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3)
“我。”柳盈有些犹豫,“不知道是柳家,还是我的父亲。前来托话的也是我的那些陪嫁的宫女,不是禁军。”
顾屿深没有问其中详情,他只是说了一句,“若是实在不想应酬,我可以于朝堂上下旨,杜绝这条路。虽然是个徒有虚名的皇帝,但是这点小事还是可以办到的。”
柳盈把手腕收了回来,沉思半晌,最后摇了摇头。她刻板的转移了一个话题,问起了范令章的事情。
“他的毒,比太上皇要更严重些。”顾屿深没有隐瞒,“那药引需从西北来,若是没有,就算是扁鹊在世也难救。何况陛下他身体一直有些不好,我没法说他最后会如何,只能说尽力而为。”
“他在我面前,只要不提旧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病人。若是柳姑娘不放心,每日的药方和药渣我也可以留样供姑娘验证。”
顾屿深笑了笑,“我以为你更想他一辈子都醒不过来。”
“我不知道。”柳盈摸了一下自己的腹部,垂眸轻声道,“顾大哥又是怎么想。”
“作为医师,我想他醒。但是人都有所偏向,说实话,我倒是更希望他就这么一直昏迷着。”顾屿深没有遮掩,“等到范令允回来,他就不必面对九年前长平关之战背后,兄弟阋墙的往事。”
也不必相顾无言。
朔枝城中风声不断。
那位陌生的摄政王除了第一日展现了一下自己的强硬手腕后,之后似乎就好像被夺了心气,朝会不断,但是再也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沈云想也没有为他撑腰。世家满天下的去打探这人的消息,最后却依然一无所知。
只有一些模棱两可的“曾在明光城去除疫病一事中立下大功”、“灵峄关守城之战,此人曾以身诱敌,苦守多日”、“西北赈灾中也有人看到过他的身影”。
柳度握着这些消息,一桩桩、一件件,拼凑出来了一个几乎和圣人没什么两样的怪物。扔到市井中去,百姓和那些寒门士子估计恨不得给这人立个牌坊供起来。
暗室里,各方的谋士朝臣聚在一起,商量着对策。只有柳标揣着袖子站在一旁,看着周围各怀鬼胎的人不发一言。
柳家是书香门第,也是武将世家。他的爷爷当年和太上皇一起在马上打来的天下,离开的时候,却告诫柳家众人从此不许从武——柳度不知缘故,却不得不从。而今的柳标看着明堂上那幅写着张载四句的书法,好像终于明白了这其中的良苦用心。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柳家能够在乱世浮沉始终不灭,靠的不是文、不是武,而是趋于平淡的处世之道。
“都说盛极必衰。”柳标始终忘记不了爷爷的话,“若不盛,则不衰。”
当柳度半朝座师的时候,当柳家靠着姻亲与强权走上顶峰的时候,当世家逐渐以其为首罔顾皇权的时候——当起于微末安于平淡的柳家,再听不到寒门的诉求与百姓的声音时,它站在山顶,四处只有下坡路。
柳度还是高坐在台上,坐在那“为生民立命”之下。身边来自各方的世家子弟和谋士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如何扳倒沈云想和顾屿深,如何重新安定西北的局势。
柳标鬼使神差的问了一句,“那赈灾怎么办呢?”
他的声音湮没在了四周众人铿锵的争论中,无人听见。
等到柳横带着柳案回到朔枝城中,范令允死而复生的消息传遍了京城,又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文家仅剩的朝中人冷笑发问,“柳家主。我不信宫中这么多年一直不知太子未死的消息,勤王兵都要打到朔枝来了我们才知道。你家那位好姑娘,出嫁了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还有那个姓顾的,平白无故多了这么一号人,宫中也没提前给家主任何消息么?”
