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2 / 3)
这里终于不再是危房一座,虽然依旧破败,却足以抵挡风雪。
最大的那场雪已经落幕,最冷的时候也终于过去。虽然大地依旧被纯洁的白雪所覆盖,可秋荷知道,稚嫩的新芽早已经破土而出,即将得见天日。
这一天,秋荷如往常一般,拿着扫把,不紧不慢地清扫着地上的落叶和杂物,却见到刘家的娘子寻春一阵风似的跑了进来。
“寻春?”秋荷停下手中的扫把,眼中满是意外,“你不是才出去吗?今天太阳不大,衣服这么快就洗完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微微皱眉,目光朝寻春身后探去。往常,寻春洗衣归来总会背着装衣服的竹篮,可今日她身后却空空如也。
“你衣服呢,丢哪儿了?”
寻春的神色中带着几分焦急,她摆了摆手:“谁还有心思记得那个!”
说着,她快速地将手伸进袖袋,“嗖”地抽出了一张牛皮纸,那纸被仔仔细细地叠好,上面没有丝毫褶皱。
“我不识字,秋荷姐,你快给看看。”寻春语速极快,竹筒倒豆子一般,“我方才在路上遇见一个忽然冒出来的小和尚,说是十万火急的东西,叫我一定带给瑞光寺的秋荷,我一点儿都没敢耽误,马上回来了。”
小和尚送的信?
秋荷目光一凛,意识到此事非比寻常,赶忙伸手接过寻春递来的牛皮纸。她小心翼翼地将其展开,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
随后,寻春就见秋荷的神情一分一分地沉了下去。
她有些紧张地绞了绞手。
秋荷将信件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每看一遍,脸色便愈发凝重几分,最后,她深吸一口气,又郑重地将纸叠好了。
“秋荷姐,发生什么了?”
“不出三日,整个东丘的寺院领头人,都会收到同样的一封信。”秋荷垂着眼,看起来十分沉静,可无意识中攥紧的手指和微微发抖的声音却昭示了她激动的内心。
“东丘,要变天了。”
第70章 金兰篇(十二)“重逢”
“变天?”逝川唇瓣轻启,略带迟疑地开口,“东丘……事变?”
“不错。”主持低垂着眼眸,点了点头,“看来二位已经有所了解。”
“但令秋荷没有想到的是,其实并不是只有东丘的寺院收到了那封信。”
不知自何时起,以东丘为主的各地女子们早已从涓涓细流,汇聚成了滔滔江河,以惊人之势向多年来迫害她们的古老秩序发起了总的反攻。
而纽带,就是那些最不起眼的、或大或小的寺院。
以及拄着那根粗重的手杖,拖着残破身躯在纽带之间游走的那位残尼。她如一个沧桑的行者,在层层迷雾中踽踽独行,连接起一个又一个希望的节点。
保守派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记忆中的那些手里握着锅铲、竹竿的柔弱女子们,早已能驾驭锋利的寒芒。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其实,他们不过是忘了,人在被逼到绝境的时候,总能激发出人们藏在最深处的潜能。
“东丘事变之后,这里几乎成了女子们的避难之所,越来越多的人涌向此地,他们在这里建立了新的政权。”住持双手合十,朝着东方的虚空拜了拜,“阿弥陀佛。”
“而秋荷,也就是瑞光寺的初代住持。师祖将那位救她性命的残尼奉若神明,最终决定承其志向,就地遁入空门。又经数代弟子的不懈经营,瑞光寺方有今日的规模与气象。”
住持说完,再次偏过头,望向了屏风的方向。
遥岚顺着住持的目光看过去,却什么都没有发现,不禁有些好奇地问道:“师父,屏风之后可有什么珍贵之物?” ↑返回顶部↑
最大的那场雪已经落幕,最冷的时候也终于过去。虽然大地依旧被纯洁的白雪所覆盖,可秋荷知道,稚嫩的新芽早已经破土而出,即将得见天日。
这一天,秋荷如往常一般,拿着扫把,不紧不慢地清扫着地上的落叶和杂物,却见到刘家的娘子寻春一阵风似的跑了进来。
“寻春?”秋荷停下手中的扫把,眼中满是意外,“你不是才出去吗?今天太阳不大,衣服这么快就洗完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微微皱眉,目光朝寻春身后探去。往常,寻春洗衣归来总会背着装衣服的竹篮,可今日她身后却空空如也。
“你衣服呢,丢哪儿了?”
寻春的神色中带着几分焦急,她摆了摆手:“谁还有心思记得那个!”
说着,她快速地将手伸进袖袋,“嗖”地抽出了一张牛皮纸,那纸被仔仔细细地叠好,上面没有丝毫褶皱。
“我不识字,秋荷姐,你快给看看。”寻春语速极快,竹筒倒豆子一般,“我方才在路上遇见一个忽然冒出来的小和尚,说是十万火急的东西,叫我一定带给瑞光寺的秋荷,我一点儿都没敢耽误,马上回来了。”
小和尚送的信?
秋荷目光一凛,意识到此事非比寻常,赶忙伸手接过寻春递来的牛皮纸。她小心翼翼地将其展开,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
随后,寻春就见秋荷的神情一分一分地沉了下去。
她有些紧张地绞了绞手。
秋荷将信件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每看一遍,脸色便愈发凝重几分,最后,她深吸一口气,又郑重地将纸叠好了。
“秋荷姐,发生什么了?”
“不出三日,整个东丘的寺院领头人,都会收到同样的一封信。”秋荷垂着眼,看起来十分沉静,可无意识中攥紧的手指和微微发抖的声音却昭示了她激动的内心。
“东丘,要变天了。”
第70章 金兰篇(十二)“重逢”
“变天?”逝川唇瓣轻启,略带迟疑地开口,“东丘……事变?”
“不错。”主持低垂着眼眸,点了点头,“看来二位已经有所了解。”
“但令秋荷没有想到的是,其实并不是只有东丘的寺院收到了那封信。”
不知自何时起,以东丘为主的各地女子们早已从涓涓细流,汇聚成了滔滔江河,以惊人之势向多年来迫害她们的古老秩序发起了总的反攻。
而纽带,就是那些最不起眼的、或大或小的寺院。
以及拄着那根粗重的手杖,拖着残破身躯在纽带之间游走的那位残尼。她如一个沧桑的行者,在层层迷雾中踽踽独行,连接起一个又一个希望的节点。
保守派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记忆中的那些手里握着锅铲、竹竿的柔弱女子们,早已能驾驭锋利的寒芒。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其实,他们不过是忘了,人在被逼到绝境的时候,总能激发出人们藏在最深处的潜能。
“东丘事变之后,这里几乎成了女子们的避难之所,越来越多的人涌向此地,他们在这里建立了新的政权。”住持双手合十,朝着东方的虚空拜了拜,“阿弥陀佛。”
“而秋荷,也就是瑞光寺的初代住持。师祖将那位救她性命的残尼奉若神明,最终决定承其志向,就地遁入空门。又经数代弟子的不懈经营,瑞光寺方有今日的规模与气象。”
住持说完,再次偏过头,望向了屏风的方向。
遥岚顺着住持的目光看过去,却什么都没有发现,不禁有些好奇地问道:“师父,屏风之后可有什么珍贵之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