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百姓们自觉捡了便宜,买回来才听说现在新式的织布机换了梭子,织布速度翻几倍。
  有人瞧见那种新式的飞梭,并不难制作。
  渐渐地,不止造办处和官府的匠人们会做飞梭,很多民间的铁匠铺也会了。
  飞梭普及起来比乾隆想象的更快。
  但直隶大部分百姓还是以务农为主,织布只是贴补家用的方式之一,哪怕棉花棉线的需求比往年多了那么一点,但还没影响到棉花的价格。
  隔壁山西省精明的晋商们已经嗅到了新的商机,一旦飞梭推广到全国,棉花价格必然上涨。
  就有晋商开始囤棉纱棉线,照这个速度,明年就能赚回来。
  乾隆还不知道晋商已经动起来了,最近朝中出了件让他很不快的事儿,朝中疯传吏部尚书孙嘉淦密参张廷玉、鄂尔泰。
  这个孙嘉淦之前就因为经常弹劾其他官员,被乾隆批评过,说他沽名钓誉,将他调去刑部,今年刚调回吏部,传闻就出现了。
  但这回的传言就真的只是传言,乾隆根本就没看见所谓的奏折。明显就是有人想陷害孙嘉淦。
  乾隆立刻下旨替孙嘉淦辟谣,又表示张廷玉、鄂尔泰也都是先帝留下的股肱之臣,朕十分信任他们。
  而且,既是密奏之事,怎么能传得人尽皆知?
  他还举了两个例子,之前他让人清查八旗兵丁房产,就有人说是尹继善的主意。他下令给阵亡士兵的家眷发俸饷,也有人知道是户部郎中的主意。
  尤其后者,乾隆心里早就压着气了,他体恤阵亡将士,下令安抚其家眷。最后大家都去感激户部郎中。抢名声抢到皇帝头上来了?
  军机处怎么办事的?以为他这个皇帝好糊弄吗?
  虽然孙嘉淦弹劾张廷玉、鄂尔泰是假的,但张廷玉、鄂尔泰却因没管理好军机处,使密折内容泄露被乾隆批评了几句。
  乾隆也是顺势敲打这两位,他俩虽然不擅权,但作为先帝的顾命大臣,肯定有人自发的攀附他们。必须要把结党的风气扼杀在摇篮里。
  鄂尔泰、张廷玉忙着整顿军机处,好几名年轻的军机章京都被训斥责罚。军机处一片凄风苦雨,只有海望和大家格格不入,满面春风的。
  大家还以为乌雅家有什么喜事,打听半天没打听出来。
  六月,大家才知道海望高兴什么。
  /:.
  造办处的匠人成功烧制出了透明玻璃。
  从广州过来的那几名伙计思路是对的,但他们到底不是专业的匠人,操作的时候总有失误,之前一直没什么进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