柳度从容的喝了口茶,镇定地说,“今日让诸位前来,就是为了柳盈之事。”
“朝政大纲,江山社稷,怎能容他人染指?眼下顾氏和柳氏私相授受,欺瞒太后,挟持天子。又有西北不知是何方贼子冒充我大梁太子妄图夺我江山。”柳度一派严肃,仿佛真的像是哪里的忠臣良将,暗室中众人听闻了此语,意识到了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是我教女无方。”柳度起身,对着众人行了大礼,“现在只希望她不要一错再错。”
“待到此间事了,还望禁军北行,力除国贼。”
角落中的柳标霍的抬起了头,他嘴唇翕动,“阿盈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那可是柳家最懂事的姑娘。她为了整个柳家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啊。
只可惜声音太小,这一次,依然无人听见。 ↑返回顶部↑
顾屿深没有问其中详情,他只是说了一句,“若是实在不想应酬,我可以于朝堂上下旨,杜绝这条路。虽然是个徒有虚名的皇帝,但是这点小事还是可以办到的。”
柳盈把手腕收了回来,沉思半晌,最后摇了摇头。她刻板的转移了一个话题,问起了范令章的事情。
“他的毒,比太上皇要更严重些。”顾屿深没有隐瞒,“那药引需从西北来,若是没有,就算是扁鹊在世也难救。何况陛下他身体一直有些不好,我没法说他最后会如何,只能说尽力而为。”
“他在我面前,只要不提旧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病人。若是柳姑娘不放心,每日的药方和药渣我也可以留样供姑娘验证。”
顾屿深笑了笑,“我以为你更想他一辈子都醒不过来。”
“我不知道。”柳盈摸了一下自己的腹部,垂眸轻声道,“顾大哥又是怎么想。”
“作为医师,我想他醒。但是人都有所偏向,说实话,我倒是更希望他就这么一直昏迷着。”顾屿深没有遮掩,“等到范令允回来,他就不必面对九年前长平关之战背后,兄弟阋墙的往事。”
也不必相顾无言。
朔枝城中风声不断。
那位陌生的摄政王除了第一日展现了一下自己的强硬手腕后,之后似乎就好像被夺了心气,朝会不断,但是再也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沈云想也没有为他撑腰。世家满天下的去打探这人的消息,最后却依然一无所知。
只有一些模棱两可的“曾在明光城去除疫病一事中立下大功”、“灵峄关守城之战,此人曾以身诱敌,苦守多日”、“西北赈灾中也有人看到过他的身影”。
柳度握着这些消息,一桩桩、一件件,拼凑出来了一个几乎和圣人没什么两样的怪物。扔到市井中去,百姓和那些寒门士子估计恨不得给这人立个牌坊供起来。
暗室里,各方的谋士朝臣聚在一起,商量着对策。只有柳标揣着袖子站在一旁,看着周围各怀鬼胎的人不发一言。
柳家是书香门第,也是武将世家。他的爷爷当年和太上皇一起在马上打来的天下,离开的时候,却告诫柳家众人从此不许从武——柳度不知缘故,却不得不从。而今的柳标看着明堂上那幅写着张载四句的书法,好像终于明白了这其中的良苦用心。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柳家能够在乱世浮沉始终不灭,靠的不是文、不是武,而是趋于平淡的处世之道。
“都说盛极必衰。”柳标始终忘记不了爷爷的话,“若不盛,则不衰。”
当柳度半朝座师的时候,当柳家靠着姻亲与强权走上顶峰的时候,当世家逐渐以其为首罔顾皇权的时候——当起于微末安于平淡的柳家,再听不到寒门的诉求与百姓的声音时,它站在山顶,四处只有下坡路。
柳度还是高坐在台上,坐在那“为生民立命”之下。身边来自各方的世家子弟和谋士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如何扳倒沈云想和顾屿深,如何重新安定西北的局势。
柳标鬼使神差的问了一句,“那赈灾怎么办呢?”
他的声音湮没在了四周众人铿锵的争论中,无人听见。
等到柳横带着柳案回到朔枝城中,范令允死而复生的消息传遍了京城,又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文家仅剩的朝中人冷笑发问,“柳家主。我不信宫中这么多年一直不知太子未死的消息,勤王兵都要打到朔枝来了我们才知道。你家那位好姑娘,出嫁了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还有那个姓顾的,平白无故多了这么一号人,宫中也没提前给家主任何消息么?”
柳度从容的喝了口茶,镇定地说,“今日让诸位前来,就是为了柳盈之事。”
“朝政大纲,江山社稷,怎能容他人染指?眼下顾氏和柳氏私相授受,欺瞒太后,挟持天子。又有西北不知是何方贼子冒充我大梁太子妄图夺我江山。”柳度一派严肃,仿佛真的像是哪里的忠臣良将,暗室中众人听闻了此语,意识到了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是我教女无方。”柳度起身,对着众人行了大礼,“现在只希望她不要一错再错。”
“待到此间事了,还望禁军北行,力除国贼。”
角落中的柳标霍的抬起了头,他嘴唇翕动,“阿盈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那可是柳家最懂事的姑娘。她为了整个柳家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啊。
只可惜声音太小,这一次,依然无人听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