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2 / 2)
但因舒尔哈齐在建州本部统一后,不主张对外用兵,力谋与明保持通贡和好,怠于战事,与努尔哈赤矛盾日深,所以导致舒尔哈齐后期被囚禁。
而他的儿子阿敏战功赫赫,在此次清算中并未被清算,反而还得了“四大贝勒”中的二贝勒位置,只是在皇太极上位后,他的日子也不好过了起来。
最后在被派往镇守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城时,不敌明军,弃城逃走,被皇太极问罪,以战败丢四城、心怀异志、曾在朝鲜谋求自立等等共十六条罪状,将他圈禁。
而镶蓝旗则是再次流落到其弟济尔哈朗手上。
而济尔哈朗可要比他父亲和哥哥要识时务得多,在拿到他哥的财产以及镶蓝旗之后,立马率弟弟篇古(费扬武)及侄艾度礼、顾尔玛洪(固尔玛珲)宣誓效忠皇太极,决不步乃父、乃兄的后尘。
皇太极对他这种态度也颇为赞赏,开始重用他,甚至在天聪十年建立大清后,给他封了个和硕郑亲王,代表重视。
只不过,皇太极去世匆匆,济尔哈朗也没了后台,原本他是提议提议以皇太极长子豪格为帝,第九子福临为太子。
虽看上去是豪格一派,实际上心中也有自己的私心,只是不敌多尔衮与代善等人联手,只能让顺崽登基了。
顺崽登基后,朝中自然是由代善、多尔衮两人主要把持着朝政,他两兄弟都不待见济尔哈朗,觉得此人不是个好东西。
多尔衮年纪要小一些知道的不多,但代善却是知道他一开始与阿敏捅出他父亲舒尔哈齐的事,后来瞧着阿敏不行了又立马转头投奔皇太极,可以说是根墙头草也不为过了,只是他不仅风吹两边倒,他还搞背刺这一套,属实是代善几兄弟最不喜欢的人了。
所以在顺崽登基后,因调和了代善与多尔衮的关系,索性让代善和与多尔衮共同辅政,边缘化了济尔哈朗。
毕竟代善的资格又比济尔哈朗要高许多,而多尔衮自然是因为手握重兵,朝中势力可要比济尔哈朗不知道多多少。
这就导致原本历史上的“摄政和硕郑亲王”和“摄政和硕睿亲王”,改为了,“摄政和硕礼亲王”和“摄政和硕睿亲王”。
而今年四月时,因多铎擒获弘光帝等人有功,多尔衮将他的位置也提了上来,封为辅政王,完全顶掉了济尔哈朗的辅政权,这就导致济尔哈朗被排除了整治忠心。
在这种种情况下,济尔哈朗不免就对旗下管理开始疏忽了起来,镶蓝旗中不知何时带起了一股歪风邪气。
因清军入关后,朝廷对于土地封赏都有严格的规定,除有军功外的旗人,其余人都是依照每旗人口数量来划分对等的田地,所划分的田地也都有规定,只有两层归于旗内总管,主要用于平日救济贫困、孤老等用处,剩余则划分到每户。
再加上多尔衮又严令清军不能劫掠普通百姓,成功入主中原后,对朝臣们虽有封赏,却不是特别厚重,尤其是对于八旗一脉中想要优待的事一再搁置,导致不少人都对朝中不满。
镶蓝旗是济尔哈朗所掌管,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又是政敌,一直都不对付,在这种种情况下,导致镶蓝旗中不满的声音最盛。
尤其是与济尔哈朗一同投奔皇太极的固尔玛浑最为不满,他本是阿敏第三子,却背刺其父选择跟随叔父济尔哈朗,如今眼瞅着跟着济尔哈朗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他心中不由得有些不满。
在包衣奴才阿库其得唆使下,对镶蓝旗中一部分手中的田地有了想法。
这里不得不提起镶蓝旗中大部分旗人,对于田地好坏区分并不清楚,他们长期处于放牧中,朝中发放的田地,在他们眼里就是地一块。
这在固尔玛浑和阿库其得眼里就是财路,在阿库其得牵头下,就忽悠了不少正身旗人以及包衣旗人,并开户人的下等田以一个看似价高实际上低廉的价格买到了手。
他们计划将一部分田地卖给来京城的商人又或是新居民,价格自然是高。
一部分则是租给旗人以及包衣奴才们插中。
至于为什么租,则是因为固尔玛浑之前就在济尔哈朗那得到一个消息,每旗中下放的田地,会有人来教种田,但凡是有下发记录的每年都得交两层收成给朝廷,交满五年才能不用在缴。
这样一来,原本买卖的旗人就发现不对劲了,他们原本的田卖了,现在还要租田插了交田税,而租的田本就是属于自己的田。
现在要么每年交三层收成给田地主人固尔玛浑,要么就交钱。
就等于固尔玛浑从他们手里白拿了田地,甚至他们还要倒给固尔玛浑插田。
