,破船不要!”
“天娘嘞!活菩萨下凡了!”现在八百文钱,家里只要有人出门上工的,一个人一个月就得来了,现在和他们说能换一艘新船?这要不是眼见着是东南军官兵,谁能信呦!
百姓乌泱乌泱围在一旁,七嘴八舌地问着官兵怎么换,有的急忙跑回家去,要拿换船钱。
“等着我,等着我别走!我家就在村边,待会儿取了钱就过来!”
“明个还来吗?我婶子家隔壁庄的,她家也有两艘船,早就嫌旧呢。”
“你们真是官府的?这,这咋没听县里边说呢?你们做这么大善事,咋不上刊物呢?”
官兵喊道:“就在这待两个时辰,我们要小渔船有用,你那个不要,要有小舱的!明天不来了!”
李应速战速决,过了四个地方,待了两天,把这两百艘船换好了,又带着渔船顺水到了武昌府,交给张将军。
*
阮小七可算见着船了,当即叫工匠在岸边改造起来,船里暗藏猛火油炬,再采了芦苇干草,早早津了油。 ↑返回顶部↑
王参军说道:“对岸之人八成是江陵府张清,从江陵调兵过来的,将军莫忘了,咱们在襄阳还有五千兵马,正是为了牵制,叫他大军莫要出江陵之用。”
张伯奋眼睛一亮,“待我给父亲写信!”
余下几日,宋军依旧在原地驻扎,只不过加强了防卫。张伯奋给父亲写信要求襄阳出兵之后,又依着父亲之前的指示,在沿岸州府散布谣言,只说他们已经买通了江南大族,不日便会里应外合,收复江南!
江北本就不在江南辖下,消息闭塞,几个州府见朝廷大军已到,信不信也只能信了,纷纷借道让行。张伯奋见了黄州府尹,又在黄州府征集了船只,以待日后他大军顺流而下之用。
*
一击之下,可算是确定了敌军位置,张清也跟着北岸动向,率兵从鄂州顺着江岸往东走,随时准备拦截敌军。
阮小七又问道:“如今依你之见,他们会在哪处下长江?”
张清依旧摇摇头,“……长江北岸支流不多,他们想要从支流汇入长江,无非是岐亭河,巴河,最远不会超过浠水。我猜测六成是浠水,却又不能确定,也没准他们在哪个岸边就上船了。”
“那咋可能!他大军多少呢?在岸边上船也不怕咱们偷袭,准是从河道上船,再汇入长江!”
阮小七也没闲着,先是派自己手下水性佳的扮作渔民,详细侦查这一段长江水文,发现团风一带有暗礁。
阮小七十可惜,“张将军都说了,八成不在那入江,这暗礁长得不是地方。”
不过这倒是提醒了他,“我要的快船和铁锁链子,怎么还没来?”
*
润州罗氏造船厂听说是江南水军要用快船,哪有不准备的,当夜就叫人备了快船两百搜,都装上大船。
想当初潘大人刚到江南的时候,白莲肆虐,船厂破产,他家造船厂就是在潘大人夺回润州以后重获新生的。在那之后他还送了几艘战船给潘公,潘公这些年里总是扶持他们船厂,这是心里面记得呢,他又怎好不承情?
罗东家看着那铁锁链说道:“既是咱江南军要的,那是看得起我罗氏船厂,这铁链哪有要钱的道理,李大官人尽皆拿去,莫要说这些生分话!”
李大官人自带着两百艘快船,一路顺流而上,所过之地,皆像过年了一般喜庆。
“啥叫以旧换新?”
“用我们这破船,换你那新船?”
官兵喊道:“换船钱五百文到八百文!能下水能挂帆就行,破船不要!”
“天娘嘞!活菩萨下凡了!”现在八百文钱,家里只要有人出门上工的,一个人一个月就得来了,现在和他们说能换一艘新船?这要不是眼见着是东南军官兵,谁能信呦!
百姓乌泱乌泱围在一旁,七嘴八舌地问着官兵怎么换,有的急忙跑回家去,要拿换船钱。
“等着我,等着我别走!我家就在村边,待会儿取了钱就过来!”
“明个还来吗?我婶子家隔壁庄的,她家也有两艘船,早就嫌旧呢。”
“你们真是官府的?这,这咋没听县里边说呢?你们做这么大善事,咋不上刊物呢?”
官兵喊道:“就在这待两个时辰,我们要小渔船有用,你那个不要,要有小舱的!明天不来了!”
李应速战速决,过了四个地方,待了两天,把这两百艘船换好了,又带着渔船顺水到了武昌府,交给张将军。
*
阮小七可算见着船了,当即叫工匠在岸边改造起来,船里暗藏猛火油炬,再采了芦苇干草,早早津了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