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2 / 3)
老太君发了话,同时又使了个眼色,淮炀侯身边坐着的正是柳无意的生母,妾室金福娘,大家一般都称呼她金姨娘。
金姨娘四十出头,保养得还算不错,可以看得出年轻时候定也是姿色傲人的坤泽女子。
金姨娘接着老太君的话便道:可不是,愿姐儿离家时尚且是黄花大闺女,可如今嘛~
她拉长了尾音,看着柳无愿与坐在她身边的薛澄,笑得有些许暧昧。
转头便抓着淮炀侯的手臂,一副开心模样道:咱侯府也是好些年没办过喜事了,这下倒是她们两姐妹心有灵犀,恰好双喜临门,侯爷你说是不是?
薛澄总算是知道那柳无意到底是被谁养得那么蠢了,她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乱七八糟的话啊?
这家里上上下下哪个不知道柳无意流落在外都是她那好女儿做得好事,却被她说成了是姐妹之间心有灵犀,甚至还要来上一句双喜临门。
只顾着点出柳无意与滇郡王世子的婚事将近,完全没在意淮炀侯一脸铁青之色。
薛澄心想,淮炀侯可未必觉得这是一件喜事,果不其然,就见淮炀侯冷着脸将金姨娘握着自己的手扒开。
你在这胡说八道些什么。
淮炀侯想捏死这蠢女人的心都有了,她就是怕柳无愿回来了,淮炀侯会后悔,又把滇郡王世子这门婚事许给柳无愿,急吼吼地想定下来。
可惜金姨娘和柳无意眼中看着顶顶好的婚事在柳无愿眼里都不如她家小乾元的一根小指头。
柳无愿懒得搭理,扶着脑袋做出一副有些眩晕的样子来,薛澄揽抱着她,心疼地问道:娘子,可是头晕了?
嗯。柳无愿从鼻腔里哼出不大舒服的一声。
这下,原本还打算和女儿交流交流感情,顺便借机找机会试探几句薛澄出身的淮炀侯也只好打住,吩咐下人将两人送回柳无愿居住的院子里。
待两人走远后,淮炀侯才老大不乐意地开了口。
母亲,您这是作甚,明知阿愿那身子,就是装装样子,您也得说上几句贴心话才是啊。
老太君却不理自家儿子的埋怨,慢悠悠端着茶盏饮茶。
她做孙女的,回来不说先回家中拜见我这祖母,倒是跑到外祖家里躲了几日,呵,在外面沾惹了不干不净的人,丢了我淮炀侯府好大的脸面,我还未同她计较,便已算我这做祖母的心疼孙女了。
她噼里啪啦好一通歪理砸下来,淮炀侯懒得同她辩驳。
淮炀侯知道自家母亲从前便不大喜欢柳无愿的母亲,所以连带着对这个嫡长孙女也不大喜欢。
若是柳无愿分化成了乾元还好些,偏生是个坤泽,老太君从前就没少明里暗里骂柳无愿是个赔钱货。
但是同样都是坤泽,偏生柳无意这个庶出的孙女她倒是偏疼几分。
为着柳无愿这事,淮炀侯罚了柳无意几次去跪祠堂,但每次都是人才刚到祠堂就被老太君找了个身体不舒服需要孙女侍疾的借口把人捞走了。
淮炀侯管教女儿不成,又不敢同自家母亲作对,已经是郁闷了很久。
知晓同她说也是白说,只冷着脸起身道:不管如何说,阿愿都是我嫡出的女儿,回到自家还受气,传出去还不知旁人如何议论。
他哪里是心疼女儿呢?分明只是心疼他淮炀侯府的尊荣和体面。
随即又看向先前多嘴的金姨娘道:若你还想保住阿意和滇郡王世子的婚事,最好闭紧了嘴巴,不该说的话别乱说。
这是在警告金姨娘不要为了柳无意的婚事到处宣扬柳无愿何人私定终身的事,否则伤得不止是柳无愿的声名,淮炀侯府上下也要跟着没脸见人。
更何况那个将自家嫡姐迫害至此的柳无意,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返回顶部↑
金姨娘四十出头,保养得还算不错,可以看得出年轻时候定也是姿色傲人的坤泽女子。
金姨娘接着老太君的话便道:可不是,愿姐儿离家时尚且是黄花大闺女,可如今嘛~
她拉长了尾音,看着柳无愿与坐在她身边的薛澄,笑得有些许暧昧。
转头便抓着淮炀侯的手臂,一副开心模样道:咱侯府也是好些年没办过喜事了,这下倒是她们两姐妹心有灵犀,恰好双喜临门,侯爷你说是不是?
