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及大家……千万……不要……进学生会啊……
  第30章 三十朵薄荷
  ◎师姐喜欢,我就做。◎
  陶栀捧着手机回了寝室。
  屏幕里,知足常乐发来的信息还静静躺在对话框内。陶栀着实没想到裴絮会这么热情,她甚至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对方身上那股开朗劲。
  甚至让她恍惚中觉得,对方隔着屏幕在冲她笑。
  可能笑得还是像邪恶比格。
  更让她意外的是,裴絮竟然认识她。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
  高中三年,裴絮经常能听到身边人谈论初中部的那个“小哑巴学妹”,说她多乖多可爱,站在人群里像个精致的洋娃娃。
  这样的议论声充斥着一中的操场、教室和食堂,裴絮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而在裴絮的印象里,陶栀的“名气”,似乎很大程度上源于她的安静——她不会说话。以至于每次大家讨论到她时,总会发出几声遗憾的感叹,但这也成了她最独特的标签。
  陶栀十二岁能够开口发声,但很长一段时间喉腔状态都不稳定,需要经常性的练习和去医院复诊。
  有时候状态好,能说出完整的几句话。但更多时候,她只能吐出几个单薄的音节。偶尔,她甚至完全发不出声音。
  即使每天陶娇都会专门抽出一段时间来陪陶栀练习讲话,但不稳定的出声状态仍旧没有得到改善。
  那段时间,陶栀学过很多字词和语句,但她说过最多的两个词是“妈咪”和“妈妈”。
  每天陶娇陪她练习时,她都要郑重无比地先复习这两个词语,然后再跟着陶娇调动唇舌位置,努力地学新的发音。
  她是个极其聪明的孩子,学得也极快。哪怕第一次说“染烫”时发音成了“软糖”,“亮闪闪”念得像“凉山山”,但只要陶娇纠正一遍,她立刻就能调整过来,下次再开口时,发音已经标准得挑不出错。
  ——标准得让陶娇挑不出错。
  唯一的问题是,陶娇挑不出错,那其实就是有点错了。
  陶娇有一口绵软又纯正的枱南口音,平时看的综艺也全是枱南节目。而她自己毫无所觉。
  陶栀跟着妈咪和电视里的主持人学说话,久而久之,语调也被染得甜糯糯的。
  偶尔祁挽山下班回家,推开门听见满屋子的枱南腔,恍惚间还以为自己身在异乡。
  可每当陶栀眼睛亮晶晶地扑过来,用软乎乎的声音问她:“妈妈,我说得好不好?”祁挽山又会觉得,这样的日子,幸福得让人心头发烫。
  她和陶娇错过了陶栀牙牙学语的幼年,却以另一种方式陪她重新学说话。或许,这也算一种弥补。
  普通孩子学会说话需要三年,但情况特殊的陶栀需要多久?没人知道。
  所以为了避免麻烦,初三之前,她在学校从不开口说话,干脆任由大家认为她就是个“小哑巴”。
  “哑巴美人”这种标签放在别人身上或许显得做作,可套在陶栀身上却莫名契合。
  她长得乖,脾气好,成绩还拔尖,本该是青春期里最招人嫉妒的那类存在。但正因为她不会说话,那点微妙的敌意反而被悄然化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默契的保护欲。
  除了少数想靠欺负她来博关注的幼稚男生,整个中学时代,几乎没人会讨厌她。甚至,大家都很喜欢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