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3 / 3)
皇宫,太极殿。
靖安帝与三皇子坐在内殿,正在商议民生的事宜。
“父皇,去年大周遇到灾荒,百姓颗粒无收,全靠您治理有方,方才没有让百姓死于饥荒。可也为此,朝廷面临着无粮的处境。”三皇子满面忧愁地说道:“儿臣思来想去,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粮食的产量少,百姓上交的赋税也就少,国库便不够充盈。”
“若是百姓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不仅交上来的赋税多了,百姓手里也会有余粮。哪怕日后再遇到灾荒,朝廷不至于有太重的负担,邻国也不会见大周粮草短缺,而对大周虎视眈眈。”
“儿臣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便自作主张地与户部、工部相关的臣子想了一些个法子。若是想要提升粮食的产量,主要是改进农器、水利,以及田制。”
说到这里,三皇子献宝似的,将一叠还未装订的宣纸递给靖安帝。
“父皇,您看看,给儿臣多提提意见。”
靖安帝看着三皇子一脸期待的模样,不禁失笑:“难为你有这一份心意。”说到这里,他不由得提起一件事:“你之前提出几个堆肥的法子,朕命人先试验了一下,倒是极有效用。”
下一瞬,靖安帝想到三皇子为何会知道堆肥的法子时,脸上的笑意尽数敛去了。
因为宫里克扣三皇子的吃穿用度,是三皇子身边的内侍,托人买了菜种子,自个开垦一片荒地种菜。为了让菜的长势更好,三皇子和内侍挖空了心思,想着追肥的法子。
大抵是种菜的种类多了,竟然让三皇子摸索出了地不同,种的菜,产量也会不同。
于是,他召见了与农政有关的官员,提出了这个事例,得到了官员的答复,关于农作物的产量,的确与时宜、地宜、物宜息息相关。
只是他们还未钻研透彻,因此还未在民间推行。
也就是这一点,靖安帝愈发确定自己没有选错人,三皇子吃了苦,过的日子与百姓家没什么区别,更懂得如何为百姓谋福祉。
靖安帝仔细翻阅,只见上面涉及到耕作技术、农具改良、水利改善,以及肥料的多样性。
一一看下来,他满意地点点头。
当靖安帝翻到下一页,看到关于田制的提议时,不由得皱紧了眉头:“土地私有制,会触犯到百官与各大豪绅的利益,难以推行下去不说,还会给你带来后患。”
三皇子垂头丧气地说道:“儿臣见识不多,倒是没想到这些弊端,只是一心想着让百姓都有地种。幸好父皇深谋远虑,给儿臣把关。”
↑返回顶部↑
靖安帝与三皇子坐在内殿,正在商议民生的事宜。
“父皇,去年大周遇到灾荒,百姓颗粒无收,全靠您治理有方,方才没有让百姓死于饥荒。可也为此,朝廷面临着无粮的处境。”三皇子满面忧愁地说道:“儿臣思来想去,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粮食的产量少,百姓上交的赋税也就少,国库便不够充盈。”
“若是百姓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不仅交上来的赋税多了,百姓手里也会有余粮。哪怕日后再遇到灾荒,朝廷不至于有太重的负担,邻国也不会见大周粮草短缺,而对大周虎视眈眈。”
“儿臣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便自作主张地与户部、工部相关的臣子想了一些个法子。若是想要提升粮食的产量,主要是改进农器、水利,以及田制。”
说到这里,三皇子献宝似的,将一叠还未装订的宣纸递给靖安帝。
“父皇,您看看,给儿臣多提提意见。”
靖安帝看着三皇子一脸期待的模样,不禁失笑:“难为你有这一份心意。”说到这里,他不由得提起一件事:“你之前提出几个堆肥的法子,朕命人先试验了一下,倒是极有效用。”
下一瞬,靖安帝想到三皇子为何会知道堆肥的法子时,脸上的笑意尽数敛去了。
因为宫里克扣三皇子的吃穿用度,是三皇子身边的内侍,托人买了菜种子,自个开垦一片荒地种菜。为了让菜的长势更好,三皇子和内侍挖空了心思,想着追肥的法子。
大抵是种菜的种类多了,竟然让三皇子摸索出了地不同,种的菜,产量也会不同。
于是,他召见了与农政有关的官员,提出了这个事例,得到了官员的答复,关于农作物的产量,的确与时宜、地宜、物宜息息相关。
只是他们还未钻研透彻,因此还未在民间推行。
也就是这一点,靖安帝愈发确定自己没有选错人,三皇子吃了苦,过的日子与百姓家没什么区别,更懂得如何为百姓谋福祉。
靖安帝仔细翻阅,只见上面涉及到耕作技术、农具改良、水利改善,以及肥料的多样性。
一一看下来,他满意地点点头。
当靖安帝翻到下一页,看到关于田制的提议时,不由得皱紧了眉头:“土地私有制,会触犯到百官与各大豪绅的利益,难以推行下去不说,还会给你带来后患。”
三皇子垂头丧气地说道:“儿臣见识不多,倒是没想到这些弊端,只是一心想着让百姓都有地种。幸好父皇深谋远虑,给儿臣把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