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潘邓听闻此话沉默良久,最终挥挥手,叫他两人下去了,自己看那信件怅然若失。
  徐观开解他道:“师兄做事,自有其道理,你只看他在燕山辅佐董平,却不想那董平是何许人也,怎比得上你这亲弟子?”
  潘邓说道:“莫说亲弟子,就是亲生子也不如那董平!”
  徐观见他一门心思只顾着生气,只好把事剖明了说,“师兄说是为了百姓,我看他八成还是为了你这学生。”
  潘邓看他,徐观说道:“董平自请封王之后在燕山府安静了一阵,之后近两个月来又开始向朝廷要兵要粮,意欲何为?”
  潘邓想了想,“他在北地没粮,又要守燕山府,若是不管朝廷要,他那士兵吃不饱饭,闹将起来,哪个都得不了好;朝廷孱弱,却也舍不下燕京一地,自然由他予取予求……”
  徐观直截了当说道:“为你日后封王做铺垫。”
  潘邓十分惊讶,“封王?谁封我为王?”
  “自然是朝廷。”
  “可江南已造反了……我虽未声称,可实际已反,朝廷不派兵征讨便罢,怎还会封我为王?”
  徐观轻笑了一声,而后说道:“你便是反了,也要许朝廷招安呢。”
  潘邓就好像轱辘转的辘轳被卡住了,过了半晌说道,“这怎么可能……再说师父在燕山府做事,又与这有什么相干……”
  徐观不置可否,此时又有人通报,明府尹请见。
  明翰海行色匆匆,到了宣抚师府邸,一直进了主公屋内,上前说道:“大名府来信。”
  潘邓赶紧将信接过来,从头读到尾。
  此信乃是张叔夜所写,其中先是忆往昔岁月,新皇登基,万象更新,本应国泰民安,然奸佞之徒李邦彦,霍乱朝纲,蒙蔽主上,混淆视听,致使君王无查,错认燕山王之罪,死有余辜!此贼如今终被列为奸臣,谥号谬厉,子孙皆被流放,实乃罪有应得!此等行径,实为天下所不容,亦为朝廷所痛斥!
  又提及北地燕山府,之前董都尉自请封王,朝廷念其忠勇,已下圣旨,封董平为燕山王,替大宋镇守北疆,自行任命官员,征兵伐寇。此乃朝廷赏功罚罪之明证,亦是用人唯贤之明断。
  然后又将话题转到江南,“……数月未见,我闻潘大人在江南一地新开科考,此正是在国家危难之时,选取新人才之良策,可见大人真乃治世良才。大人宣抚一地,深得民心,今在江南为朝廷镇守南疆,朝廷亦愿如燕山府一样,封大人为东南王,自行任命官员,征兵伐寇,与大宋永结同心。望阁下深思熟虑,弃暗投明,归顺朝廷,共保大宋江山社稷。朝廷定当论功行赏,封官加爵,以张叔夜作保,此绝不食言!张叔夜顿首再拜,望阁下早作决断,早日来信,以慰天下苍生!”
  潘邓挠挠脑袋,把此信交给徐观,“师叔料事如神也……”之后又叫人将林袁二位参军请来,共同议事。
  林朔看过此信之后也十分惊讶,“主公已反,朝廷这是作甚?”该不会觉得写了封信他们就会答应吧!
  他进而想道,“北面该不会已有讨伐江南之心?此番不过是先礼后兵?”
  袁常棣说道:“那又何必如此麻烦,直接起兵便是,这事依我看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如今新皇登基,朝廷初定,他们八成是顾不上江南,想要求个安稳罢了。”
  林朔一想也是这个理,脑筋转过来了之后笑道:“我等早在汴京城之时就知康王怯弱,如今一见果然如此,他既然送信过来,我等也得好好回给他才是。”
  *
  董平自割据一方,自然不想只占领这么小块地方,趁着金军南下,与大宋交战,他自顺势往东走,从燕京一路经香河、蓟县、玉田,之后便是营平滦三州,将这一片的地方都划到自己囊中,又顺势往南,过了白沟占领雄州,霸州,莫州,本还想一举攻下河间府,却被陈文昭制止。
  “河间府往南就是永静军,再往南走百里就是大名府了,如今新皇登基,我等既不愿与朝廷扯上许多干系,还是莫要打搅,自在这一片地方安乐过活吧。”
  陈太守相劝,董平自然听在心里,不过他所图谋不光这燕山一地,按照他所想,这地方太靠北了,荒凉得很,如果有机会还是要往南走一走才好,那大名府就十分不错。
  正好听说朝廷有意南迁,等他们走了,他自拿下整个河北!
  不过还没等他谋划夺取河北一事,营平滦三州却又出了动静。
  金军自打南侵,已打定了主意要吞并山西河北,不光董平嫌燕京一地靠北,金人想要黄河以北,何尝不是此意?可如今两战未成,此二地没割到手不说,到此二地的门户却被人夺去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