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2 / 3)
太后、皇后也跟着哭。
乾隆来看皇额娘,见屋里气氛如此伤感,永琏这臭小子大过年惹得皇额娘落泪就很生气,没好气地把永琏撵去读书,他则要带着太后去听戏。
圆明园有个同乐园,每年正月都会唱大戏、办灯会,热闹非常。
今年大家虽然心情都不大好,但同乐园大戏楼还是摆了戏,很多妃嫔去看。
乾隆想让太后转移一下注意力,带太花去看戏。太后知道自己不去,那些妃嫔也很难安心看戏。
她也只好压下心中伤感,跟着乾隆去看戏。
允禄等人因为弟弟的英年早逝悲痛不已,听自家福晋说,皇上一家子热热闹闹在看戏。
允禄等人心中就有几分不满,侄子就是侄子,平日看起来和他们这些叔叔十分亲近,其实没多少感情。
也不知他们死后,皇上会不会也如此冷漠?
允礼这人本就多愁善感,忍不住对着四哥赏给自己的东西落泪。
正这时,外面人说世子爷下学回来了。
接着就听见弘曕元气满满的声音,“父王父王!我回来了。”
小少年说着推开书房门,一眼瞧见允礼脸上有泪痕,忙跑到近前关心道:“父王您怎么了?”
“无妨,只是想起皇兄了。”允礼道,他说着吩咐人给世子爷送点心上来,孩子正是胃口好的年纪,每日下学回来就饿。
弘曕一边脱下斗篷,一边道:“父王是不是因二十二叔的事儿难过,刚在宫里,永琏也因此伤感,偷偷抹眼泪。”
允礼闻言一愣,他上午在葬礼上见到永琏时,只觉永琏这孩子举止得体,不料他会真的难过。毕竟他跟允祜没什么交集。
“是啊,他哭得很难受,都不能练习骑射。”弘曕道。
允礼想起先帝下葬时,永琏也是绕着泰陵一直哭。
看来永琏和皇上不一样,是个感情丰沛的孩子。
这点有点像先帝,先帝有时候看看奏折都能哭,跟兄弟们说起圣祖爷或者去世的老臣,也会伤心落泪。
皇上这人,喜怒哀乐很多时候是表现给别人看的,他转头就该吃吃该玩玩儿。说好听了是心大,说不好听了,就是情感漠然。
允礼他们这些叔叔,对皇上越了解,就越不指望他照顾自家子侄。好在允礼不用担心这个,弘曕是皇上亲弟弟,皇上看在先帝的份上,也不会对弘曕太差。
但允礼还是希望弘曕能自己立得起来,别依赖皇上。
这段时间,弘曕的功课他都认真过问,还会给弘曕讲一些处世之学。
弘曕学习虽算不上刻苦,但他很聪明。父王的话也能听得进去,短短一年时间,小少年成熟很多。也已经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作为皇子和做宗室王是不一样的。
因为允礼负责改良火器之事,也会和弘曕讲讲这方面的进展。
现在火器营、濯灵厂和武备院经常沟通合作,一是要设计出更方便装弹的燧发枪,二就是给水师配备一套更适合水战的装备。
朝廷一直都有水师,但因为水上作战的机会少,朝廷这些年的主要敌人也都在西北西南,水师疏于训练。天津水师非常松散,允礼建议派人严加训练。
乾隆于是把马武的儿子保祝调回来,这人当初在南方训练兵丁就很严格,让他操练水师很合适。
可惜宗室不能担任军政要职,否则允礼一定培养弘曕去负责天津水师。 ↑返回顶部↑
乾隆来看皇额娘,见屋里气氛如此伤感,永琏这臭小子大过年惹得皇额娘落泪就很生气,没好气地把永琏撵去读书,他则要带着太后去听戏。
圆明园有个同乐园,每年正月都会唱大戏、办灯会,热闹非常。
今年大家虽然心情都不大好,但同乐园大戏楼还是摆了戏,很多妃嫔去看。
乾隆想让太后转移一下注意力,带太花去看戏。太后知道自己不去,那些妃嫔也很难安心看戏。
她也只好压下心中伤感,跟着乾隆去看戏。
允禄等人因为弟弟的英年早逝悲痛不已,听自家福晋说,皇上一家子热热闹闹在看戏。
允禄等人心中就有几分不满,侄子就是侄子,平日看起来和他们这些叔叔十分亲近,其实没多少感情。
也不知他们死后,皇上会不会也如此冷漠?
允礼这人本就多愁善感,忍不住对着四哥赏给自己的东西落泪。
正这时,外面人说世子爷下学回来了。
接着就听见弘曕元气满满的声音,“父王父王!我回来了。”
小少年说着推开书房门,一眼瞧见允礼脸上有泪痕,忙跑到近前关心道:“父王您怎么了?”
“无妨,只是想起皇兄了。”允礼道,他说着吩咐人给世子爷送点心上来,孩子正是胃口好的年纪,每日下学回来就饿。
弘曕一边脱下斗篷,一边道:“父王是不是因二十二叔的事儿难过,刚在宫里,永琏也因此伤感,偷偷抹眼泪。”
允礼闻言一愣,他上午在葬礼上见到永琏时,只觉永琏这孩子举止得体,不料他会真的难过。毕竟他跟允祜没什么交集。
“是啊,他哭得很难受,都不能练习骑射。”弘曕道。
允礼想起先帝下葬时,永琏也是绕着泰陵一直哭。
看来永琏和皇上不一样,是个感情丰沛的孩子。
这点有点像先帝,先帝有时候看看奏折都能哭,跟兄弟们说起圣祖爷或者去世的老臣,也会伤心落泪。
皇上这人,喜怒哀乐很多时候是表现给别人看的,他转头就该吃吃该玩玩儿。说好听了是心大,说不好听了,就是情感漠然。
允礼他们这些叔叔,对皇上越了解,就越不指望他照顾自家子侄。好在允礼不用担心这个,弘曕是皇上亲弟弟,皇上看在先帝的份上,也不会对弘曕太差。
但允礼还是希望弘曕能自己立得起来,别依赖皇上。
这段时间,弘曕的功课他都认真过问,还会给弘曕讲一些处世之学。
弘曕学习虽算不上刻苦,但他很聪明。父王的话也能听得进去,短短一年时间,小少年成熟很多。也已经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作为皇子和做宗室王是不一样的。
因为允礼负责改良火器之事,也会和弘曕讲讲这方面的进展。
现在火器营、濯灵厂和武备院经常沟通合作,一是要设计出更方便装弹的燧发枪,二就是给水师配备一套更适合水战的装备。
朝廷一直都有水师,但因为水上作战的机会少,朝廷这些年的主要敌人也都在西北西南,水师疏于训练。天津水师非常松散,允礼建议派人严加训练。
乾隆于是把马武的儿子保祝调回来,这人当初在南方训练兵丁就很严格,让他操练水师很合适。
可惜宗室不能担任军政要职,否则允礼一定培养弘曕去负责天津水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