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2 / 3)
一句出发,村长家的牛车第一个踏上了艰苦的逃荒路。
其他的牛车和骡车紧随其后就怕落到最后危险。
陈西倒是决定走在最后面,这趟旅程对于她来说不过是一场需要低调的‘郊游’而已。
至于王家人不时投过来的怨毒眼神陈西毫不在意,若是不长记性的贴过来想占她便宜,陈西不介意给他们一家人好好松松筋骨。
第144章 逃荒九
王家村距离县城通往外界的官道只有八里地,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走了半个多时辰才到。
此时陈西的身后是李家村的村民们,他们村没有王家村富裕,只有两辆牛车和两辆骡车,剩下的人倒也家家有独轮车。
走到了宽敞的官道上,很多老人孩子都有些受不住了,毕竟是负重前行的,加上天气炎热且干燥,给大家伙累的满头满身都是汗。
有不少小孩子哭喊着,“我走不动了!娘,我真走不动了,能不能歇一会?”
村长自然听到了孩子们的抱怨,他家的老弱都坐在车里还好,在外面走路的确实会很累的,他其实就很累。
“前面有树荫的地方休息一刻钟!”
村长的话就是救命稻草,大家反而加快了脚步,有的小孩子已经先一步跑过去想要抢一处好地方。
等步行的人都瘫软的坐在地上,第一件事就是痛快的喝水,“真是渴死了热死了,这该死的天气怎么就不下雨呢,害的我们狼狈逃荒”
“就是下雨了鞑子兵来了咱们也得跑,最起码他们来了无粮可割,算是一种安慰了咱们不知还要走多久,老人孩子们都要跟着遭罪了。”
有人问村长道:“五叔,咱们这是要逃往哪里啊,是去京城吗?”
村长在脚边磕了磕自己的烟袋锅子,抽了一口烟道:“去京城的人太多了,到时候我们去了也不会安置到什么好地方,京城脚下是达官贵人的去处不适合我们。”
有人再次问道:“那去哪里啊,咱这没个目标也不行啊。”
村长又道:“我家老三说江南那地方不错,有山有水风调雨顺,还能种植两季粮,不会饿肚子。”
“那感情好啊,咱们就去那里吧!”
有些有成算的人问道:“村长,我们此去江南需要走多久?”
这个问题村长不知,便看向自家最有出息的三儿子王长木。
王长木道:“江南腹地距离这里大概有三千里路,按照一天能走五十里路算的话,我们需要走两个月,当然如果中途有人要在哪个城市定居下来也是可以的。”
这话说的就有些引导性了,可能那些普通村民根本就没有任何想法,但说完这话可能就有了,毕竟即使到了江南腹地他们这帮人也不会统一分到一处定居。
陈西看过去,王长木大概三十几岁,看着就是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给人一种天生的信服感,能在县老爷家的铺子做账房的人能是一般人吗。
休息了一会,村长就喊大家开始赶路了,“大家方便好,中午之前就不再休息了,趁着天不太热咱们要多多赶路,走慢了被鞑子追来了谁也救不了我们。”
一提到鞑子兵大家就如同被惊毛的鸡一般急切,不敢再拖拉时间拖慢脚步了。
陈西坐在车上倒是没什么累的,“毛豆跟上。”连腰间的鞭子都派不上用场,毛豆自己就知道不远不近的跟在人群后面赶路。
“毛豆”是陈西给她的骡子起的名字,大上个小世界的追风马已经在陈西空间老死了,陈西还给它找了一处风水宝地入土为安了,跟了自己一场终是不能委屈了。
回忆起往事,陈西感慨颇深,生命的长河里所有人都是过客,纵然是至亲好友也终有分别的一日,只能提醒自己要在相处的时候给予彼此温暖才好。
可能是第一天的缘故,大家的行进速度还是不慢的,很多人的新鲜劲还没过。 ↑返回顶部↑
其他的牛车和骡车紧随其后就怕落到最后危险。
陈西倒是决定走在最后面,这趟旅程对于她来说不过是一场需要低调的‘郊游’而已。
至于王家人不时投过来的怨毒眼神陈西毫不在意,若是不长记性的贴过来想占她便宜,陈西不介意给他们一家人好好松松筋骨。
第144章 逃荒九
王家村距离县城通往外界的官道只有八里地,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走了半个多时辰才到。
此时陈西的身后是李家村的村民们,他们村没有王家村富裕,只有两辆牛车和两辆骡车,剩下的人倒也家家有独轮车。
走到了宽敞的官道上,很多老人孩子都有些受不住了,毕竟是负重前行的,加上天气炎热且干燥,给大家伙累的满头满身都是汗。
有不少小孩子哭喊着,“我走不动了!娘,我真走不动了,能不能歇一会?”
村长自然听到了孩子们的抱怨,他家的老弱都坐在车里还好,在外面走路的确实会很累的,他其实就很累。
“前面有树荫的地方休息一刻钟!”
村长的话就是救命稻草,大家反而加快了脚步,有的小孩子已经先一步跑过去想要抢一处好地方。
等步行的人都瘫软的坐在地上,第一件事就是痛快的喝水,“真是渴死了热死了,这该死的天气怎么就不下雨呢,害的我们狼狈逃荒”
“就是下雨了鞑子兵来了咱们也得跑,最起码他们来了无粮可割,算是一种安慰了咱们不知还要走多久,老人孩子们都要跟着遭罪了。”
有人问村长道:“五叔,咱们这是要逃往哪里啊,是去京城吗?”
村长在脚边磕了磕自己的烟袋锅子,抽了一口烟道:“去京城的人太多了,到时候我们去了也不会安置到什么好地方,京城脚下是达官贵人的去处不适合我们。”
有人再次问道:“那去哪里啊,咱这没个目标也不行啊。”
村长又道:“我家老三说江南那地方不错,有山有水风调雨顺,还能种植两季粮,不会饿肚子。”
“那感情好啊,咱们就去那里吧!”
有些有成算的人问道:“村长,我们此去江南需要走多久?”
这个问题村长不知,便看向自家最有出息的三儿子王长木。
王长木道:“江南腹地距离这里大概有三千里路,按照一天能走五十里路算的话,我们需要走两个月,当然如果中途有人要在哪个城市定居下来也是可以的。”
这话说的就有些引导性了,可能那些普通村民根本就没有任何想法,但说完这话可能就有了,毕竟即使到了江南腹地他们这帮人也不会统一分到一处定居。
陈西看过去,王长木大概三十几岁,看着就是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给人一种天生的信服感,能在县老爷家的铺子做账房的人能是一般人吗。
休息了一会,村长就喊大家开始赶路了,“大家方便好,中午之前就不再休息了,趁着天不太热咱们要多多赶路,走慢了被鞑子追来了谁也救不了我们。”
一提到鞑子兵大家就如同被惊毛的鸡一般急切,不敢再拖拉时间拖慢脚步了。
陈西坐在车上倒是没什么累的,“毛豆跟上。”连腰间的鞭子都派不上用场,毛豆自己就知道不远不近的跟在人群后面赶路。
“毛豆”是陈西给她的骡子起的名字,大上个小世界的追风马已经在陈西空间老死了,陈西还给它找了一处风水宝地入土为安了,跟了自己一场终是不能委屈了。
回忆起往事,陈西感慨颇深,生命的长河里所有人都是过客,纵然是至亲好友也终有分别的一日,只能提醒自己要在相处的时候给予彼此温暖才好。
可能是第一天的缘故,大家的行进速度还是不慢的,很多人的新鲜劲还没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