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2 / 3)
她口中呢喃的话语未尽,便被面前的人圈进怀中,而后他抬起她的下颌,如她逼迫他那般,迫她同他对视。
“琬琬。”
“你好好看看,看清楚,然后告诉我,我是谁。”
【作者有话说】
[绿心][烟花]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节选自司马相如《凤求凰》
第42章 042
◎“所以琬琬,我做不了你的那些好兄长。”◎
陈毓到底是谁?
他和周俨又有什么关系?
不,不对,陈毓怎么可能和周俨有关系,陈毓是叛党,他满怀戾气,对皇室心中尽是怨愤,她从未仔细问过他到底经历过什么事,因为她心中清楚,那必定不是一段愉快的过去,而她扪心自问,现在的她很难做到对他的亲身经历不同情不心疼。
她和她的家族是绝不会成为叛军的同党的。
——可如果叛军是周俨呢?
她的义兄,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周俨,那个同她一样被娘亲悉心照顾、受爹爹和外祖父言传身教,还时时有几位兄长在旁指点的人。
那个领兵之后战无不胜、沙场之上锐不可当的少年将军,当初人人都说他前途不可限量,他后来出事身殒,祝琬心中郁结至今仍未能释怀。
若他不仅没死,如今还成了叛军,他还是她心中的那周俨吗?
相府中人人说她最讨厌的就是相爷收养的这个义子,可当年他进相府时,她第一眼见到就是喜欢这个哥哥的,彼时他眼伤未愈,性子孤僻又古怪,明明什么都看不到,却日日都要枯坐在书案前,从破晓到入夜,她便捧着各种书读,不认识的词句便去问,到了傍晚便来为他一字字地念。
那时她年纪小,总有犯懒磨人的时候,但一想到那个在书案前枯坐的身影,想到若她不去了,那个漂亮的盲眼少年便再也读不了书了,那他也太可怜了,便也磨磨蹭蹭地爬起来唤来言玉为她更衣。
她总想着,若他真的是她梦魇中那个未来造下杀孽的男人,那她多给他念一些圣贤书,又有娘亲关爱、爹爹教诲,或许长大以后也就不会那样做了。
后来他们一起读书、念学,一起慢慢长大,爹爹说送他去军中磨砺他的性子,她还担心过,但不过几年的光景,他身上战功记了一件又一件,外祖父和舅舅进京时,每每提及周俨俱是赞不绝口,京中同她交好的闺中好友也有悄悄同她说过自己心事、私下同她打听周俨的。
那几年她同他不亲近,可有关他的消息,她总是留意着,看他名声大振,渐渐有了少年战神之名,她打心里开心。
好男儿就是要保卫家国、护卫疆土的,北边的元氏一族那些年没少欺辱边境的百姓,周俨领兵之后三战三胜,打得那些蛮人一见王旗尽皆落荒而逃,再也没有强掳妇孺的强盗之事了。
在祝琬心里,周俨征战沙场,立功无数,性子又沉稳,绝不可能是贪功冒进之人,所以后来战报传回京城,都说因他贪功而战败,万余将士死在漫漫黄沙地,他亦身首异处时,祝琬心中第一个念头并不是质疑周俨,而是质疑朝廷。
古往今来多少兔死狗烹的臣子,多少鸟尽弓藏的君王,不说史书话本,便是她的骨肉至亲外祖家一门,这么些年除了舅舅和兄长仍在北边带兵,阖族竟再无入朝之人,当真是她的表兄不学无术、表姐表妹只堪配商贾吗?还不就是为了避嫌。
离京这么些日子,她第一次真真切切看到在繁花似锦的京城之外,这天下的百姓究竟在过什么样的日子,朝中汲汲营营之辈太多,天家又只顾自己的权威,有心做实事的人全无出头之日。
今年年初北边一场大胜,元氏十年之内都没有再战之力,眼看着战事平息,爹爹和外祖父本已经在为周俨找好了退路,回京之后他便会卸下军权,急流勇退,这也是这几年祝氏和陈氏两族一贯的明哲保身策略。 ↑返回顶部↑
“琬琬。”
“你好好看看,看清楚,然后告诉我,我是谁。”
【作者有话说】
[绿心][烟花]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节选自司马相如《凤求凰》
第42章 042
◎“所以琬琬,我做不了你的那些好兄长。”◎
陈毓到底是谁?
