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3 / 4)
葛雨来杭州那天,谢久特意挑了家安静的咖啡馆,喝了咖啡,又去附近的老字号吃了龙井虾仁和东坡肉。
陪她再围着西湖逛了一圈,谢久便送她去高铁站回安徽了。彼时暮色都已褪去,天色暗了下来。
晚上七八点,谢久驱车驶向城郊,导航显示陶瓷工厂还有四十多公里,漫长的路程,又因周五,路上堵得水泄不通。
她摇下车窗,任凭夜风吹散一身的疲惫。
这家工厂的老板姓陈,是母亲过去一个相熟的生意伙伴的表亲。前天通电话时,对方浓重的外地口音里透着生意人的精明:当然欢迎,有空过来喝喝茶。
工厂坐落在一片低矮的工业园区里,周围并不繁华,满是蒙尘多年的老店铺,卷帘门重重拉紧,一看便知道因为没生意早早歇了业。
谢久将车停靠在路边,提着后座上先前顺手买的两盒龙井,走进一处亮着灯的厂区。
老板工厂生意不错,忙得很,常年待在工厂宿舍,哪怕晚上也会下车间看员工忙活。
接到谢久电话,陈老板搓着手出来迎,工装裤上还沾着厚重的灰。一转头,就看到门口气质与这环境格格不入的谢久。
小谢是吧?
是我,您就是陈先生吧?
来,进来坐。
寒暄过后,陈老板便开始絮絮叨叨介绍起产品来。
一听谢久说是跟公益机构合作,他眼里的精明更甚几分,这个价格嘛自然跟我们以往的报价不太一样,会贵一些。
看谢久蹙眉,他便又搬出陈腔滥调。
从白手起家的发迹史,到年轻时在杭州独自打拼的江湖往事,到跟老婆孩子挤在二十平米的老破小里。
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其实没几个人爱听这些,但生意场上的人总爱将旧瓶装新酒,还以为对面的人爱喝。
几番拉锯,双方各退半步。
定金谈拢后,陈老板脸上笑开了花,热情地叫来她老婆带她一起去附近烧烤店下馆子。
都是些烤串烤鱼之类的食物。
油味儿重,调料也放得多,谢久平日里都吃得很清淡,很少碰这些,勉强陪着吃了两筷,胃里便翻江倒海地疼了起来。
她强忍着不舒服,陪陈老板一家几口吃到半夜。
拖拖拉拉忙完,再开车到家已是深夜一点。
她很久没有这么晚回过家了。
自从转型自由职业后,她早睡早起,鲜少熬夜。往日雷打不动的作息规律,今日被彻底打乱。
这一天开了很久的车,从北到南,跨越半个杭州,腿部肌肉微微发僵,连带着腰际都传来隐约的酸痛。
她停下车,靠在驾驶座上发了会儿呆。
放早些年,身体远没有这般容易疲惫。
年纪大了,这种不经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返回顶部↑
陪她再围着西湖逛了一圈,谢久便送她去高铁站回安徽了。彼时暮色都已褪去,天色暗了下来。
晚上七八点,谢久驱车驶向城郊,导航显示陶瓷工厂还有四十多公里,漫长的路程,又因周五,路上堵得水泄不通。
她摇下车窗,任凭夜风吹散一身的疲惫。
这家工厂的老板姓陈,是母亲过去一个相熟的生意伙伴的表亲。前天通电话时,对方浓重的外地口音里透着生意人的精明:当然欢迎,有空过来喝喝茶。
工厂坐落在一片低矮的工业园区里,周围并不繁华,满是蒙尘多年的老店铺,卷帘门重重拉紧,一看便知道因为没生意早早歇了业。
谢久将车停靠在路边,提着后座上先前顺手买的两盒龙井,走进一处亮着灯的厂区。
老板工厂生意不错,忙得很,常年待在工厂宿舍,哪怕晚上也会下车间看员工忙活。
接到谢久电话,陈老板搓着手出来迎,工装裤上还沾着厚重的灰。一转头,就看到门口气质与这环境格格不入的谢久。
小谢是吧?
是我,您就是陈先生吧?
来,进来坐。
寒暄过后,陈老板便开始絮絮叨叨介绍起产品来。
一听谢久说是跟公益机构合作,他眼里的精明更甚几分,这个价格嘛自然跟我们以往的报价不太一样,会贵一些。
看谢久蹙眉,他便又搬出陈腔滥调。
从白手起家的发迹史,到年轻时在杭州独自打拼的江湖往事,到跟老婆孩子挤在二十平米的老破小里。
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其实没几个人爱听这些,但生意场上的人总爱将旧瓶装新酒,还以为对面的人爱喝。
几番拉锯,双方各退半步。
定金谈拢后,陈老板脸上笑开了花,热情地叫来她老婆带她一起去附近烧烤店下馆子。
都是些烤串烤鱼之类的食物。
油味儿重,调料也放得多,谢久平日里都吃得很清淡,很少碰这些,勉强陪着吃了两筷,胃里便翻江倒海地疼了起来。
她强忍着不舒服,陪陈老板一家几口吃到半夜。
拖拖拉拉忙完,再开车到家已是深夜一点。
她很久没有这么晚回过家了。
自从转型自由职业后,她早睡早起,鲜少熬夜。往日雷打不动的作息规律,今日被彻底打乱。
这一天开了很久的车,从北到南,跨越半个杭州,腿部肌肉微微发僵,连带着腰际都传来隐约的酸痛。
她停下车,靠在驾驶座上发了会儿呆。
放早些年,身体远没有这般容易疲惫。
年纪大了,这种不经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