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2 / 3)
刘郊淡淡看过,“求和是必须的。柳家说的没错,大梁内忧外患,这仗不能打。”
李逢皱了皱眉,“可是……”
“求和是必须的,但是是西北十二部向我们求和。”刘郊说,同时打开了陈润的信件,“柳家派张家节度叶屏,使北斗军后续没有守备军作保障,亦派人封锁了官府粮仓,朔枝的军粮到不了前线。他们想逼北斗军一场败仗,从而合情合理的议和,不落人口实。”
“做他的青天白日梦。”刘郊冷哼一声,看着陈润递上来的粮草采买情况。
秋高气爽,明月悬在苍穹上。清风吹过,树林中簌簌作响,仿佛鬼哭。
“说的好听。”李逢把信接过,点燃了火折子,“缺粮缺兵,北斗军就算是神也赢不了有备而来的西北十二部。”
“顾兰能赢一场,就能赢第二场,第三场,赢到依塔纳意识到大梁军中不比柳家所言的情况,从而整军退后再做打算。”刘郊笑了笑,“梦就梦大一点,殿下而今也在西北。这是无人所知的神之一手。”
姚瑶在梦中,梦到了自己的童年。
姚家是纯粹的书香世家。每一代姚家人都熟读孔圣人的大道理,也对朱熹的理论牢记在心。不过在姚瑶看来,也就是听着好听罢了。
学到了“无后为大”,却学不会“仁义礼智”。她的父亲那一辈兄弟都恪守着“无后为大”的教条,小妾一房房的抬,孩子一个个的生——哪怕家徒四壁难以为继,也坚决要端着读书人的架子,不从商贾事,不入下九流。想来若不是开国的时候站对了队伍,姚家早已是原野上一抷土盖过的斑斑尸骸。
沈云想下旨,女子从此可以科举,朝中官员首当其冲,姚家不情不愿地把自家的姑娘送入了国子监。姚瑶的母亲眼界浅也不受宠,却为了逼姚瑶读书几乎到了疯魔的地步,棍棒打断了一根又一根。
姚瑶恨过她。
姚瑶想过她。
临行青州前,她终于得以把她母亲的坟迁出了姚家的宅子,埋在了她喜欢的桃花树下。她的父亲也终于把她的名姓,写在了姚家的族谱上。辞行的没有旧识,她是一个人上路的。路过母亲的坟前,她下车磕了三个头。
回首朔枝城,姚瑶仿佛看到了那个自从她记事起就未曾开颜的母亲站在金雀楼上,笑着向她挥手告别。
“愿命不成阻,道远路亦长”
蝴蝶翩迁而过,落在墓碑前,又再度飞起,吻上了姚瑶伸出的指尖。
梦醒了。
姚瑶怔愣的看着乘风越过窗子,最终停在手边的落叶。
小院中的粮食也不多了,早膳只有清粥和几盏青菜。李逢最近忙的很,日日都前往城中不知道做什么去,今天也不例外,刘郊推开了她的房门,把餐盘放到了她屋中的小桌子上。
姚瑶缄默不言,撇过了头去。
“官府前来接你回京的车马算算日子,该是在今明两日到。”
“粮草送不过来,这个倒是快。”姚瑶苦笑一声。
“姚大人,你有两条路可以选。”刘郊坐在了一旁,“听听么?”