他和周俨又有什么关系?
不,不对,陈毓怎么可能和周俨有关系,陈毓是叛党,他满怀戾气,对皇室心中尽是怨愤,她从未仔细问过他到底经历过什么事,因为她心中清楚,那必定不是一段愉快的过去,而她扪心自问,现在的她很难做到对他的亲身经历不同情不心疼。
她和她的家族是绝不会成为叛军的同党的。
——可如果叛军是周俨呢?
她的义兄,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周俨,那个同她一样被娘亲悉心照顾、受爹爹和外祖父言传身教,还时时有几位兄长在旁指点的人。
那个领兵之后战无不胜、沙场之上锐不可当的少年将军,当初人人都说他前途不可限量,他后来出事身殒,祝琬心中郁结至今仍未能释怀。
若他不仅没死,如今还成了叛军,他还是她心中的那周俨吗?
相府中人人说她最讨厌的就是相爷收养的这个义子,可当年他进相府时,她第一眼见到就是喜欢这个哥哥的,彼时他眼伤未愈,性子孤僻又古怪,明明什么都看不到,却日日都要枯坐在书案前,从破晓到入夜,她便捧着各种书读,不认识的词句便去问,到了傍晚便来为他一字字地念。
那时她年纪小,总有犯懒磨人的时候,但一想到那个在书案前枯坐的身影,想到若她不去了,那个漂亮的盲眼少年便再也读不了书了,那他也太可怜了,便也磨磨蹭蹭地爬起来唤来言玉为她更衣。
她总想着,若他真的是她梦魇中那个未来造下杀孽的男人,那她多给他念一些圣贤书,又有娘亲关爱、爹爹教诲,或许长大以后也就不会那样做了。
后来他们一起读书、念学,一起慢慢长大,爹爹说送他去军中磨砺他的性子,她还担心过,但不过几年的光景,他身上战功记了一件又一件,外祖父和舅舅进京时,每每提及周俨俱是赞不绝口,京中同她交好的闺中好友也有悄悄同她说过自己心事、私下同她打听周俨的。
那几年她同他不亲近,可有关他的消息,她总是留意着,看他名声大振,渐渐有了少年战神之名,她打心里开心。
好男儿就是要保卫家国、护卫疆土的,北边的元氏一族那些年没少欺辱边境的百姓,周俨领兵之后三战三胜,打得那些蛮人一见王旗尽皆落荒而逃,再也没有强掳妇孺的强盗之事了。
在祝琬心里,周俨征战沙场,立功无数,性子又沉稳,绝不可能是贪功冒进之人,所以后来战报传回京城,都说因他贪功而战败,万余将士死在漫漫黄沙地,他亦身首异处时,祝琬心中第一个念头并不是质疑周俨,而是质疑朝廷。
古往今来多少兔死狗烹的臣子,多少鸟尽弓藏的君王,不说史书话本,便是她的骨肉至亲外祖家一门,这么些年除了舅舅和兄长仍在北边带兵,阖族竟再无入朝之人,当真是她的表兄不学无术、表姐表妹只堪配商贾吗?还不就是为了避嫌。
离京这么些日子,她第一次真真切切看到在繁花似锦的京城之外,这天下的百姓究竟在过什么样的日子,朝中汲汲营营之辈太多,天家又只顾自己的权威,有心做实事的人全无出头之日。
今年年初北边一场大胜,元氏十年之内都没有再战之力,眼看着战事平息,爹爹和外祖父本已经在为周俨找好了退路,回京之后他便会卸下军权,急流勇退,这也是这几年祝氏和陈氏两族一贯的明哲保身策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