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2 / 3)
她下意识提步欲朝他的方向走近,身后舒桦上前一步望向她时,眼底透着欢喜,“妹妹……”
周俨面色骤沉,片刻后冷笑着嗤了声,收刀转身便走。
祝琬望着他背影犹豫了一瞬,脚下终是没动。
从小她就烦他这一点,每每有点什么不如意的,便大步流星自己往前走,她追都追不上。
这会旁边还有外人在,她若是追上去,回头解释起来更麻烦。
再则,她就不信他真的会走远。
她这边此前刚同太子的人交过手,若他这会走得一身轻松,那以后他也别想再来见她了。
祝琬朝他离开的方向看了眼,转身对不明所以的舒桦开口道:“三哥哥见笑了,他是……是我祝家的兄长,此行南下,爹爹让他跟着保护我的,不便与我们同行,况且我这位兄长性子古怪,也不擅与人交际,若有失礼之处,还请三哥哥莫要见怪。”
/:.
舒桦恍然,“原来是祝氏的公子。”
“妹妹放心,既是妹妹兄长,那便是误会一场,想来也是方才我言语中有唐突妹妹之意,这才令妹妹兄长着恼,这会想来,确是不周,贸然提及旧事,确是对妹妹不好。”
祝琬摇摇头,表示自己不介意,但也没再接舒桦的话茬。
见表兄这会也上了药,马车也已经整顿好了,她看向几人道:“我们还是早些回城,免得再生意外。”
一行人回到车中继续赶路。
祝琬背后的伤,方才舒桐简单帮她处理了一下,方才不觉着,这会一坐下,隐隐约约泛起痛楚。
她稍稍坐直些,心头想着方才那些人。
她辨出他们是朝廷的人,周俨在那个人身上亦搜到腰牌,可太子的人,不去找太子,跑来找他做什么?
还是说,这些人本就是从太子那边过来的,是得了太子的授意,才来打她的注意?现下定州城中那些人,和刚刚这些人是不是同样的目的?
这一路众人都没再耽搁,进了定州城,祝琬也松了口气,两家府邸离得不远,舒桐兄妹是将祝琬送到国公府门口,几人才道别,祝琬和表家的兄长姐妹一同进府,她径直往外祖父书房去。
定国公陈明之半生戎马,半生解甲,朝堂浮沉大半辈子,他是看得清楚局势的人,当年放权离京,守在南州几十年,就是想保一家人平安,可很多时候,是世事不由人,他这一生对朝廷是问心无愧,对早亡的妻子和儿女却是有愧的。
他放下笔,看向刚刚临好的一幅字,恰此时祝琬进来,老国公爷笑眯眯地引祝琬来看,“念念,来看看外公刚写好的这幅字。”
祝琬心中原是有些焦灼的,可见到外公没事,甚至还有心情在这里临摹字帖,原本紧绷的心弦也是松了松。
外公是武将出身,少年时就在军中历练,领兵打仗的那些年,只持刀枪,未曾提过笔,只是后来释了兵权,赋闲在家,便三不五时地临摹些名家字帖,以前在京中,爹爹还时常搜罗些古籍孤本送过来,这些年写得多了,起笔之际也有了些当年大将军的杀伐果决意气。
祝琬站到外公的身侧,看向案上墨迹未干的一副字,“……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她心下沉默,但片刻后还是开口道,“外公这是服老了?”
