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自己代汗阿玛祭祀景陵时,也正好是十三岁。今年永琏也是十三岁。
  如果自己这时候让永琏代替自己去,有着非凡的意义,等于再次告诉群臣,永琏和自己当年一样,是内定太子。
  这小子不会也是冲着这点,才来毛遂自荐的吧?
  等考校完儿子们的功课,乾隆又问永琏,“你刚和李卫说,愿意带你大哥去?”
  永琏点头,“如果您同意,我也想带上三弟,我们兄弟三人路上有个伴儿。”
  乾隆:“……”好吧,是自己想多了。
  他没好气地瞪了儿子一眼,“想得美,你以为出去玩儿呢,呼朋引伴的。”
  永琏:“那您打算让谁和我一起去啊?”
  乾隆哼道:“朕再想想。”
  永琏高兴地跳起来,“这么说汗阿玛是同意让我代替您去了?”
  乾隆:“京城灾情严重,朕记挂百姓,不忍离开。”
  永琏:“……”这种词还是对着官员们说吧。
  当乾隆宣布让皇长子和皇次子代替自己去盛京祭祀后,大多数官员都是高兴的,尤其那些心系百姓的忠臣,纷纷上奏颂扬皇上圣明。
  但想借着接驾讨好乾隆的官员则有些失望。但听皇上的意思,明年铁路通车,皇上还是会带着太后东巡的。他们仍有机会迎驾。
  与此同时,《国朝新闻》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写的是皇上这个夏天的担忧。
  文章是钮伦写的,从女儿的角度,写了汗阿玛的两难,一方面希望去祭拜祖先,一方面又担心受灾的百姓们,日日煎熬。
  最后还是以百姓为重,放弃东巡,让两位皇子代行。
  这篇文章充分展现了皇上的纠结和犹豫。
  很多百姓们听人读了这篇文章,还忍不住掉眼泪。皇上真是太不容易了。为了百姓,祭祀之事一推再推,最后只能让儿子们代替他去。
  这文章是永琏让钮伦写的,旨在让汗阿玛觉得今年放弃东巡非常值得。
  乾隆最看重名声了,听说百姓们读了文章后都为他爱民之心所感动,就觉得不去东巡也有不去东巡的好处。
  今年灾情如此严重,他一再说要自省,还打算写罪己诏来着,这下好了,百姓们都说他是仁主,他也不用表现
  的那么愧疚了。
  永璜接到圣旨,呆愣片刻,永琏还爵有些对不住大哥,没和他提前商量,就把他拉上了。
  永璜一点都没生气,反而很高兴,在他看来这也是一件功劳,弟弟有这种事还带上自己,自己当然高兴了。
  他就积极地准备起出巡的流程,祭祀需要祭文,永璜负责翻书房,之前还翻译过祭文,现在这些祭文都要稍作修改。
  太后本来也没有很想去拜祭祖陵,从北京到盛京这一路上也没什么好景致,每天还要坐那么长时间的马车,听说按照计划来回要四个月,想想就累得慌。
  听说皇上不去了,两个孙儿去。太后又不免担心起来,永璜好歹还随驾去过木兰围场,永琏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泰陵。让这兄弟俩去盛京,万一路上出什么差池可怎么办?
  永琏就来劝皇玛嬷,“我和大哥已经不是小孩儿了,还有舅舅们跟随,不会出什么事儿的。”
  乾隆特地派傅谦、傅文带几十名侍卫保护永璜、永琏。并下旨让沿途官员照顾两位皇子,不必隆重招待,但必须要保证两位皇子的安全和健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