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2 / 3)
潘邓连夜召集了群臣开小会,眉头紧皱不语。
袁常棣说道:“这张叔夜怎么如此狡诈?是谁教他的用兵之法?”
他们在润州府和江宁府处早已安排了大量驻军,可没想张叔夜并没从扬州南下,而是将他的大军分了三路,一路直逼鄂州,一路直逼池州,另一路眼看着要到滁州去,往南就是江宁府。
宋军将战线拉得如此长,可他们江南却不能沿岸都安排大量驻军。
如此一来,宋军左路军与中路军只要有一路能到达长江,顺流而下,与右路兵汇合,就可直捣江宁府。
而他们江南应对无处不在,不知会从哪里入长江的宋军,则会左支右绌。
这人好生厉害,他们费心在淮北扬州真州一地布置的局面如今全然用不到,那张叔夜根本就不欲到扬州去!
袁常棣问道:“既然如此,咱们还布置扬州吗?”
潘邓看着舆图,慢慢说道:“不必叫停,魏蜀吴之时东吴灭亡,就因疆域无纵深可恃,其防御尽系于长江一线。一旦长江防线失守,政权便顷刻瓦解……”
而他让关胜夺下真州与扬州,便是叫战略防御推进至淮河流域,此乃制胜关键。
可如今张叔夜不从扬州发兵了,他三路军全在西侧,一旦一齐向南,到了长江之后便可顺流而下,直抵江宁府,江宁府无险可守,很容易就会被攻破。
潘邓看着淮南舆图,“寿春,张叔夜到了寿春……”
林朔说道:“探马来报,张叔夜到了寿春之后便安营扎寨了,没再往南行军。”
潘邓叹道:“寿春到了六月便是雨季,我听旁人说过,此地夏季泥泞不堪,全是淤泥,河流密布,易守难攻。外加寿春一片沃土,若是打持久战,正是驻军屯粮的好地方。张叔夜竟然选了这么个地方驻军,此人不可小觑。”
众人都等着主公拿主意,潘邓无奈说道:“江陵府兵马只留一万,余下回撤,叫张清带人到鄂州去,于鄂州江州一带沿岸严防死守。”
众人大吃一惊,“这……那蜀地王煜兵马尚且在宜都,其残兵约莫也有万余。”
“况且王煜一旦被擒,便是进攻成都府的好时机。”
潘邓已经拿起信纸,“事有缓急,蜀地掀不起风浪来,如今宋军南下,还是要把辖地顾好才是正事。”
他又重新布置了沿江军防,散了会之后,先写了一封信送到晁少古处,而后吩咐武松近前来,“去叫小五来府里一趟,我有急事。”
过了一个时辰,阮小五着急忙慌地进了府,潘邓吩咐道:“我有机密事要你传达,你今晚便启程去应天府。”
*
张叔夜于寿春驻军,派了虞侯官出门打探消息,几日之后探马回归,这不打探便好,打听之下,竟然得知扬子江一带早就封锁沿岸,东南军还入主了扬州和真州。
张叔夜皱紧眉头,“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
那以虞侯官答道:“两个月前。”
张叔夜疑心陡起,他们一路秘密行军,讯速布置兵力,目的就是要打江南一个措手不及,按理来说江南应该不知道,却为何在两个月前就布置军防?此事一向机密,难不成朝中有细作?
*
应天府皇宫之中,粟太后躺卧在榻上,四月份还很凉,她身上盖着锦被,正在闭目养神。
身边的小黄门正说着话,陪粟太后解闷儿,见太后兴致缺缺,他吞了口口水,小心说道:“……太后可还记得那个姓周的富贾?”
粟太后掀起眼皮来。
那小黄门十分唾弃,“诶呦,这些个商贾之流,真似个穷酸亲戚似的,见着空就要打秋风,这不,昨天他又托我,说还想见太后,有大礼献上。也不知他是从哪儿搜罗来的奇珍异宝,就扒扒地要拿到宫里来,咱们宫里什么没有……” ↑返回顶部↑
袁常棣说道:“这张叔夜怎么如此狡诈?是谁教他的用兵之法?”
