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2 / 3)
佛郎机人偶尔也会向朝廷进贡一些西洋毛料,皇后觉得他们肯定知道这些毛料的纺织方法。
针织之事是女子本分,皇后作为天下女子之表率,还要行亲蚕礼,鼓励女子勤于此事。
这件事由皇后和贵妃提出,乾隆没觉得有任何不妥。只是道:“先不忙着到澳门找人,朕召见行商进京,说不定他知道这里面的门道。”
在乾隆看来,英吉利的纺织工厂也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建在河边运用水力吗?中国早在<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So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宋朝就有类似的机器了。
皇后得知乾隆要见行商,有些意外。
是广州十三行出什么事儿了吗?
但这就不是她可以随意问的了,只能道:“好,此事倒也不甚要紧。”
乾隆瞥她一眼,“你怎么想起琢磨哆啰呢,是不是永琏又和你说什么了?这小子对英吉利好奇的很。”
皇后笑道:“永琏只是说英吉利的纺织工厂很多,能大批量生产各种布料。”她顿了顿,“但臣妾有一事疑惑,英吉利的人都在工厂里做工,谁来种地呢?”
“听说他们不擅耕种,也没有多少适宜耕种的土地。”乾隆道。
这是外国的事儿,和皇后讨论几句问题不大。
“所以就靠贩卖商品维持生计?”皇后好奇。
乾隆点头,得意道:“英吉利人到处赚钱,却赚不到咱们大清的钱。”
皇后笑道:“是啊,大清地大物博,不需要依靠国外的东西,什么哆啰呢、西洋钟不过是图个新鲜。”
只要不是必需品,西洋商人就别想在大清赚到多少钱。
乾隆闻言,却又想起那晚让自己辗转难眠的问题,这些欧洲国家到底把纺织品卖到哪儿去了?
那个利未亚也不像是大量需要纺织品的地方啊。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不管是哪种洋布,里面都多少需要一些棉线,英吉利就那么点地方,又要开办工厂,又要养羊,还有地方种植棉花吗?
帝后二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西洋的事儿,躺到榻上准备就寝。
皇后都快睡着了,忽听旁边的人幽幽问了句:“利未亚能种棉花吗?”
皇后:???
入夏后,乾隆就没心思琢磨西洋人怎么赚钱的事儿了。
今年直隶、山东等地闹旱灾,粮价飞涨,朝廷忙着赈灾。
乾隆愁得嘴上都长了泡,他登基以来,有哪里做的不好吗?怎么会有这么严重的旱情?
乾隆非常重视赈灾之事,一边让各地粮仓开仓放粮,一边广开言路,让官员们帮他反省反省,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很快,李卫就上奏,表示应该继续
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既是先帝遗愿,又是民心所望。
乾隆立刻表示,李爱卿说得对,这就派讷亲往陕西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为什么是陕西?一是因为陕西的士绅势力没那么大,土地兼并现象相对来说不太严重,二是因为陕西今年风调雨顺,相对太平,推行新政会更加顺利。
“可遭灾的是直隶、山东一带,会不会是这两地的官员有问题?” ↑返回顶部↑
针织之事是女子本分,皇后作为天下女子之表率,还要行亲蚕礼,鼓励女子勤于此事。
这件事由皇后和贵妃提出,乾隆没觉得有任何不妥。只是道:“先不忙着到澳门找人,朕召见行商进京,说不定他知道这里面的门道。”
在乾隆看来,英吉利的纺织工厂也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建在河边运用水力吗?中国早在<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So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宋朝就有类似的机器了。
皇后得知乾隆要见行商,有些意外。
是广州十三行出什么事儿了吗?
但这就不是她可以随意问的了,只能道:“好,此事倒也不甚要紧。”
乾隆瞥她一眼,“你怎么想起琢磨哆啰呢,是不是永琏又和你说什么了?这小子对英吉利好奇的很。”
皇后笑道:“永琏只是说英吉利的纺织工厂很多,能大批量生产各种布料。”她顿了顿,“但臣妾有一事疑惑,英吉利的人都在工厂里做工,谁来种地呢?”
“听说他们不擅耕种,也没有多少适宜耕种的土地。”乾隆道。
这是外国的事儿,和皇后讨论几句问题不大。
“所以就靠贩卖商品维持生计?”皇后好奇。
乾隆点头,得意道:“英吉利人到处赚钱,却赚不到咱们大清的钱。”
皇后笑道:“是啊,大清地大物博,不需要依靠国外的东西,什么哆啰呢、西洋钟不过是图个新鲜。”
只要不是必需品,西洋商人就别想在大清赚到多少钱。
乾隆闻言,却又想起那晚让自己辗转难眠的问题,这些欧洲国家到底把纺织品卖到哪儿去了?
那个利未亚也不像是大量需要纺织品的地方啊。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不管是哪种洋布,里面都多少需要一些棉线,英吉利就那么点地方,又要开办工厂,又要养羊,还有地方种植棉花吗?
帝后二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西洋的事儿,躺到榻上准备就寝。
皇后都快睡着了,忽听旁边的人幽幽问了句:“利未亚能种棉花吗?”
皇后:???
入夏后,乾隆就没心思琢磨西洋人怎么赚钱的事儿了。
今年直隶、山东等地闹旱灾,粮价飞涨,朝廷忙着赈灾。
乾隆愁得嘴上都长了泡,他登基以来,有哪里做的不好吗?怎么会有这么严重的旱情?
乾隆非常重视赈灾之事,一边让各地粮仓开仓放粮,一边广开言路,让官员们帮他反省反省,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很快,李卫就上奏,表示应该继续
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既是先帝遗愿,又是民心所望。
乾隆立刻表示,李爱卿说得对,这就派讷亲往陕西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为什么是陕西?一是因为陕西的士绅势力没那么大,土地兼并现象相对来说不太严重,二是因为陕西今年风调雨顺,相对太平,推行新政会更加顺利。
“可遭灾的是直隶、山东一带,会不会是这两地的官员有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