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中原本多尔衮是管理的镶黄旗,但由于顺崽种种举动,让多尔衮将镶黄旗给了顺崽,而自己则是管理正蓝旗,后又与多铎换旗,他掌管了正黄旗,多铎则是正蓝旗。
  如今八旗人数已经有差不多一百多万了,虽不至于全面皆兵,但大部分都是被严格培养的。
  原本入关时,朝中提议八旗往中原内地调,此事最终被否决,多尔衮觉得盛京、草原一带是大清原本起势之地,说句根在这也不为过,若是将人员都派往内地,那岂不是忘本。
  其次,他更在乎的就是草原上那些部落的动向,以及边防人力微薄后,周边其他附属会不会不安分,这都是需要考虑的。
  也正是因为他想得多,这回喀尔喀蒙古部想要反清的事就被他们提前察觉到了,甚至出兵也格外迅速,大部分兵力都是原本就留守在盛京的,很大程度上节省一部分军费。
  当然也因为作为大清的根本,从改革上是比较麻烦的,根据多尔衮的调查,其实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八旗子弟出现追求享受、战斗意志衰退的倾向,尤其是部分将领都有这种趋势。
  这对于多尔衮来看,是一种危机,现在刚入关就开始有这种倾向,一旦继续放任恐怕后面就更加难整治了,还不如借着这次立法之事先一步整改。
  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
  可入关后,就有不少人提出要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把八旗兵当做职业兵。
  阅览过不少史书的多尔衮,自然是知晓当军中有了“继承”这种制度发生,可就会凝聚成一股歪风邪气,各旗旗兵都会不自觉团结在一起,维护他们的利益,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他们很有可能不惜破坏朝廷、国家的利益。
  长此久往,大清恐怕比大明存在的时间还要短,这是多尔衮不想看到的。
  所以他觉得不能当八旗子弟在怠慢下去,应当针对他们要做出一系列的规定,当然也要给与他们一定的福利,毕竟驴子还要胡萝卜在前面吊着才会推磨。
  顺崽听着多尔衮的分析,一边将手中的资料做了个基础的阅览,好一会才点头回道:“十四叔考虑的有道理,不过我也一时半刻想不出来。”说着还不禁歪着头想了一会。
  的确八旗现在的资料对于顺崽来说,还是有些没有头绪。
  最主要的是,顺崽想百一下看看历史上对于八旗的评价,这样才能做出相对的改变,看看后来的八旗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样才能针对性的做出整改。
  想到这,顺崽反而问起了律法一事,因为木苔对他的影响,他也较为推举秦律,想依照着秦律的法律法规从而定下清律的基本规矩。
  “秦律?”多尔衮听到这话倒是有些不解,对于他来说,秦朝是个久远的年代,虽然达成了大一统,可也有二世而亡的贬义,不知道为什么顺崽会推崇秦律。
  顺崽点了点小脑袋,见多尔衮不理解,就给他说起秦朝的故事。
  对于多尔衮来说,这还是头一次听一个不一样的秦皇嬴政,不过从顺崽的故事,他也足以看出这位帝王的伟大之处,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方面做的不大行。
  不像他,他就将顺崽培养的很好,想到这,多尔衮还颇为自得的摸了摸顺崽的脑袋,他也应该庆幸自己不知道原本历史上他和顺治帝的水火不容。
  以及顺治帝对他这位皇叔的又爱又恨,不然多少就不会觉得自己比秦皇厉害了。
  有了顺崽的故事,多尔衮也愿意听听秦律究竟有何种魅力,让顺崽和皇太后都推荐。
  “十四叔,你看,虽然说大汉推翻了秦朝,但实际上大汉不少法律都是延用秦律,只是在刑法上又说减低又或是换了个惩罚方式,这就足以看出秦律的不错之处了。”
  说着顺崽就一屁股坐在了多尔衮身边,喝了一口水后才接着说道:“特别是,秦律很完善,足够我们借鉴。”
  这话说的的确没错,秦律在历史上的确是最完整的一部法典,其中包括了田、工、仓、徭、关市、效、户、金布、司空、置吏、封诊等,可谓是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