姚瑶又不说话了。
“第一条,就是我现在替你梳妆打扮,你就坐在门口扮你的漂亮花瓶,等到车马来过,来年春天我就能听闻你在西北成亲的消息——青史留名,想来不亚于昭君出塞。”
“第二条。”刘郊知道姚瑶不会吭声,于是自顾自的说了下去,“就是你梳妆打扮,坐在门口做你的菩萨观音,我拿着刀,宰掉前来的官府马车。然后咱俩掉头就跑,跑到长平关。”
姚瑶陡然转过头来,震惊的看着这个恬淡的姑娘。刘郊的长相该是所有人都喜欢的那一类,无处不精致,无处不好看,却也没有像范令允那样生得咄咄逼人不可窥探。她长得很像那种幽谷中的白莲花,毫无攻击力,只待有人前来倾一束光。
——没曾想这是个得了光可以兀自美丽,也能反口把人咬死的花。
“我不信命,姚瑶。”刘郊直接直呼其名,“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我的亲生母亲扔在了燕来镇的树林中,后来有幸被人捡到。我娘曾经是青楼的头牌,也曾让我选过两条路。” ↑返回顶部↑
李逢皱了皱眉,“可是……”
“求和是必须的,但是是西北十二部向我们求和。”刘郊说,同时打开了陈润的信件,“柳家派张家节度叶屏,使北斗军后续没有守备军作保障,亦派人封锁了官府粮仓,朔枝的军粮到不了前线。他们想逼北斗军一场败仗,从而合情合理的议和,不落人口实。”
“做他的青天白日梦。”刘郊冷哼一声,看着陈润递上来的粮草采买情况。
秋高气爽,明月悬在苍穹上。清风吹过,树林中簌簌作响,仿佛鬼哭。
“说的好听。”李逢把信接过,点燃了火折子,“缺粮缺兵,北斗军就算是神也赢不了有备而来的西北十二部。”
“顾兰能赢一场,就能赢第二场,第三场,赢到依塔纳意识到大梁军中不比柳家所言的情况,从而整军退后再做打算。”刘郊笑了笑,“梦就梦大一点,殿下而今也在西北。这是无人所知的神之一手。”
姚瑶在梦中,梦到了自己的童年。
姚家是纯粹的书香世家。每一代姚家人都熟读孔圣人的大道理,也对朱熹的理论牢记在心。不过在姚瑶看来,也就是听着好听罢了。
学到了“无后为大”,却学不会“仁义礼智”。她的父亲那一辈兄弟都恪守着“无后为大”的教条,小妾一房房的抬,孩子一个个的生——哪怕家徒四壁难以为继,也坚决要端着读书人的架子,不从商贾事,不入下九流。想来若不是开国的时候站对了队伍,姚家早已是原野上一抷土盖过的斑斑尸骸。
沈云想下旨,女子从此可以科举,朝中官员首当其冲,姚家不情不愿地把自家的姑娘送入了国子监。姚瑶的母亲眼界浅也不受宠,却为了逼姚瑶读书几乎到了疯魔的地步,棍棒打断了一根又一根。
姚瑶恨过她。
姚瑶想过她。
临行青州前,她终于得以把她母亲的坟迁出了姚家的宅子,埋在了她喜欢的桃花树下。她的父亲也终于把她的名姓,写在了姚家的族谱上。辞行的没有旧识,她是一个人上路的。路过母亲的坟前,她下车磕了三个头。
回首朔枝城,姚瑶仿佛看到了那个自从她记事起就未曾开颜的母亲站在金雀楼上,笑着向她挥手告别。
“愿命不成阻,道远路亦长”
蝴蝶翩迁而过,落在墓碑前,又再度飞起,吻上了姚瑶伸出的指尖。
梦醒了。
姚瑶怔愣的看着乘风越过窗子,最终停在手边的落叶。
小院中的粮食也不多了,早膳只有清粥和几盏青菜。李逢最近忙的很,日日都前往城中不知道做什么去,今天也不例外,刘郊推开了她的房门,把餐盘放到了她屋中的小桌子上。
姚瑶缄默不言,撇过了头去。
“官府前来接你回京的车马算算日子,该是在今明两日到。”
“粮草送不过来,这个倒是快。”姚瑶苦笑一声。
“姚大人,你有两条路可以选。”刘郊坐在了一旁,“听听么?”
姚瑶又不说话了。
“第一条,就是我现在替你梳妆打扮,你就坐在门口扮你的漂亮花瓶,等到车马来过,来年春天我就能听闻你在西北成亲的消息——青史留名,想来不亚于昭君出塞。”
“第二条。”刘郊知道姚瑶不会吭声,于是自顾自的说了下去,“就是你梳妆打扮,坐在门口做你的菩萨观音,我拿着刀,宰掉前来的官府马车。然后咱俩掉头就跑,跑到长平关。”
姚瑶陡然转过头来,震惊的看着这个恬淡的姑娘。刘郊的长相该是所有人都喜欢的那一类,无处不精致,无处不好看,却也没有像范令允那样生得咄咄逼人不可窥探。她长得很像那种幽谷中的白莲花,毫无攻击力,只待有人前来倾一束光。
——没曾想这是个得了光可以兀自美丽,也能反口把人咬死的花。
“我不信命,姚瑶。”刘郊直接直呼其名,“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我的亲生母亲扔在了燕来镇的树林中,后来有幸被人捡到。我娘曾经是青楼的头牌,也曾让我选过两条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