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3 / 3)
从蛮夷到天下强国,哪怕嘴上再鄙夷,可是真正的有志之士都该看见秦国的强大,秦国的潜力,都该研究秦国为什么能做到,而他们的国家却不行。
“我曾经对昭襄王说过,天下一统在秦,天下一统在今朝。”五五丢出这个话题,韩非猛然盯着她,嘴唇蠕动,最后却无力反驳,是的,若说如今谁最可能统一天下,那自然只会是秦国。
“我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秦国如今最强。”而是她知道历史。
当然,五五是不可能这么说,于是道:“周王分封诸侯,由此有了后来的天下各国。可这些诸侯们也不是一开始就称王的,那么是怎么由侯为王的呢?”
五五直接给了答案:“因为秦惠文王嬴驷自立称王了。”韩非眼神微动。
“由此,魏国为了制约秦的发展,拉拢列国,在巫沙与姬康会见,承认姬康为王。这就有了韩宣惠王九年,韩国、魏国加上赵国、燕国及中山国在公孙衍的倡导下发起“五国相王”活动,互相承认对方为王,组成合纵抗秦联盟。”
“由此,天下诸王并列。”
韩非拧眉,“你想说什么?”
“各诸侯难道没有野心吗?难道没有想过封王吗?当然有,可是他们都不敢跨出这一步。”
“是秦国,跨出这一步。”
“秦侯自立为王,压根不需要各国承认。”可诸王承不承认重要吗?后来不都老老实实称之为秦王,恐惧秦国的铁骑。
“高下早已见分晓。”
“而所谓的五国联军不但没有成功,反而遭遇惨败,而韩国的命运更是从此一蹶不振。”
说到这里,五五甚至笑了,“在王上决定攻打韩国的时候,韩王得到消息,还派人送来一位名叫郑国的水利人才,说秦国当修渠,以此惠及后世。”
“王上欣然接受。”
“韩王固然目的不纯,以为这样可以牵制消耗秦国的战力。”
“可王上看了之后,却以为这份计划可行。而本是弃子的郑国先生,如今也已是我秦国的座上宾。”
“郑国先生已经为韩国舍生忘死一次,已经被韩国抛弃了一次,于公于私,他都不欠韩国了。他直言如今唯一所愿,不过是想有生之年修成这条渠,也算是回报秦王如此厚遇。”
韩非听懂她的意思了。
“如今王上不拘一格降人才,不问出处,不问来由,入我秦国,便是秦人。”五五站了起来,对韩非道:“我听说先生修法,如今秦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诸子百家汇聚于此,先生已经为韩国献身一次,便不想为法家争一回。”
“秦国崇法,更有我师兄在,想来不缺我一人。”韩非淡然道。 ↑返回顶部↑
“我曾经对昭襄王说过,天下一统在秦,天下一统在今朝。”五五丢出这个话题,韩非猛然盯着她,嘴唇蠕动,最后却无力反驳,是的,若说如今谁最可能统一天下,那自然只会是秦国。
“我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秦国如今最强。”而是她知道历史。
当然,五五是不可能这么说,于是道:“周王分封诸侯,由此有了后来的天下各国。可这些诸侯们也不是一开始就称王的,那么是怎么由侯为王的呢?”
五五直接给了答案:“因为秦惠文王嬴驷自立称王了。”韩非眼神微动。
“由此,魏国为了制约秦的发展,拉拢列国,在巫沙与姬康会见,承认姬康为王。这就有了韩宣惠王九年,韩国、魏国加上赵国、燕国及中山国在公孙衍的倡导下发起“五国相王”活动,互相承认对方为王,组成合纵抗秦联盟。”
“由此,天下诸王并列。”
韩非拧眉,“你想说什么?”
“各诸侯难道没有野心吗?难道没有想过封王吗?当然有,可是他们都不敢跨出这一步。”
“是秦国,跨出这一步。”
“秦侯自立为王,压根不需要各国承认。”可诸王承不承认重要吗?后来不都老老实实称之为秦王,恐惧秦国的铁骑。
“高下早已见分晓。”
“而所谓的五国联军不但没有成功,反而遭遇惨败,而韩国的命运更是从此一蹶不振。”
说到这里,五五甚至笑了,“在王上决定攻打韩国的时候,韩王得到消息,还派人送来一位名叫郑国的水利人才,说秦国当修渠,以此惠及后世。”
“王上欣然接受。”
“韩王固然目的不纯,以为这样可以牵制消耗秦国的战力。”
“可王上看了之后,却以为这份计划可行。而本是弃子的郑国先生,如今也已是我秦国的座上宾。”
“郑国先生已经为韩国舍生忘死一次,已经被韩国抛弃了一次,于公于私,他都不欠韩国了。他直言如今唯一所愿,不过是想有生之年修成这条渠,也算是回报秦王如此厚遇。”
韩非听懂她的意思了。
“如今王上不拘一格降人才,不问出处,不问来由,入我秦国,便是秦人。”五五站了起来,对韩非道:“我听说先生修法,如今秦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诸子百家汇聚于此,先生已经为韩国献身一次,便不想为法家争一回。”
“秦国崇法,更有我师兄在,想来不缺我一人。”韩非淡然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