薛澄总算是知道那柳无意到底是被谁养得那么蠢了,她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乱七八糟的话啊?
这家里上上下下哪个不知道柳无意流落在外都是她那好女儿做得好事,却被她说成了是姐妹之间心有灵犀,甚至还要来上一句双喜临门。
只顾着点出柳无意与滇郡王世子的婚事将近,完全没在意淮炀侯一脸铁青之色。
薛澄心想,淮炀侯可未必觉得这是一件喜事,果不其然,就见淮炀侯冷着脸将金姨娘握着自己的手扒开。
你在这胡说八道些什么。
淮炀侯想捏死这蠢女人的心都有了,她就是怕柳无愿回来了,淮炀侯会后悔,又把滇郡王世子这门婚事许给柳无愿,急吼吼地想定下来。
可惜金姨娘和柳无意眼中看着顶顶好的婚事在柳无愿眼里都不如她家小乾元的一根小指头。
柳无愿懒得搭理,扶着脑袋做出一副有些眩晕的样子来,薛澄揽抱着她,心疼地问道:娘子,可是头晕了?
嗯。柳无愿从鼻腔里哼出不大舒服的一声。
这下,原本还打算和女儿交流交流感情,顺便借机找机会试探几句薛澄出身的淮炀侯也只好打住,吩咐下人将两人送回柳无愿居住的院子里。
待两人走远后,淮炀侯才老大不乐意地开了口。
母亲,您这是作甚,明知阿愿那身子,就是装装样子,您也得说上几句贴心话才是啊。
老太君却不理自家儿子的埋怨,慢悠悠端着茶盏饮茶。
她做孙女的,回来不说先回家中拜见我这祖母,倒是跑到外祖家里躲了几日,呵,在外面沾惹了不干不净的人,丢了我淮炀侯府好大的脸面,我还未同她计较,便已算我这做祖母的心疼孙女了。
她噼里啪啦好一通歪理砸下来,淮炀侯懒得同她辩驳。
淮炀侯知道自家母亲从前便不大喜欢柳无愿的母亲,所以连带着对这个嫡长孙女也不大喜欢。
若是柳无愿分化成了乾元还好些,偏生是个坤泽,老太君从前就没少明里暗里骂柳无愿是个赔钱货。
但是同样都是坤泽,偏生柳无意这个庶出的孙女她倒是偏疼几分。
为着柳无愿这事,淮炀侯罚了柳无意几次去跪祠堂,但每次都是人才刚到祠堂就被老太君找了个身体不舒服需要孙女侍疾的借口把人捞走了。
淮炀侯管教女儿不成,又不敢同自家母亲作对,已经是郁闷了很久。
知晓同她说也是白说,只冷着脸起身道:不管如何说,阿愿都是我嫡出的女儿,回到自家还受气,传出去还不知旁人如何议论。
他哪里是心疼女儿呢?分明只是心疼他淮炀侯府的尊荣和体面。
随即又看向先前多嘴的金姨娘道:若你还想保住阿意和滇郡王世子的婚事,最好闭紧了嘴巴,不该说的话别乱说。
这是在警告金姨娘不要为了柳无意的婚事到处宣扬柳无愿何人私定终身的事,否则伤得不止是柳无愿的声名,淮炀侯府上下也要跟着没脸见人。
更何况那个将自家嫡姐迫害至此的柳无意,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