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云城,一处宅邸内,沈青檀正在书房查看北齐的舆图,分析宁城的地势,寻找可以攻克的法子。
  如今赵颐与汪乔信带兵攻向都城,一开始进展得很顺利。因为有流民帮忙,与赵颐里应外合,他们势如破竹,有如神助。
  而且,他们的队伍不断有流民加入,与他们一起讨伐奸臣。
  远在都城的右柱国听闻赵颐起兵讨伐他的消息,立刻调动兵马进行抵御。
  现在,赵颐与汪乔信的大军停留在宁城,已经交战了好几日,战事毫无进展。
  “王妃,大周来信了。”流月拿着一封信,急匆匆地走进书房:“奴婢听说誉王起兵造反了,还杀了三皇子。”
  沈青檀心下一惊,连忙拆开信,逐字看完里头的内容,心情极为复杂。这世间上的事儿,站在每个人的角度去看,似乎都没有多大的错处,各有各的缘由,各有各的苦衷与不得已。
  如今,一夜之间,靖安帝痛失两个儿子,膝下再也没有子嗣。到底是受到了打击,向来身体硬朗的人,竟然病倒了。
  流月唏嘘道:“誉王那样的人,做不了第二,这个结局似乎早就注定了。”
  “朝廷才操办完凌贵妃与誉王、三皇子的身后事,朝臣们便纷纷上奏,请靖安帝从宗室挑选一个孩子过继。”沈青檀将手里的信,放在盆里烧了:“这些朝臣虽是以大局为重,可靖安帝刚刚经历丧子之痛,他们竟然连一点喘息的机会都不给他留。”
  流月也看到了信里的内容,有些纳闷道:“靖安帝年事已高,目前看来,再执政十年也不成问题,但是往后的事儿,谁又能说得清呢?”
  “他应该从宗室里挑十岁以上的孩子,留在身边亲自教导。等他不能再执政的时候,这孩子也能独当一面,不至于外戚专权,致使皇权旁落。也不知皇上究竟是如何想的,竟然挑了一个三岁的稚儿。”
  沈青檀隐约猜到了靖安帝的心思,膝下的几个儿子,并不是从小就养在他的身边,全都是请师傅教导,这才酿造了如今的悲惨结局。
  靖安帝经历了丧子之痛,定然是从中吸取到了教训,所以挑一个三岁的孩子养在膝下,亲自教养。
  沈青檀叹了一口气,心下有些挂念广宁公主,也不知道她在大周的情况。
  思来想去,沈青檀写了两封书信,一封信派人送给广宁公主,一封信派人送给赵颐,让他及时了解到大周的情况。
  第553章 府里混进了细作
  沈青檀将书信寄出去之后,垂眸看着桌面上展开的舆图,提笔将宁城圈起来。
  宁城是山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赵颐和汪乔信的大军被阻拦在这儿,想要在短时间内攻破城池太过艰难了。
  这时,听雪从外头跑进来,将一把油纸伞收拢,向沈青檀禀报:“王妃,粮食到了,您要去看看吗?”
  “我得去瞧瞧。”沈青檀慢慢卷起桌面上的舆图,不经意间瞥见立在门边的油纸伞,讶异道:“外头下雨了?”
  “是呀。这雨说下就下,一点征兆也没有。”听雪拿着帕子擦一擦被雨打湿的衣袖,一脸庆幸地说道:“好在您有先见之明,事前便吩咐下边的人,筹措到粮食了,务必要收进仓库。不然这一场大雨落下来,全得淋湿了。”
  沈青檀来到书房门口,瞧见雨水从屋脊上流淌下来,落在了天井里。
  他们在云城的府邸烧了,如今安置在另一处宅院。
  原来沈青檀打算跟着赵颐一块北上,可赵颐说行军的条件不仅很艰苦,还又危险重重,让她留在云城,替他守好大后方,给大军筹措粮食。
  可沈青檀很清楚,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另一部原因是赵颐担心事败,镇北王能够将她接回大周。
  虽说朝廷横征暴敛让百姓十分不满,纷纷请求赵颐斩除佞臣,解救北齐帝。但是这些百姓所在的城池,全都离都城十分遥远,被剥削压榨得最狠的,才会为了生存敢于和官府对抗,与赵颐里应外合,迅速地攻破城池。
  可是离都城越近,便越难攻破城池。
  不仅是因着这些百姓并未受到官府极端的压榨,不会像其他百姓一样助赵颐一臂之力,而且在一部分富裕的豪绅眼里,赵颐与汪乔信的作为,扰损害到他们的利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