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3 / 4)
面对巍峨高大的宫门,庄严肃穆的感觉扑面而来。
谢晏道:“别紧张,当今天子贤明,不会随意处罚人的。”
李晚月点头,她前世也去皇宫玩过好几次,此时看着眼前朱红宫墙,金黄琉璃瓦的皇宫,面容冷肃的侍卫,还是有种压迫感。
宣政殿内,两人齐齐跪地扣拜:“臣(臣妇)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
“谢皇上。”
两人起身,李晚月利用起身的功夫,快速瞟了一眼龙案后的皇上,约莫四十来岁,穿着明皇色龙袍,不怒自威,气场强大。
元帝看向谢晏,温和道:“谢爱卿,朕上次见你,还是殿试的时候,一转眼,几年未见了。”
“是。”
元帝叹了口气:“朕当时想着,你若留在京中,必然有一番做为,没想到你竟自请外任,朕从韩大人那里了解了你这两年的事迹,做的很好,去年政绩斐然,又是剿匪,又是将贪官绳之以法,种出高产粮食,更是救数万将士于寒冬,你上奏的修建堤坝的法子,已经修建完成,临州府几个容易受洪灾的州府已经上了折子,今年汛期没有出事,且当地官员经过探查,那个堤坝确实比其它的堤坝效果好,这些功劳,朕心里都记着呢。
这样大的功牢,当好好奖赏,当时朕想着来年将你调回京城,任大理寺少卿,或者去六部亦或翰林院,沈爱卿却说让朕听听你的意见,说你今年会进京,你是怎么想的呢?说与朕听听。”
谢晏拱手:“臣多谢皇上看重,你方才说的这些,大多都是臣妻想出来的,是她的功劳,且靖朝人才济济,多的是才华横溢之人,臣治理好一方,也是为皇上分忧,为朝廷出力,臣就算是在安平县,也能为皇上效力。”
元帝见他态度坚决,摆了摆手:“你们夫妻一体,共同为朝廷出力,都有功,也罢,既然你不愿,朕也不勉强,不过有功必赏,朕定要赏的,你可有什么想要的?”
“没有,皇上赏什么,臣都高兴。”
元帝笑了笑,又看向李晚月:“朕亲封的县君,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李氏晚月,你很好,打破了无数人对农家人的刻板印象,觉得他们见识浅薄,可实际上,只是见识的方面不一样。
朝臣的见识在书本策略,农家人的见识在田地,让这些读书人去种田,他们一样不懂,只是朕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到那样的堤坝?想到用动物毛发做成衣物的?”
“回皇上,堤坝是臣妇在一本杂记上见到过,至于动物绒毛做衣物,臣妇家里养过家禽,当时荣大人到安平县提出问题时,臣妇想着芦花不如毛绒保暖,便想着试试,没想到做出来挺暖和的,就这样。”
元帝笑着点了点头:“你若是男儿就好了,朕定要封你个官职。”
李晚月屈膝一礼:“谢皇上看重,能为皇上分忧,是臣妇之幸。”
“你们尽心为朝廷出力,朕也要为你们准备一份新婚贺礼,等你们办宴席那日再送你们。”
“多谢皇上。”
又聊了一会儿,元帝就让两人出宫了。
走出宫门,李晚月舒了口气,跟以前去故宫玩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毕竟是这个朝代的最高掌权者,不过见到了皇帝,也算值了。
马车上,谢晏赞道:“夫人胆识过人,今日的表现,一点也不逊于那些朝廷命妇,倒像是常进宫一样。”
“看来我装的很好,连你都看不出来。”
谢晏笑着揉了揉她的发。
转眼到了答谢婚宴这日,因着谢晏夫妇被皇上召见,苏太傅宣传诗词,平阳侯的关系,不少人跟谢正淮走的都近了些,谢正淮又临时发了不少请帖,以至于宴席比之前定好的数量,多了十来桌。
苏太傅,平阳侯府,沈家,其他官员和家眷也来了一些。
谢家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热闹了,就算办宴会,来的也只是同等门户,高些品级的家眷还是因为沈家才来的。 ↑返回顶部↑
