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佶看着宴观察使带回来的最新一期的《江南风尚》,非常满意,以往他要看此刊,还得等个几天,如今观察使乘着快船回归,他也能早几日看了。
  宴大人还是以往的一副严肃样子,向上复命道:“臣奉命南巡,遍历州郡,所至之处,皆察吏治之得失。今至江南苏州之地,得遇贤能长官,实乃治世之良臣也!”
  此话一出,朝臣皆看向三人,黄潜善偷偷看站在皇帝跟前的太子殿下的脸色,见其果然微皱眉头。
  宴眘接着说道:“……潘宣抚使心怀百姓,复兴江南,兴利除弊,不遗余力。臣到苏州府之时,潘宣抚使正号召苏州府有识之士多建学校,广设文会,延聘名师,培育栋梁。如此莘莘学子,得以入学受教,苏州文风日盛,士气昂扬,众学子受此恩惠,更加感念皇恩浩荡。”
  赵佶满意得点了点头,对宴观察使说道:“潘卿家从不叫朕失望,他所在之处,朕便能放下心来了。”
  宴眘显然对潘邓此人也多加赞赏,又接着说道:“……潘宣抚使不光育才有道,于稼桑之事,也颇有精研。他劝农耕桑,教民种作,研制化肥,以助稼穑,使五谷丰登,百姓富足。臣观江南在其治理之下百业俱兴,民生日隆,百姓安居乐业,皆颂长官之德。臣以为,此人乃治世之臣,堪为天下楷模,江南发展日新月异,皆赖其贤能治理,臣特奏闻,望圣上嘉奖。”
  三位南巡的官员说起在苏州府所见所闻,朝廷之上其乐融融,皇帝手里拿着刊物也时不时大笑出声。
  各路人都赞赏江南,太子却看不过眼。他本就看不惯童贯、杨戬之类的奸臣,可却不想这种会逢迎拍马之人却能屡屡升官。那童贯还被父王封了王,叫一个宦官做大宋王朝的异姓王,何其荒唐!
  但当时也是为了收复燕云论功行赏,去了北面的人,多数都受了赏赐,童贯居功至伟,他堂堂太子,就算看不惯也说不得什么,只能恨这些大奸之人手段高超,又惯会争权夺势。
  现如今的潘邓也一样,此人不过就是个一无所有的小流氓出身,如今却被封了国公,又变成了镇守江东的宣抚大臣,掌管军政大事。叫这样大字不识一个的人镇守江南,时日一久,那还了得?
  这宴眘还以刚直闻名,不过也就是个收受了贿赂,回京之后替那姓潘的说话的贪婪之徒罢了。
  赵桓冷哼一声,说道:“谁许他在江南建书院,办文会?擅建书院,私办文会,此等行径,未闻上命,实属越权!此岂非欲广植私党,笼络士人,欲蓄势以待,图谋日后结党营私乎?此风断不可长,望圣上明察秋毫,严加究治!”
  此话一出,闹哄哄的朝堂顿时鸦雀无声,宴眘刚刚还在侃侃而谈,如今听太子发难,也不发一言。结党营私之罪过,他再不想背上了,不是害怕了朝廷争斗,而是他曾经宦海沉浮几十载,真的累了。
  陈文昭本来听着三人从江南回来,张口闭口夸赞自家学生,正揣着两手,老神在在,如听仙乐耳暂明呢,却没想突然听到一阵刺耳杂音,掀开眼皮看向始作俑者。
  太子一副正直不阿的气派,正等皇帝决断。
  陈文昭冷哼一声,之前朱勔,庞盛昌之流在江南兴风作浪,借着皇命以公谋私,无恶不作,败坏朝廷的名声,欺压百姓,当时人称为江南小朝廷,如此嚣张也没见他说上两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