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2 / 3)
“尽快走,最好这两日。”庄绍光道。几人听了欲言又止,但见他主意已定,只得随他去了。
走出花厅,黄巧踌躇不已,她挂念父亲想要回去看一眼,但作为新妇,恐家人不喜,不好明言。
正想着,忽然被苏蕙仙叫住:“弟妹,原本应叫你和小弟一起回去探望亲家,只是家中忙乱,不能兼顾。我要打发小弟问问,有无北上的官船或者商队。”
黄巧忙说:“正事要紧。”
苏蕙仙说:“你放心不下,就去先去看黄先生。我想着夫君走了,小弟年幼,家中又有一群妇孺,过两日就请黄先生搬进来住,劳你问问黄先生肯不肯。”
黄巧心中一暖,面上摇头说:“大嫂好意,只是不合规矩。”
苏蕙仙笑说:“咱家几年前还是普通百姓家,不讲什么繁文缛节。我看你坐立不安,快去吧。”
黄巧一顿,道了几声谢,带着小舍坐马车回了黄家,见黄先生热烧退去,说了诸事。
黄先生偎着床头坐着,听完道:“庄大郎只怕又要失望了。”
黄巧递过茶来,说:“爹,喝茶。今说这儿闹匪,后说那儿闹匪,天下就没个太平的地方,朝廷起用大伯这样的忠直之士,可不就是代表皇帝悟了。”
黄先生接过茶喝了,摇头说:“他只有三分热情。我好了,你回去帮把手。”
黄巧见父亲精神尚好,叮嘱了几句,便要回去。路上,她顺手买了几坛路菜叫人送回家中。
直到午后,庄绍耀才从气喘吁吁回来,找好了搭乘的船只,只是不见庄绍光。问了才知道,大哥去和他们那些同僚告别了。
直到日落西山才回来,庄绍耀回他说:“徐家有船队后日一早要启程。”庄绍光遂定了这个日子。
次日,同僚好友连同马先生也来了,将熬夜做的文章送给庄绍光,说:“皇朝内忧外患,大道不行,我等闲居乡野,愧对圣明,便将愚论书于纸上,闻庄兄面圣,若有一二可行之处,请乞上达天听。”
说着,众人长作一揖,庄绍光接了。众人不便打扰,说了两句祝福话,就告辞离开。
苏蕙仙从侧室转出来,看见他的脸色,笑着劝慰道:“国家有这些忠直之士,你可无忧矣。”
庄绍光却道:“忠直之士流落乡野,谄媚小人居于庙堂,我如何不忧?”
苏蕙仙沉默了一瞬,叹息良久,道:“万事小心。”
庄绍光道:“我知道,家里就托付给你了。”
到了那日,亲朋好友都过来相送。又过了一日,苏蕙仙再三邀请,黄先生才过来住下养病。
庄绍耀一边跟着马先生读书,一边与妻子诗书相伴,一边照看阖家老小,日子十分平静。
忽然,北边来信了。庄绍光刚当了两个月的吏部侍郎,就被贬出京师,到西北任职。
一直在京师当翰林的二哥庄绍宗也被贬出京师,举家震惊。
庄绍耀看罢来信,心中为之叫屈,两位兄长反而在信中苦中作乐道:“到了地方反而能做些实事,不用担忧。”
庄绍宗在河间府任职,离京师不算太远,便携妻儿一起去了。但是庄绍光任职的地方,山高水远,又不安生,因而写信给庄绍耀让其继续在南京暂住,以图日后。
纵有诸多不满,但亦无可奈何。
翻年又是院试年。庄绍耀见大哥二哥虽高中进士,但心中抱负难以施展,故而心中对举业颇为不屑。
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可是帝王家不识货啊。
然而,孪生弟弟*庄绍祖已中了秀才,少年意气,庄绍耀又有几分想法。但是南京非其原籍,若想考试,就要回家,可是黄先生这几个月来身子好好坏坏,不敢离人。 ↑返回顶部↑