谢晏道:“别紧张,当今天子贤明,不会随意处罚人的。”
李晚月点头,她前世也去皇宫玩过好几次,此时看着眼前朱红宫墙,金黄琉璃瓦的皇宫,面容冷肃的侍卫,还是有种压迫感。
宣政殿内,两人齐齐跪地扣拜:“臣(臣妇)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
“谢皇上。”
两人起身,李晚月利用起身的功夫,快速瞟了一眼龙案后的皇上,约莫四十来岁,穿着明皇色龙袍,不怒自威,气场强大。
元帝看向谢晏,温和道:“谢爱卿,朕上次见你,还是殿试的时候,一转眼,几年未见了。”
“是。”
元帝叹了口气:“朕当时想着,你若留在京中,必然有一番做为,没想到你竟自请外任,朕从韩大人那里了解了你这两年的事迹,做的很好,去年政绩斐然,又是剿匪,又是将贪官绳之以法,种出高产粮食,更是救数万将士于寒冬,你上奏的修建堤坝的法子,已经修建完成,临州府几个容易受洪灾的州府已经上了折子,今年汛期没有出事,且当地官员经过探查,那个堤坝确实比其它的堤坝效果好,这些功劳,朕心里都记着呢。
这样大的功牢,当好好奖赏,当时朕想着来年将你调回京城,任大理寺少卿,或者去六部亦或翰林院,沈爱卿却说让朕听听你的意见,说你今年会进京,你是怎么想的呢?说与朕听听。”
谢晏拱手:“臣多谢皇上看重,你方才说的这些,大多都是臣妻想出来的,是她的功劳,且靖朝人才济济,多的是才华横溢之人,臣治理好一方,也是为皇上分忧,为朝廷出力,臣就算是在安平县,也能为皇上效力。”
元帝见他态度坚决,摆了摆手:“你们夫妻一体,共同为朝廷出力,都有功,也罢,既然你不愿,朕也不勉强,不过有功必赏,朕定要赏的,你可有什么想要的?”
“没有,皇上赏什么,臣都高兴。”
元帝笑了笑,又看向李晚月:“朕亲封的县君,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李氏晚月,你很好,打破了无数人对农家人的刻板印象,觉得他们见识浅薄,可实际上,只是见识的方面不一样。
朝臣的见识在书本策略,农家人的见识在田地,让这些读书人去种田,他们一样不懂,只是朕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到那样的堤坝?想到用动物毛发做成衣物的?”
“回皇上,堤坝是臣妇在一本杂记上见到过,至于动物绒毛做衣物,臣妇家里养过家禽,当时荣大人到安平县提出问题时,臣妇想着芦花不如毛绒保暖,便想着试试,没想到做出来挺暖和的,就这样。”
元帝笑着点了点头:“你若是男儿就好了,朕定要封你个官职。”
李晚月屈膝一礼:“谢皇上看重,能为皇上分忧,是臣妇之幸。”
“你们尽心为朝廷出力,朕也要为你们准备一份新婚贺礼,等你们办宴席那日再送你们。”
“多谢皇上。”
又聊了一会儿,元帝就让两人出宫了。
走出宫门,李晚月舒了口气,跟以前去故宫玩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毕竟是这个朝代的最高掌权者,不过见到了皇帝,也算值了。
马车上,谢晏赞道:“夫人胆识过人,今日的表现,一点也不逊于那些朝廷命妇,倒像是常进宫一样。”
“看来我装的很好,连你都看不出来。”
谢晏笑着揉了揉她的发。
转眼到了答谢婚宴这日,因着谢晏夫妇被皇上召见,苏太傅宣传诗词,平阳侯的关系,不少人跟谢正淮走的都近了些,谢正淮又临时发了不少请帖,以至于宴席比之前定好的数量,多了十来桌。
苏太傅,平阳侯府,沈家,其他官员和家眷也来了一些。
谢家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热闹了,就算办宴会,来的也只是同等门户,高些品级的家眷还是因为沈家才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