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1 / 4)
【宋末元初那会儿,棉花种植技术才从广东传到江南没多久。】
【是的没错,又是家人们熟悉的广东。】
想到昨天的玻璃挂屏,观众们会心一笑。
【但和并不精通棉花栽植与纺织技术的上海人相比,黎族人无疑更为擅长。】
【崖州以独特的黎锦闻名全国,黎族妇女更是早就用上了踏车来纺织棉花,这些都不是中原的简单工具、粗糙布匹能比的。】
“宋末元初……”
上官婉儿若有所思。
唐后有宋,她虽不知唐宋两朝能存在多久,可到了黄道婆的年代,至少又过去数百年。
想来棉花总不会是凭空而生,没准儿如今的边陲已经有人种上了棉花。若果真值得,岂不是能提前引来试上一试?
若能一试,就需要更多的人手,如此一来……
想到近来忧心的那个问题,上官婉儿若有所思。
【本就精通纺织的黄道婆当即表示:姐妹们,我太想进步了!】
【于是,她向黎族妇女求教,从种棉、摘棉,再到纺纱、织布,每一个环节都深度参与其中。】
【甚至到了后来,黄道婆已经不满足做一个学习者,她还立志要当一个研发人员,和姐妹们共同研究继续改进纺织技术。】
“可惜……”上官婉儿不禁叹了一声。
这样的人才,怎么偏偏生在百年之后呢!
她跟在天后身边,也知陛下正为了提拔可用人才而费心。
现在可好,大才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怎能不痛心?
夏语冰没在这点上过多着墨,反而话锋一转:
【在海南岛生活了三十多年后,崖州俨然成了黄道婆的第二故乡。】
【或许上了年纪的人就会格外思念故土吧,她依旧对家乡念念不忘。】
【很快,转机就来了。】
“我想明白了!”
几乎是同一时间,夏语冰话音刚落,太平便拍案而起。
上官婉儿偏了偏头,望她一眼。
公主面上满是破解难题后的志得意满,到了这个时候,太平不急着向上官婉儿求证,又过了遍腹稿,才慢慢开口:“正如婉儿所言。”
“我是公主。”
万事开头难,有这第一句起了头,后面的话也就不是什么难事,自然能无比顺当地一气呵成。
“身为公主,享了天下供养,就该为万民做些什么。”
“即便如此,真要说去做些什么,我似乎也没什么好法子。” ↑返回顶部↑
【是的没错,又是家人们熟悉的广东。】
想到昨天的玻璃挂屏,观众们会心一笑。
【但和并不精通棉花栽植与纺织技术的上海人相比,黎族人无疑更为擅长。】
【崖州以独特的黎锦闻名全国,黎族妇女更是早就用上了踏车来纺织棉花,这些都不是中原的简单工具、粗糙布匹能比的。】
“宋末元初……”
上官婉儿若有所思。
唐后有宋,她虽不知唐宋两朝能存在多久,可到了黄道婆的年代,至少又过去数百年。
想来棉花总不会是凭空而生,没准儿如今的边陲已经有人种上了棉花。若果真值得,岂不是能提前引来试上一试?
若能一试,就需要更多的人手,如此一来……
想到近来忧心的那个问题,上官婉儿若有所思。
【本就精通纺织的黄道婆当即表示:姐妹们,我太想进步了!】
【于是,她向黎族妇女求教,从种棉、摘棉,再到纺纱、织布,每一个环节都深度参与其中。】
【甚至到了后来,黄道婆已经不满足做一个学习者,她还立志要当一个研发人员,和姐妹们共同研究继续改进纺织技术。】
“可惜……”上官婉儿不禁叹了一声。
这样的人才,怎么偏偏生在百年之后呢!
她跟在天后身边,也知陛下正为了提拔可用人才而费心。
现在可好,大才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怎能不痛心?
夏语冰没在这点上过多着墨,反而话锋一转:
【在海南岛生活了三十多年后,崖州俨然成了黄道婆的第二故乡。】
【或许上了年纪的人就会格外思念故土吧,她依旧对家乡念念不忘。】
【很快,转机就来了。】
“我想明白了!”
几乎是同一时间,夏语冰话音刚落,太平便拍案而起。
上官婉儿偏了偏头,望她一眼。
公主面上满是破解难题后的志得意满,到了这个时候,太平不急着向上官婉儿求证,又过了遍腹稿,才慢慢开口:“正如婉儿所言。”
“我是公主。”
万事开头难,有这第一句起了头,后面的话也就不是什么难事,自然能无比顺当地一气呵成。
“身为公主,享了天下供养,就该为万民做些什么。”
“即便如此,真要说去做些什么,我似乎也没什么好法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