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何正威越想越气,这冯道全先前答应得好好的,现在又来搞这一出。
  这不纯粹地拿自己当猴耍么不是。
  不行,待会可得好好找冯道全说理去。
  憋着一肚子火,何正威这才翻开自己面前的资料。
  然而,当他翻开第一页,看见标题行加粗的公司名字时,右手下意识就将文件猛地合上。
  只是力气一下没收住,啪的一声,瞬间吸引了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
  “怎么了何副总监,有什么问题吗?”
  问话的人是钟临琛。
  他原本心里就发虚,此刻听到何正威搞出的这动静,便连忙追问。
  “没…没什么,”何正威尽力想表现得自然,只是他越努力,脸上的表情就越怪异,“就是不小心翻多了而已。”
  见他没什么意见,钟临琛暗暗松了口气,也就没再管他脸上的异色。
  “好吧,”他看向会议室众人,“那在座的各位对这个项目有什么意见吗?”
  “这个新能源电池项目确实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团队在材料创新上的突破很亮眼,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数据也跑赢了不少同业竞品,加上政策对新能源赛道的持续倾斜,市场潜力是看得见的。”
  听到有人认可这个项目,钟临琛紧绷的背微微松弛,七上八下的心,也总算安定了些。
  “不过…”
  “不过什么?”
  见对方还有疑虑,他又忙问。
  他的反应让高管有些奇怪,心中斟酌了一下措辞后,才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项目是没什么问题的,就是像这种小规模的公司,抗风险缓冲能力还比较有限。初盈利阶段意味着现金流储备不会太充裕,一旦遇到产业链价格波动、客户付款周期拉长这类常见问题,可能会对日常运营造成直接压力。比如上个月上游锂材价格单周涨了15%,对头部企业来说可以靠库存和长单消化,但对小公司来说,可能就得临时调整生产计划,这种弹性空间的差距需要重视。”
  “而且据我所知,头部车企和大型储能项目方在谈合作上,一般会更看重过往案例和企业规模。不是质疑技术,而是担心小公司的交付能力和持续服务保障。比如有家车企采购负责人就提过,他们对年产能低于5GWh的供应商会额外增加3轮现场审核,这无形中就拉长了合作周期,也会增加不少成本。”
  这次说话的人,是康利的行业顾问。他提出的问题,的确也是小规模企业时常要面临的问题。
  没有品牌效应,没有市场认可度,公司常常也要因此付出额外的成本。
  再加上小公司通常资金链薄弱,面对这种情况,显然又是一个大坎。
  钟临琛当然听得明白这些,但如果这样苛刻的项目真的能在自己手上做成了,那无疑会在他的履历画上漂亮的一笔。
  他看向身旁的乔雯婧,“乔总监,方才张总和周顾问担心的点,你有什么对策吗?”
  钟临琛这个称呼,几乎是将乔雯婧的职位给定了下来。
  一时间,屋内所有人的视线都打在了她身上。
  乔雯婧挺直了背,轻轻做了个深呼吸。
  “好的钟总,方才张总提到的抗风险能力的问题,在康利提供的关键运营资金注入后,对标的公司的库存安全构建,上下供应链的搭建,以及平滑账期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快速弥合在弹性空间上的差距,增强运营韧性与灵活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