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3 / 4)
女孩于年节前夜,在那个本该阖家团圆的冬晚,踩着连绵风雪,敲开他的家门,亦从此锁住了他的心扉。
“我们走罢。”李惜愿顿感满足,笑眼扬了扬。
.
“郎君,那便是公主。”
随沙弥指引,李世勣投去目光,女子着天青色对襟襦裙,外披翡翠绿罩衫,坐于台上白髯高僧下首,伏案专注译经。
台下上百名僧人分坐蒲团,默声逐字推敲,四角香炉浮烟,清檀气息随风飘萦。
“高僧通常于平旦后两刻开讲,往往持续两个时辰,目下还余三刻,郎君可愿暂行等候?”沙弥合掌,低声询问。
李世勣颔首,撩袍坐入廊下椅中。
三刻过尽,李惜愿搁下笔,倾身呵墨,将笔迹吹干,复收起经卷,向僧人作别。
李世勣才欲上前,一行路人遮过视线,再看时,李惜愿却已不见了踪影。
她正待往一旁公厨中扒饭,冷不丁两书僮唤住她,穿越人潮快步走来,站住脚,叉手深行一礼:“公主,我家老爷有请。”
视出疑惑,书僮解释:“是裴相公。”
哦,是裴寂叔父。
二书僮引她经过数座殿宇经房,走向一僻静亭中,其间已有一紫衫玄黑幞头的老者,正负手远望外城山郭。
闻得脚步,裴寂转过首来,瞟见书僮身后的女子。
他缓缓视着自幼看着成长的小辈,面色冷峻若冰霜,淡淡道了声:“老夫见过六娘。”
李惜愿谦恭行礼:“裴叔父。”
“你都这么大了。”裴寂打量她,略作客套,“想当年在晋阳见六娘,不过十二三年纪,捧着笔墨为家母作画,身量连够着屏风上端也需踮足,不想如今已是亭亭玉立,聪明灵秀,太上皇可以无忧了。”
诚然裴寂曾刁难过她,不过她还是感激他于李渊的陪伴,给了陷入孤独的老人许多慰藉。
于是李惜愿态度良好,礼貌回答:“多谢叔父夸奖,小六受之有愧。”
裴寂稍停一顷,忖着此来目的,随即步入正题,直截了当看她:“六娘可知汝兄与长孙辅机二人,短短三月革去朝中大半官职,众怒纷纭,朝野震动一事?”
“不知,还请裴叔父与小六详细讲来。”她摆出虚心求教神态。
裴寂一口气上来,顿以居高临下的口吻教育她:“太上皇对你自小要求严格,你读过那么些书,想必应知径狭之处,宜让一步与人行的道理,为人处世,当怀变通之智,若行为过绝,则对六娘也无益。叔父将六娘视作亲侄,此番苦心相劝,你应晓得其中利害,叔父望你能与陛下及长孙辅机转达。”
“可是叔父,我觉得这没错。”李惜愿挠挠脸。
“甚么?”裴寂万莫料及她如此反应。
“叔父您想,若是您家宅里一百人里九十人光领工钱不办事,任由您的房屋蛀了也懒得去重修,您不仅要养着他们,每月还要倒贴万贯,您乐意吗?”
“这不同。”裴寂道。
“何处不同?”
裴寂皱眉,语调再次凝肃:“朝野之事,岂能与家宅作比,六娘不懂政务,不应置喙。”
李惜愿摸摸脑瓜:“那小六是不明白了,还请裴叔父赐教。” ↑返回顶部↑
“我们走罢。”李惜愿顿感满足,笑眼扬了扬。
.
“郎君,那便是公主。”
随沙弥指引,李世勣投去目光,女子着天青色对襟襦裙,外披翡翠绿罩衫,坐于台上白髯高僧下首,伏案专注译经。
台下上百名僧人分坐蒲团,默声逐字推敲,四角香炉浮烟,清檀气息随风飘萦。
“高僧通常于平旦后两刻开讲,往往持续两个时辰,目下还余三刻,郎君可愿暂行等候?”沙弥合掌,低声询问。
李世勣颔首,撩袍坐入廊下椅中。
三刻过尽,李惜愿搁下笔,倾身呵墨,将笔迹吹干,复收起经卷,向僧人作别。
李世勣才欲上前,一行路人遮过视线,再看时,李惜愿却已不见了踪影。
她正待往一旁公厨中扒饭,冷不丁两书僮唤住她,穿越人潮快步走来,站住脚,叉手深行一礼:“公主,我家老爷有请。”
视出疑惑,书僮解释:“是裴相公。”
哦,是裴寂叔父。
二书僮引她经过数座殿宇经房,走向一僻静亭中,其间已有一紫衫玄黑幞头的老者,正负手远望外城山郭。
闻得脚步,裴寂转过首来,瞟见书僮身后的女子。
他缓缓视着自幼看着成长的小辈,面色冷峻若冰霜,淡淡道了声:“老夫见过六娘。”
李惜愿谦恭行礼:“裴叔父。”
“你都这么大了。”裴寂打量她,略作客套,“想当年在晋阳见六娘,不过十二三年纪,捧着笔墨为家母作画,身量连够着屏风上端也需踮足,不想如今已是亭亭玉立,聪明灵秀,太上皇可以无忧了。”
诚然裴寂曾刁难过她,不过她还是感激他于李渊的陪伴,给了陷入孤独的老人许多慰藉。
于是李惜愿态度良好,礼貌回答:“多谢叔父夸奖,小六受之有愧。”
裴寂稍停一顷,忖着此来目的,随即步入正题,直截了当看她:“六娘可知汝兄与长孙辅机二人,短短三月革去朝中大半官职,众怒纷纭,朝野震动一事?”
“不知,还请裴叔父与小六详细讲来。”她摆出虚心求教神态。
裴寂一口气上来,顿以居高临下的口吻教育她:“太上皇对你自小要求严格,你读过那么些书,想必应知径狭之处,宜让一步与人行的道理,为人处世,当怀变通之智,若行为过绝,则对六娘也无益。叔父将六娘视作亲侄,此番苦心相劝,你应晓得其中利害,叔父望你能与陛下及长孙辅机转达。”
“可是叔父,我觉得这没错。”李惜愿挠挠脸。
“甚么?”裴寂万莫料及她如此反应。
“叔父您想,若是您家宅里一百人里九十人光领工钱不办事,任由您的房屋蛀了也懒得去重修,您不仅要养着他们,每月还要倒贴万贯,您乐意吗?”
“这不同。”裴寂道。
“何处不同?”
裴寂皱眉,语调再次凝肃:“朝野之事,岂能与家宅作比,六娘不懂政务,不应置喙。”
李惜愿摸摸脑瓜:“那小六是不明白了,还请裴叔父赐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