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2 / 3)
最开始也只不过是因着想弄个女团刷流水,用她的系统赚点钱给媳妇儿治病,一不小心把事情搞大了,她也很佛系,就想着顺手的事。
不过有了官方身份,那也就意味着到时候琦光学院这边的花销,朝廷也要出资,只怕户部那群抠搜的只会抱着算盘同皇帝陛下嚷嚷着没钱。
这种事也轮不到她一个小老百姓去操心,就由着那位想要名留青史的陛下自己头疼去吧。
于是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一众人是一边加快学院建造速度,一边开始对外宣传琦光学院的存在。
皇帝也在某次朝会上宣布将会在今科春闱里额外选取人才来加入琦光学院,赐八品官。
别看八品就是个小官,但皇帝陛下说了,毕竟是为皇朝培养人才的辛苦活,每年会根据个人表现重新评定官职。
别看只是个小小的教书先生,顶天了能评到正五品,这话一出,那是朝野上下都沸腾了好一阵子。
也就是说,只要你用心教学便能出政绩,不用费尽心思地去巴结长官,和同僚的竞争也都是于国于民有利的正当竞争。
自然而然就能升官。
皇帝扶持的力度大,想要办好这座专门培养女性坤泽学院的心思也很明显,没谁会在这个时候去唱反调。
除了户部嚷嚷着国库真得拿不出那么多钱来维持一座学院一年开销之位,其他官员目前都只是抱着观望的态度去看。
反正户部说了没钱,皇帝私库是有,但也不可能一直掏自己的私库去补贴,所以说到底,这学院也未必能办得成,办成了能运营多久还真不好说。
皇帝却并不在意,知道大部分官员都不看好这件事,虽然没有明着唱反调,但也没几个人支持。
不过薛澄做了保证,琦光学院无论何时都不会因为没钱运营下去而关门。
她让人调查过,那小乾元在经营产业方面确实也有着一些天赋,加上薛澄提出一些什么女团之类的想法,皇帝相信薛澄是有办法通过别的产业赚钱供养这家学院。
而且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到时候一样可以在薛澄名下那些产业进行就业,哪怕没有考中功名也是一条出路。
有了人才补充,只要产业经营得当,就会一直有利润来填补学院运营所需的花费。
当然,皇帝也允诺了薛澄,朝廷每年会拿出一笔银子来补贴琦光学院,至于那笔钱怎么来,皇帝有的是办法。
朝廷没钱?
这么多贪官污吏,每年抓一把整治一番。
还有那些富商豪绅,可以通过给琦光学院捐钱换取一个名额让自家孩子到学院就学,入了琦光学院的学籍就能从贱籍转为良籍。
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还真不至于因着朝臣们不够配合就真得一点法子都没有。
时间很快到了三月,月中时,整座学院都搭建完毕。
薛澄和孟云几人一同拉着工部的人一寸寸验收,确保每一寸都不会有任何问题,毕竟也许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里都会有无数的学子在这里求学。
虽说在建造期间几人都是身体力行地参与进来,但还是担心有自己没注意到的时候,往往一时粗心大意便会酿成严重后果。
为了无数人的生命安全,几人都非常细致负责地检查着,总共花了三日,确定没什么大问题之后才算是松了口气。
招生工作其实进行的不算很顺利,五皇女和渭阳公主兵分两路,一个负责在西京城的各家贵女之中宣传,一个则是到一户户百姓家中走访宣传。
五皇女自认到百姓家中宣传是个苦活,自己揽过去做了。
但她为人寡言少语,旁人又畏于她皇女身份不敢多言,常常是尴尬地大眼瞪小眼,场面一度很是冷凝。
后来费暄文和尤如风抽出身来陪着她一块儿去,情况才改善许多。 ↑返回顶部↑
不过有了官方身份,那也就意味着到时候琦光学院这边的花销,朝廷也要出资,只怕户部那群抠搜的只会抱着算盘同皇帝陛下嚷嚷着没钱。
这种事也轮不到她一个小老百姓去操心,就由着那位想要名留青史的陛下自己头疼去吧。
于是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一众人是一边加快学院建造速度,一边开始对外宣传琦光学院的存在。
皇帝也在某次朝会上宣布将会在今科春闱里额外选取人才来加入琦光学院,赐八品官。
别看八品就是个小官,但皇帝陛下说了,毕竟是为皇朝培养人才的辛苦活,每年会根据个人表现重新评定官职。
别看只是个小小的教书先生,顶天了能评到正五品,这话一出,那是朝野上下都沸腾了好一阵子。
也就是说,只要你用心教学便能出政绩,不用费尽心思地去巴结长官,和同僚的竞争也都是于国于民有利的正当竞争。
自然而然就能升官。
皇帝扶持的力度大,想要办好这座专门培养女性坤泽学院的心思也很明显,没谁会在这个时候去唱反调。
除了户部嚷嚷着国库真得拿不出那么多钱来维持一座学院一年开销之位,其他官员目前都只是抱着观望的态度去看。
反正户部说了没钱,皇帝私库是有,但也不可能一直掏自己的私库去补贴,所以说到底,这学院也未必能办得成,办成了能运营多久还真不好说。
皇帝却并不在意,知道大部分官员都不看好这件事,虽然没有明着唱反调,但也没几个人支持。
不过薛澄做了保证,琦光学院无论何时都不会因为没钱运营下去而关门。
她让人调查过,那小乾元在经营产业方面确实也有着一些天赋,加上薛澄提出一些什么女团之类的想法,皇帝相信薛澄是有办法通过别的产业赚钱供养这家学院。
而且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到时候一样可以在薛澄名下那些产业进行就业,哪怕没有考中功名也是一条出路。
有了人才补充,只要产业经营得当,就会一直有利润来填补学院运营所需的花费。
当然,皇帝也允诺了薛澄,朝廷每年会拿出一笔银子来补贴琦光学院,至于那笔钱怎么来,皇帝有的是办法。
朝廷没钱?
这么多贪官污吏,每年抓一把整治一番。
还有那些富商豪绅,可以通过给琦光学院捐钱换取一个名额让自家孩子到学院就学,入了琦光学院的学籍就能从贱籍转为良籍。
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还真不至于因着朝臣们不够配合就真得一点法子都没有。
时间很快到了三月,月中时,整座学院都搭建完毕。
薛澄和孟云几人一同拉着工部的人一寸寸验收,确保每一寸都不会有任何问题,毕竟也许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里都会有无数的学子在这里求学。
虽说在建造期间几人都是身体力行地参与进来,但还是担心有自己没注意到的时候,往往一时粗心大意便会酿成严重后果。
为了无数人的生命安全,几人都非常细致负责地检查着,总共花了三日,确定没什么大问题之后才算是松了口气。
招生工作其实进行的不算很顺利,五皇女和渭阳公主兵分两路,一个负责在西京城的各家贵女之中宣传,一个则是到一户户百姓家中走访宣传。
五皇女自认到百姓家中宣传是个苦活,自己揽过去做了。
但她为人寡言少语,旁人又畏于她皇女身份不敢多言,常常是尴尬地大眼瞪小眼,场面一度很是冷凝。
后来费暄文和尤如风抽出身来陪着她一块儿去,情况才改善许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