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2 / 3)
“他先后平定淮王,平王叛乱,又震慑世家,将北戎之地收归大梁,又将大开科举,广纳寒门学子。敢问父亲,您在官场沉浮数十年,难道连他是不是明君都看不出来吗?”提及穆丛峬,顾时晏的面上甚至带上了骄傲的笑。
顾承扶额,“那若是他日他有了新欢你又当如何自处?”
“那我就亲手杀了他和他的新欢,好让他们做一对亡命鸳鸯。”顾时晏笑的肆意。
此话有些大逆不道了,顾承看了看顾时晏,他忘记了,这不仅是他的儿子,还是逍遥境的强者。
他的底气不来自顾家,也不来自帝王,而源于他本身。
想到这里,顾承欣慰一笑,看着顾时晏笑骂道:“混小子,去你母亲哪里吧,别让她担心。”
既然顾家都同意了这件事,那穆丛峬便没了顾虑,次日早朝便公布了一道旨意。
内容大抵上册封顾时晏为宸王,择日大婚。
原本因着帝王的威严过盛,众人就算心中对此事不满也不敢表现出来,可穆丛峬的圣旨中用的是嫁而不是娶。
男子为后本就与礼不合,帝王下嫁更是让人难以接受。
伴随着胡先宣读完这张隆重的圣旨,下面对着的大臣皆是面露苦色,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殿中的气氛就这样陷入了沉寂,有人趁机去观察顾承面上的神色,见后者也是满脸震惊,便收回了目光。
穆丛峬端坐在龙椅上,嘴角勾着一抹笑容,饶有兴趣地看着殿上跪着的大臣们。
此事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就连顾时晏都被瞒在鼓里,今日的情景他早有预料,可那又如何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帝王又怎么因为臣子改变自己的想法,更何况事关顾时晏,他又岂会退步。
韩修谨跪直身子,手持玉笏,朗声道:“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帝王之好,上行下效,如今您欲冒天下之大不韪立男子为后,更是以帝王身下嫁,他日百姓效仿,阴阳失调,国将不国。臣,请陛下三思。”
有了出头鸟,余下的那些大臣自然相继附和,朗声道:“臣等,请陛下三思。”
御座上传来帝王冰冷的轻笑声,“若是大梁这么容易覆灭,那这个皇帝也轮不到朕来当了。若是各位大人都这般无能,还是早日退位让贤吧。”
下面的大臣将头贴在冰冷的地砖上,穆丛峬的话让他们回过神来,大梁的历任帝王几乎都是疯子,穆丛峬此举放在其中甚至都排不上号。
更何况他们也觉得韩修谨此话有些过了,再者,穆丛峬的功绩他们也看在眼中。
“此事就这样订了,三月后成婚,礼部安排大婚事宜。”
穆丛峬没有等大臣们开口,便起身离开了大殿。
只剩下官员们相互看着叹气,那礼部尚书更是面露愁容。
帝王大婚自然有祖制可以参考,可那是立后的流程啊。如今不仅是帝王大婚,还是帝王下嫁,这,这让他如何是好?
三月之期不过一瞬,礼部尚书即使愁白了头发还是大婚的流程制定妥当了。
这些日子连带着礼部的官员都过上了水深火热的日子,礼部尚书从未想过帝王如此“恨嫁”,每隔几日就要派御前的胡公公来询问流程的进度,弄得整个礼部都如临大敌。
可后来不知怎的,宸王殿下突然得知了这件事,从此之后胡公公便再也不曾来礼部了。
他心中知道这位宸王殿下可比陛下好说话多了,此后有什么拿不准的地方都是询问地顾时晏的意见。
这日,整个京城都挂上了红绸,鲜艳的锦缎充斥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又有官吏四处撒着铜钱,百姓的面上都露出喜色。 ↑返回顶部↑
顾承扶额,“那若是他日他有了新欢你又当如何自处?”
“那我就亲手杀了他和他的新欢,好让他们做一对亡命鸳鸯。”顾时晏笑的肆意。
此话有些大逆不道了,顾承看了看顾时晏,他忘记了,这不仅是他的儿子,还是逍遥境的强者。
他的底气不来自顾家,也不来自帝王,而源于他本身。
想到这里,顾承欣慰一笑,看着顾时晏笑骂道:“混小子,去你母亲哪里吧,别让她担心。”
既然顾家都同意了这件事,那穆丛峬便没了顾虑,次日早朝便公布了一道旨意。
内容大抵上册封顾时晏为宸王,择日大婚。
原本因着帝王的威严过盛,众人就算心中对此事不满也不敢表现出来,可穆丛峬的圣旨中用的是嫁而不是娶。
男子为后本就与礼不合,帝王下嫁更是让人难以接受。
伴随着胡先宣读完这张隆重的圣旨,下面对着的大臣皆是面露苦色,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殿中的气氛就这样陷入了沉寂,有人趁机去观察顾承面上的神色,见后者也是满脸震惊,便收回了目光。
穆丛峬端坐在龙椅上,嘴角勾着一抹笑容,饶有兴趣地看着殿上跪着的大臣们。
此事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就连顾时晏都被瞒在鼓里,今日的情景他早有预料,可那又如何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帝王又怎么因为臣子改变自己的想法,更何况事关顾时晏,他又岂会退步。
韩修谨跪直身子,手持玉笏,朗声道:“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帝王之好,上行下效,如今您欲冒天下之大不韪立男子为后,更是以帝王身下嫁,他日百姓效仿,阴阳失调,国将不国。臣,请陛下三思。”
有了出头鸟,余下的那些大臣自然相继附和,朗声道:“臣等,请陛下三思。”
御座上传来帝王冰冷的轻笑声,“若是大梁这么容易覆灭,那这个皇帝也轮不到朕来当了。若是各位大人都这般无能,还是早日退位让贤吧。”
下面的大臣将头贴在冰冷的地砖上,穆丛峬的话让他们回过神来,大梁的历任帝王几乎都是疯子,穆丛峬此举放在其中甚至都排不上号。
更何况他们也觉得韩修谨此话有些过了,再者,穆丛峬的功绩他们也看在眼中。
“此事就这样订了,三月后成婚,礼部安排大婚事宜。”
穆丛峬没有等大臣们开口,便起身离开了大殿。
只剩下官员们相互看着叹气,那礼部尚书更是面露愁容。
帝王大婚自然有祖制可以参考,可那是立后的流程啊。如今不仅是帝王大婚,还是帝王下嫁,这,这让他如何是好?
三月之期不过一瞬,礼部尚书即使愁白了头发还是大婚的流程制定妥当了。
这些日子连带着礼部的官员都过上了水深火热的日子,礼部尚书从未想过帝王如此“恨嫁”,每隔几日就要派御前的胡公公来询问流程的进度,弄得整个礼部都如临大敌。
可后来不知怎的,宸王殿下突然得知了这件事,从此之后胡公公便再也不曾来礼部了。
他心中知道这位宸王殿下可比陛下好说话多了,此后有什么拿不准的地方都是询问地顾时晏的意见。
这日,整个京城都挂上了红绸,鲜艳的锦缎充斥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又有官吏四处撒着铜钱,百姓的面上都露出喜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