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男配弟媳后 第50节(1 / 4)
刘金水将他带至永泰帝寝殿外。
心中诧异,进殿中,发现殿中站着白景屹,中书令裴度,侍中崔澈等人,遂行至二位朝臣身后垂手站着。
还未思忖太久,便听里头宣召几人进去。
进殿中,永泰帝歪在御榻上,鼻翼扇动,喘息声粗重,喉咙里赫赫一阵痰响,似有中风之相。半边身子赤裸着,露衰老的躯体,御榻右手边站着御医,手上拿着银针,正在为其针灸。银针尾部还挂着些许焚烧的艾绒,悬起一缕白烟,满殿弥漫着艾草香气。
“你们来了。”
他说话时口齿有些不清,像齿边咬着舌头,瞧着嘴巴有些歪着。
“拜见陛下。”众人请安道。
“都起来吧。”永泰帝眼皮耷拉着,精神有些不好。
“谢陛下。”
谢诏偷偷望了白景屹一眼,见他眼中复杂,不由收回眼神。
“我今天叫你们来,是想问问你们,等朕百年后,哪位皇子最适合接这江山基业呀。”
谢诏沉默不语,不知该不该答。
白景屹与皇子关系生疏,也不作答。六皇子刘亦玄倒是曾养在他姑姑膝下,可二人关系一般。
“怎么一个个的,都不说话。”
“谢诏,你来说。”
谢诏没想到,永泰帝第一个点的是自己,道,“诸皇子是陛下的儿子,人龙之子。个个人中龙凤,若要谢诏说谁最好,谢诏答不上来。”
永泰帝闻言,笑道,“我还以为你会举荐老六。我听说你同他介绍了几个学子。”
谢诏答道,“六殿下爱才,认识几个学子也不足为奇。”他格外坦荡,反而降低了永泰帝的疑心。
“原来如此。”永泰帝笑道,“阿景,你说呢?”
白景屹摇头,“我不知道。”
永泰帝半阖着眸子,目光在这几位臣子间逡巡,最终落在裴度身上。
“裴度,你来说。”
中书令裴度年近六十,鬓角染霜,掌中书省多年,最知言语轻重,垂首道,“陛下龙体安康,言及百年后事尚早。若论储君,自古立嫡以长,立子以贤。诸皇子各有禀赋,然大皇子居长,侍奉陛下多年,仁孝之名闻于朝野;二皇子母家根基稳固,处事练达,亦为可塑之材。臣愚钝,只知储君乃国本,当凭陛下圣心独断,臣等唯有遵旨辅佐。”
永泰帝眼皮颤了颤,转而看向侍中崔澈。
崔澈正当壮年,是门下省的主心骨,素来以刚直闻名,此刻却也敛了锋芒,上前一步道,“裴令所言极是。储君之选,关乎社稷安危,不止在长幼贤愚,更在能否安镇朝堂、凝聚人心。诸皇子中,六皇子近年在国子监讲学,引经据典,颇有见地,朝野学子多有称颂;三皇子驻守北疆三年,治军严谨,边境安稳,亦有军功傍身。然臣以为,此事重大,陛下春秋虽高,神智清明,不如待龙体康复后,再从容考察,择其最优者,颁诏天下,则内外心服。”
永泰帝笑道,“倒都滑头。”
“旁人可有意见?”话音渐弱,似是倦极。
/:.
两位大臣已将诸位皇子分析清楚,永泰帝的态度却仍旧模糊,他们也不敢妄言。
殿中死一般寂静。 ↑返回顶部↑
心中诧异,进殿中,发现殿中站着白景屹,中书令裴度,侍中崔澈等人,遂行至二位朝臣身后垂手站着。
还未思忖太久,便听里头宣召几人进去。
进殿中,永泰帝歪在御榻上,鼻翼扇动,喘息声粗重,喉咙里赫赫一阵痰响,似有中风之相。半边身子赤裸着,露衰老的躯体,御榻右手边站着御医,手上拿着银针,正在为其针灸。银针尾部还挂着些许焚烧的艾绒,悬起一缕白烟,满殿弥漫着艾草香气。
“你们来了。”
他说话时口齿有些不清,像齿边咬着舌头,瞧着嘴巴有些歪着。
“拜见陛下。”众人请安道。
“都起来吧。”永泰帝眼皮耷拉着,精神有些不好。
“谢陛下。”
谢诏偷偷望了白景屹一眼,见他眼中复杂,不由收回眼神。
“我今天叫你们来,是想问问你们,等朕百年后,哪位皇子最适合接这江山基业呀。”
谢诏沉默不语,不知该不该答。
白景屹与皇子关系生疏,也不作答。六皇子刘亦玄倒是曾养在他姑姑膝下,可二人关系一般。
“怎么一个个的,都不说话。”
“谢诏,你来说。”
谢诏没想到,永泰帝第一个点的是自己,道,“诸皇子是陛下的儿子,人龙之子。个个人中龙凤,若要谢诏说谁最好,谢诏答不上来。”
永泰帝闻言,笑道,“我还以为你会举荐老六。我听说你同他介绍了几个学子。”
谢诏答道,“六殿下爱才,认识几个学子也不足为奇。”他格外坦荡,反而降低了永泰帝的疑心。
“原来如此。”永泰帝笑道,“阿景,你说呢?”
白景屹摇头,“我不知道。”
永泰帝半阖着眸子,目光在这几位臣子间逡巡,最终落在裴度身上。
“裴度,你来说。”
中书令裴度年近六十,鬓角染霜,掌中书省多年,最知言语轻重,垂首道,“陛下龙体安康,言及百年后事尚早。若论储君,自古立嫡以长,立子以贤。诸皇子各有禀赋,然大皇子居长,侍奉陛下多年,仁孝之名闻于朝野;二皇子母家根基稳固,处事练达,亦为可塑之材。臣愚钝,只知储君乃国本,当凭陛下圣心独断,臣等唯有遵旨辅佐。”
永泰帝眼皮颤了颤,转而看向侍中崔澈。
崔澈正当壮年,是门下省的主心骨,素来以刚直闻名,此刻却也敛了锋芒,上前一步道,“裴令所言极是。储君之选,关乎社稷安危,不止在长幼贤愚,更在能否安镇朝堂、凝聚人心。诸皇子中,六皇子近年在国子监讲学,引经据典,颇有见地,朝野学子多有称颂;三皇子驻守北疆三年,治军严谨,边境安稳,亦有军功傍身。然臣以为,此事重大,陛下春秋虽高,神智清明,不如待龙体康复后,再从容考察,择其最优者,颁诏天下,则内外心服。”
永泰帝笑道,“倒都滑头。”
“旁人可有意见?”话音渐弱,似是倦极。
/:.
两位大臣已将诸位皇子分析清楚,永泰帝的态度却仍旧模糊,他们也不敢妄言。
殿中死一般寂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