这事一出,旗人都不干了,包衣旗人和开户人虽不敢公开说明,但暗地对固尔玛浑和阿库其得都开始生恨了,连带着济尔哈朗在他们眼里也没了旗主的威严。 ↑返回顶部↑
而他的儿子阿敏战功赫赫,在此次清算中并未被清算,反而还得了“四大贝勒”中的二贝勒位置,只是在皇太极上位后,他的日子也不好过了起来。
最后在被派往镇守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四城时,不敌明军,弃城逃走,被皇太极问罪,以战败丢四城、心怀异志、曾在朝鲜谋求自立等等共十六条罪状,将他圈禁。
而镶蓝旗则是再次流落到其弟济尔哈朗手上。
而济尔哈朗可要比他父亲和哥哥要识时务得多,在拿到他哥的财产以及镶蓝旗之后,立马率弟弟篇古(费扬武)及侄艾度礼、顾尔玛洪(固尔玛珲)宣誓效忠皇太极,决不步乃父、乃兄的后尘。
皇太极对他这种态度也颇为赞赏,开始重用他,甚至在天聪十年建立大清后,给他封了个和硕郑亲王,代表重视。
只不过,皇太极去世匆匆,济尔哈朗也没了后台,原本他是提议提议以皇太极长子豪格为帝,第九子福临为太子。
虽看上去是豪格一派,实际上心中也有自己的私心,只是不敌多尔衮与代善等人联手,只能让顺崽登基了。
顺崽登基后,朝中自然是由代善、多尔衮两人主要把持着朝政,他两兄弟都不待见济尔哈朗,觉得此人不是个好东西。
多尔衮年纪要小一些知道的不多,但代善却是知道他一开始与阿敏捅出他父亲舒尔哈齐的事,后来瞧着阿敏不行了又立马转头投奔皇太极,可以说是根墙头草也不为过了,只是他不仅风吹两边倒,他还搞背刺这一套,属实是代善几兄弟最不喜欢的人了。
所以在顺崽登基后,因调和了代善与多尔衮的关系,索性让代善和与多尔衮共同辅政,边缘化了济尔哈朗。
毕竟代善的资格又比济尔哈朗要高许多,而多尔衮自然是因为手握重兵,朝中势力可要比济尔哈朗不知道多多少。
这就导致原本历史上的“摄政和硕郑亲王”和“摄政和硕睿亲王”,改为了,“摄政和硕礼亲王”和“摄政和硕睿亲王”。
而今年四月时,因多铎擒获弘光帝等人有功,多尔衮将他的位置也提了上来,封为辅政王,完全顶掉了济尔哈朗的辅政权,这就导致济尔哈朗被排除了整治忠心。
在这种种情况下,济尔哈朗不免就对旗下管理开始疏忽了起来,镶蓝旗中不知何时带起了一股歪风邪气。
因清军入关后,朝廷对于土地封赏都有严格的规定,除有军功外的旗人,其余人都是依照每旗人口数量来划分对等的田地,所划分的田地也都有规定,只有两层归于旗内总管,主要用于平日救济贫困、孤老等用处,剩余则划分到每户。
再加上多尔衮又严令清军不能劫掠普通百姓,成功入主中原后,对朝臣们虽有封赏,却不是特别厚重,尤其是对于八旗一脉中想要优待的事一再搁置,导致不少人都对朝中不满。
镶蓝旗是济尔哈朗所掌管,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又是政敌,一直都不对付,在这种种情况下,导致镶蓝旗中不满的声音最盛。
尤其是与济尔哈朗一同投奔皇太极的固尔玛浑最为不满,他本是阿敏第三子,却背刺其父选择跟随叔父济尔哈朗,如今眼瞅着跟着济尔哈朗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他心中不由得有些不满。
在包衣奴才阿库其得唆使下,对镶蓝旗中一部分手中的田地有了想法。
这里不得不提起镶蓝旗中大部分旗人,对于田地好坏区分并不清楚,他们长期处于放牧中,朝中发放的田地,在他们眼里就是地一块。
这在固尔玛浑和阿库其得眼里就是财路,在阿库其得牵头下,就忽悠了不少正身旗人以及包衣旗人,并开户人的下等田以一个看似价高实际上低廉的价格买到了手。
他们计划将一部分田地卖给来京城的商人又或是新居民,价格自然是高。
一部分则是租给旗人以及包衣奴才们插中。
至于为什么租,则是因为固尔玛浑之前就在济尔哈朗那得到一个消息,每旗中下放的田地,会有人来教种田,但凡是有下发记录的每年都得交两层收成给朝廷,交满五年才能不用在缴。
这样一来,原本买卖的旗人就发现不对劲了,他们原本的田卖了,现在还要租田插了交田税,而租的田本就是属于自己的田。
现在要么每年交三层收成给田地主人固尔玛浑,要么就交钱。
就等于固尔玛浑从他们手里白拿了田地,甚至他们还要倒给固尔玛浑插田。
这事一出,旗人都不干了,包衣旗人和开户人虽不敢公开说明,但暗地对固尔玛浑和阿库其得都开始生恨了,连带着济尔哈朗在他们眼里也没了旗主的威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