他们在润州府和江宁府处早已安排了大量驻军,可没想张叔夜并没从扬州南下,而是将他的大军分了三路,一路直逼鄂州,一路直逼池州,另一路眼看着要到滁州去,往南就是江宁府。
宋军将战线拉得如此长,可他们江南却不能沿岸都安排大量驻军。
如此一来,宋军左路军与中路军只要有一路能到达长江,顺流而下,与右路兵汇合,就可直捣江宁府。
而他们江南应对无处不在,不知会从哪里入长江的宋军,则会左支右绌。
这人好生厉害,他们费心在淮北扬州真州一地布置的局面如今全然用不到,那张叔夜根本就不欲到扬州去!
袁常棣问道:“既然如此,咱们还布置扬州吗?”
潘邓看着舆图,慢慢说道:“不必叫停,魏蜀吴之时东吴灭亡,就因疆域无纵深可恃,其防御尽系于长江一线。一旦长江防线失守,政权便顷刻瓦解……”
而他让关胜夺下真州与扬州,便是叫战略防御推进至淮河流域,此乃制胜关键。
可如今张叔夜不从扬州发兵了,他三路军全在西侧,一旦一齐向南,到了长江之后便可顺流而下,直抵江宁府,江宁府无险可守,很容易就会被攻破。
潘邓看着淮南舆图,“寿春,张叔夜到了寿春……”
林朔说道:“探马来报,张叔夜到了寿春之后便安营扎寨了,没再往南行军。”
潘邓叹道:“寿春到了六月便是雨季,我听旁人说过,此地夏季泥泞不堪,全是淤泥,河流密布,易守难攻。外加寿春一片沃土,若是打持久战,正是驻军屯粮的好地方。张叔夜竟然选了这么个地方驻军,此人不可小觑。”
众人都等着主公拿主意,潘邓无奈说道:“江陵府兵马只留一万,余下回撤,叫张清带人到鄂州去,于鄂州江州一带沿岸严防死守。”
众人大吃一惊,“这……那蜀地王煜兵马尚且在宜都,其残兵约莫也有万余。”
“况且王煜一旦被擒,便是进攻成都府的好时机。”
潘邓已经拿起信纸,“事有缓急,蜀地掀不起风浪来,如今宋军南下,还是要把辖地顾好才是正事。”
他又重新布置了沿江军防,散了会之后,先写了一封信送到晁少古处,而后吩咐武松近前来,“去叫小五来府里一趟,我有急事。”
过了一个时辰,阮小五着急忙慌地进了府,潘邓吩咐道:“我有机密事要你传达,你今晚便启程去应天府。”
*
张叔夜于寿春驻军,派了虞侯官出门打探消息,几日之后探马回归,这不打探便好,打听之下,竟然得知扬子江一带早就封锁沿岸,东南军还入主了扬州和真州。
张叔夜皱紧眉头,“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
那以虞侯官答道:“两个月前。”
张叔夜疑心陡起,他们一路秘密行军,讯速布置兵力,目的就是要打江南一个措手不及,按理来说江南应该不知道,却为何在两个月前就布置军防?此事一向机密,难不成朝中有细作?
*
应天府皇宫之中,粟太后躺卧在榻上,四月份还很凉,她身上盖着锦被,正在闭目养神。
身边的小黄门正说着话,陪粟太后解闷儿,见太后兴致缺缺,他吞了口口水,小心说道:“……太后可还记得那个姓周的富贾?”
粟太后掀起眼皮来。
那小黄门十分唾弃,“诶呦,这些个商贾之流,真似个穷酸亲戚似的,见着空就要打秋风,这不,昨天他又托我,说还想见太后,有大礼献上。也不知他是从哪儿搜罗来的奇珍异宝,就扒扒地要拿到宫里来,咱们宫里什么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