走出花厅,黄巧踌躇不已,她挂念父亲想要回去看一眼,但作为新妇,恐家人不喜,不好明言。
正想着,忽然被苏蕙仙叫住:“弟妹,原本应叫你和小弟一起回去探望亲家,只是家中忙乱,不能兼顾。我要打发小弟问问,有无北上的官船或者商队。”
黄巧忙说:“正事要紧。”
苏蕙仙说:“你放心不下,就去先去看黄先生。我想着夫君走了,小弟年幼,家中又有一群妇孺,过两日就请黄先生搬进来住,劳你问问黄先生肯不肯。”
黄巧心中一暖,面上摇头说:“大嫂好意,只是不合规矩。”
苏蕙仙笑说:“咱家几年前还是普通百姓家,不讲什么繁文缛节。我看你坐立不安,快去吧。”
黄巧一顿,道了几声谢,带着小舍坐马车回了黄家,见黄先生热烧退去,说了诸事。
黄先生偎着床头坐着,听完道:“庄大郎只怕又要失望了。”
黄巧递过茶来,说:“爹,喝茶。今说这儿闹匪,后说那儿闹匪,天下就没个太平的地方,朝廷起用大伯这样的忠直之士,可不就是代表皇帝悟了。”
黄先生接过茶喝了,摇头说:“他只有三分热情。我好了,你回去帮把手。”
黄巧见父亲精神尚好,叮嘱了几句,便要回去。路上,她顺手买了几坛路菜叫人送回家中。
直到午后,庄绍耀才从气喘吁吁回来,找好了搭乘的船只,只是不见庄绍光。问了才知道,大哥去和他们那些同僚告别了。
直到日落西山才回来,庄绍耀回他说:“徐家有船队后日一早要启程。”庄绍光遂定了这个日子。
次日,同僚好友连同马先生也来了,将熬夜做的文章送给庄绍光,说:“皇朝内忧外患,大道不行,我等闲居乡野,愧对圣明,便将愚论书于纸上,闻庄兄面圣,若有一二可行之处,请乞上达天听。”
说着,众人长作一揖,庄绍光接了。众人不便打扰,说了两句祝福话,就告辞离开。
苏蕙仙从侧室转出来,看见他的脸色,笑着劝慰道:“国家有这些忠直之士,你可无忧矣。”
庄绍光却道:“忠直之士流落乡野,谄媚小人居于庙堂,我如何不忧?”
苏蕙仙沉默了一瞬,叹息良久,道:“万事小心。”
庄绍光道:“我知道,家里就托付给你了。”
到了那日,亲朋好友都过来相送。又过了一日,苏蕙仙再三邀请,黄先生才过来住下养病。
庄绍耀一边跟着马先生读书,一边与妻子诗书相伴,一边照看阖家老小,日子十分平静。
忽然,北边来信了。庄绍光刚当了两个月的吏部侍郎,就被贬出京师,到西北任职。
一直在京师当翰林的二哥庄绍宗也被贬出京师,举家震惊。
庄绍耀看罢来信,心中为之叫屈,两位兄长反而在信中苦中作乐道:“到了地方反而能做些实事,不用担忧。”
庄绍宗在河间府任职,离京师不算太远,便携妻儿一起去了。但是庄绍光任职的地方,山高水远,又不安生,因而写信给庄绍耀让其继续在南京暂住,以图日后。
纵有诸多不满,但亦无可奈何。
翻年又是院试年。庄绍耀见大哥二哥虽高中进士,但心中抱负难以施展,故而心中对举业颇为不屑。
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可是帝王家不识货啊。
然而,孪生弟弟*庄绍祖已中了秀才,少年意气,庄绍耀又有几分想法。但是南京非其原籍,若想考试,就要回家,可是黄先生这几个月来身子好好坏坏,不敢离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