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2 / 3)
“那姑娘家世虽不是最显赫的,但你汗阿玛才给他们家抬旗,他们家自是感恩不尽小心侍奉,不敢有骄矜狂妄之行,这样的岳家断不会给你大哥拖后腿。”皇后道:“姑娘本人条件也好,你皇玛嬷一看就喜欢。”
永琏挠头,“可是……”他想说可是日后小十五永琰的原配是来保的堂侄孙女,这不差辈了吗?
“是你大哥有什么要求?”皇后见儿子欲言又止,就问道。这事儿和永琏无关,他应该没什么意见,或许是永璜对这个人选不满意?
永琏赶紧摇头,“不是不是,大哥没意见。”他们都没见着这些秀女本人,只能从家世判断,永璜听说是尚书之女,就很高兴,至于包衣抬旗这事儿他才不嫌弃,毕竟他额娘也是包衣。像富察家、钮祜禄家这样的满洲勋贵,他根本不敢想。
“那你吞吞吐吐的做什么?”皇后在永琏脑门上戳了下,“此事已经定了,婚期定在后年。”
永琏想了想,满洲勋贵联姻是不怎么算辈分的,历史上的乾隆后来还娶富察皇后的孙辈呢。他也就不纠结了。
永琏又问:“那大哥是在宫里成亲,还是出宫开府?”
皇后道:“你汗阿玛的意思是先在宫里成亲,反正宫里空着的院子还很多。”
永珹、永琪这几年还不能住阿哥所,阿哥所空着好几个院子。圆明园这边就更不用说了,别说只是永璜一家,就是五个儿子都成家了也住得下。
当然乾隆不想让永璜出宫建府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内帑没钱。
铁路是户部出钱、但蒸汽机和蒸汽车是内帑出钱,毕竟制造蒸汽机的技术只有造办处会。
现在需要蒸汽机的地方还很多,造办处为了能更快地制造蒸汽机,需要大量钢铁和工具。这前期投入都是内帑出钱。
乾隆再大方,几万两几万两的出也难免心疼,宫里的几件大事只能先拖着。
希望等钮伦、永琏成亲的时候,银子能赚回来,其他的事儿上节省,这两件事是肯定不能省的。
今年春耕时,能用上蒸汽犁和灌溉机的省就更多了,江南几省的蒸汽机是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但陕西、甘肃、宁夏、四川等地的蒸汽机还需要从直隶运过去。
川陕总督尹继善就奏请乾隆,在西北也开一个制造局。
新式纺织机、灌溉机、蒸汽犁这些东西北方更需要。但户部不愿意掏钱,今年眼看着是个大旱之年,到了秋天又要赈灾,哪儿还有余钱建厂?
乾隆从来没为钱这么发愁过,最近没事儿干就召见户部官员们算钱。
好在粤海关收的税挺多,江南制造总局的利润也是逐年上升的。证明这些投入很值。
最重要的是,去年用上蒸汽机的几个省,交得粮食都比前两年多。
现在这几省的粮仓装的满满当当,哪怕今年雨水少,这几省的官员也不怎么发愁。
乾隆最终还是一咬牙让户部拨了五万两,内帑又添了五万两。
十万两银子办厂还是不太够,只能尹继善自己筹措了。
乾隆有些担心尹继善去剥削百姓,还让两省巡抚盯着点儿。
但尹继善没有打百姓们的主意,百姓才有几个钱啊,强征暴敛也未必能凑够办厂的钱。
他于是拿出一半的钱招人制造纺织机,河西走廊可以用风力带动织机,其实很适合办纺织工坊。纺织工坊主要招收女工,不限民族。
而壮劳力则都去开垦农田,大量种植土豆、番薯。
农具和种子由朝廷提供。没有耕地的地方,则鼓励养羊,官府也有补贴。
在尹继善看来,这是在为之后开办制造局准备原料。
额尔登额的阿玛永常去年被调到陕西安西做提督,永常读书不多,处理地方政务难免生疏,又遇上陕甘两省这么大的改革,永常手忙脚乱。 ↑返回顶部↑
永琏挠头,“可是……”他想说可是日后小十五永琰的原配是来保的堂侄孙女,这不差辈了吗?