这话多少是有些不敬长辈的,不过老国公并不在意,反而笑起来,纵两鬓霜白,却不减威严,他看向祝琬的目光透着几分慈爱,“不服老不行,但外公是人老心不老。”
“我瞧外公……”祝琬还想卖两句乖,冷不丁地感觉到,书房另一侧的屏风后竟似有刀光,她心头便是一惊。
方才拿到刃光晃过她的眼,极快的一瞬,但她几乎是立马确定这房中还有旁人,她不敢声张,眸光落到外公刚刚临摹的这篇《秋声赋》。
……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返回顶部↑
周俨面色骤沉,片刻后冷笑着嗤了声,收刀转身便走。
祝琬望着他背影犹豫了一瞬,脚下终是没动。
从小她就烦他这一点,每每有点什么不如意的,便大步流星自己往前走,她追都追不上。
这会旁边还有外人在,她若是追上去,回头解释起来更麻烦。
再则,她就不信他真的会走远。
她这边此前刚同太子的人交过手,若他这会走得一身轻松,那以后他也别想再来见她了。
祝琬朝他离开的方向看了眼,转身对不明所以的舒桦开口道:“三哥哥见笑了,他是……是我祝家的兄长,此行南下,爹爹让他跟着保护我的,不便与我们同行,况且我这位兄长性子古怪,也不擅与人交际,若有失礼之处,还请三哥哥莫要见怪。”
/:.
舒桦恍然,“原来是祝氏的公子。”
“妹妹放心,既是妹妹兄长,那便是误会一场,想来也是方才我言语中有唐突妹妹之意,这才令妹妹兄长着恼,这会想来,确是不周,贸然提及旧事,确是对妹妹不好。”
祝琬摇摇头,表示自己不介意,但也没再接舒桦的话茬。
见表兄这会也上了药,马车也已经整顿好了,她看向几人道:“我们还是早些回城,免得再生意外。”
一行人回到车中继续赶路。
祝琬背后的伤,方才舒桐简单帮她处理了一下,方才不觉着,这会一坐下,隐隐约约泛起痛楚。
她稍稍坐直些,心头想着方才那些人。
她辨出他们是朝廷的人,周俨在那个人身上亦搜到腰牌,可太子的人,不去找太子,跑来找他做什么?
还是说,这些人本就是从太子那边过来的,是得了太子的授意,才来打她的注意?现下定州城中那些人,和刚刚这些人是不是同样的目的?
这一路众人都没再耽搁,进了定州城,祝琬也松了口气,两家府邸离得不远,舒桐兄妹是将祝琬送到国公府门口,几人才道别,祝琬和表家的兄长姐妹一同进府,她径直往外祖父书房去。
定国公陈明之半生戎马,半生解甲,朝堂浮沉大半辈子,他是看得清楚局势的人,当年放权离京,守在南州几十年,就是想保一家人平安,可很多时候,是世事不由人,他这一生对朝廷是问心无愧,对早亡的妻子和儿女却是有愧的。
他放下笔,看向刚刚临好的一幅字,恰此时祝琬进来,老国公爷笑眯眯地引祝琬来看,“念念,来看看外公刚写好的这幅字。”
祝琬心中原是有些焦灼的,可见到外公没事,甚至还有心情在这里临摹字帖,原本紧绷的心弦也是松了松。
外公是武将出身,少年时就在军中历练,领兵打仗的那些年,只持刀枪,未曾提过笔,只是后来释了兵权,赋闲在家,便三不五时地临摹些名家字帖,以前在京中,爹爹还时常搜罗些古籍孤本送过来,这些年写得多了,起笔之际也有了些当年大将军的杀伐果决意气。
祝琬站到外公的身侧,看向案上墨迹未干的一副字,“……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她心下沉默,但片刻后还是开口道,“外公这是服老了?”
这话多少是有些不敬长辈的,不过老国公并不在意,反而笑起来,纵两鬓霜白,却不减威严,他看向祝琬的目光透着几分慈爱,“不服老不行,但外公是人老心不老。”
“我瞧外公……”祝琬还想卖两句乖,冷不丁地感觉到,书房另一侧的屏风后竟似有刀光,她心头便是一惊。
方才拿到刃光晃过她的眼,极快的一瞬,但她几乎是立马确定这房中还有旁人,她不敢声张,眸光落到外公刚刚临摹的这篇《秋声赋》。
……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