“是你大哥有什么要求?”皇后见儿子欲言又止,就问道。这事儿和永琏无关,他应该没什么意见,或许是永璜对这个人选不满意?
永琏赶紧摇头,“不是不是,大哥没意见。”他们都没见着这些秀女本人,只能从家世判断,永璜听说是尚书之女,就很高兴,至于包衣抬旗这事儿他才不嫌弃,毕竟他额娘也是包衣。像富察家、钮祜禄家这样的满洲勋贵,他根本不敢想。
“那你吞吞吐吐的做什么?”皇后在永琏脑门上戳了下,“此事已经定了,婚期定在后年。”
永琏想了想,满洲勋贵联姻是不怎么算辈分的,历史上的乾隆后来还娶富察皇后的孙辈呢。他也就不纠结了。
永琏又问:“那大哥是在宫里成亲,还是出宫开府?”
皇后道:“你汗阿玛的意思是先在宫里成亲,反正宫里空着的院子还很多。”
永珹、永琪这几年还不能住阿哥所,阿哥所空着好几个院子。圆明园这边就更不用说了,别说只是永璜一家,就是五个儿子都成家了也住得下。
当然乾隆不想让永璜出宫建府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内帑没钱。
铁路是户部出钱、但蒸汽机和蒸汽车是内帑出钱,毕竟制造蒸汽机的技术只有造办处会。
现在需要蒸汽机的地方还很多,造办处为了能更快地制造蒸汽机,需要大量钢铁和工具。这前期投入都是内帑出钱。
乾隆再大方,几万两几万两的出也难免心疼,宫里的几件大事只能先拖着。
希望等钮伦、永琏成亲的时候,银子能赚回来,其他的事儿上节省,这两件事是肯定不能省的。
今年春耕时,能用上蒸汽犁和灌溉机的省就更多了,江南几省的蒸汽机是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但陕西、甘肃、宁夏、四川等地的蒸汽机还需要从直隶运过去。
川陕总督尹继善就奏请乾隆,在西北也开一个制造局。
新式纺织机、灌溉机、蒸汽犁这些东西北方更需要。但户部不愿意掏钱,今年眼看着是个大旱之年,到了秋天又要赈灾,哪儿还有余钱建厂?
乾隆从来没为钱这么发愁过,最近没事儿干就召见户部官员们算钱。
好在粤海关收的税挺多,江南制造总局的利润也是逐年上升的。证明这些投入很值。
最重要的是,去年用上蒸汽机的几个省,交得粮食都比前两年多。
现在这几省的粮仓装的满满当当,哪怕今年雨水少,这几省的官员也不怎么发愁。
乾隆最终还是一咬牙让户部拨了五万两,内帑又添了五万两。
十万两银子办厂还是不太够,只能尹继善自己筹措了。
乾隆有些担心尹继善去剥削百姓,还让两省巡抚盯着点儿。
但尹继善没有打百姓们的主意,百姓才有几个钱啊,强征暴敛也未必能凑够办厂的钱。
他于是拿出一半的钱招人制造纺织机,河西走廊可以用风力带动织机,其实很适合办纺织工坊。纺织工坊主要招收女工,不限民族。
而壮劳力则都去开垦农田,大量种植土豆、番薯。
农具和种子由朝廷提供。没有耕地的地方,则鼓励养羊,官府也有补贴。
在尹继善看来,这是在为之后开办制造局准备原料。
额尔登额的阿玛永常去年被调到陕西安西做提督,永常读书不多,处理地方政务难免生疏,又遇上陕甘两省这么大的改革,永常手忙脚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