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2 / 3)
男孩好啊,袁翰林百年后,杨冰云说不定就能被儿子接走赡养,做个快快乐乐的老封君。
婚事随着袁归明性别的揭示而瞬间烟消云散,但是嫁个好人家至今仍是大部分人的期盼。
翻了年,三月份春暖花开的季节,袁家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离开汝县,前往江南,继续之前的行程。
书院苦留,但袁翰林去意已绝:“我从家里出发的时候,与家人说只用三五年。再不走,若家人问起我杭州西湖风景如何,我就只能以书院中的荷花塘搪塞他们了。”
说句心里话,杨冰云不想离开汝县。这里是生她养她的地方,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而且在汝县期间,杨冰云感到久违的自由,想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虽然有孕后,很少出去,但是她不出去和不能出去。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
杨冰云就像一张美人风筝,任她飞得再高,袁翰林只要一紧手中的线,杨冰云立马跌下来被他随身携带而走。
阿宝无可奈何,心中万幸杨冰云有了孩子。
送走袁翰林夫妇后,大哥庄绍光写信传来消息,他被调回京师担任给事中。
原来庄绍光以严厉的手段处理了几起科举作弊案,上达天听,皇上对庄绍光的印象不错,不顾学政三年一任的规定,强行将人调往京师。
庄绍光本来就是布衣出身,又在最混乱的陕西呆了两年,心中郁结了不少治国之策。
因而他一得到任命,交接完立马往京师赶,希望能一展所学。
同时,他也写信让三位弟弟一起来京师。
二弟弟庄绍宗明年就要参加会试,两位弟弟于学业一道有颇有天赋,不如一起来京师,他这位兄长也略尽教养之责,为父母分忧。
信到了后,庄绍宗欣喜至极,能提前去京师跟着大兄学习,自然是极好的。
沈绍祖也同意了,只不过他需要问过父母,才能决定去不去京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出去走动,用山川培养浩然之气,用水泽培养灵秀之气,这文章自然随人变得浑然天成。”庄绍宗道。
令庄绍宗惊讶的是,庄绍耀竟然拒绝去京师。
那可是京师啊,全国最繁华的地方,好动爱热闹的庄绍耀怎么会拒绝呢?
然而庄绍耀就是拒绝了。
庄绍耀此时觉得与兄弟相比,他无颜去见兄长,心中十分不好意思,甚至有些难堪。
二哥是举人,弟弟是秀才,他一个白板去什么京师,不如呆在家中清静,用功苦读早日考上秀才。
“你们去吧,我不去了。我要留在家中孝顺爹娘。”庄绍耀给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让庄绍宗十分无语,他道:“爹娘年轻着呢,我们经常不在家,他们也在家中好好的。再说了,这是大哥的建议,我们又不是定居,只住一段时间便回来了。”
庄绍耀依然道:“家里总要有人。”
庄绍耀不去,沈绍祖也跟着动摇了:“爹娘只有我一个孩子,我若去了,只怕爹娘心中不安。再说了书院教得很好,在家学习也是一样的。”
怎么会是一样的呢?
东山书院在开封府都不算最好的书院,更何况是与京师的书院相比?
翰林院一个退休的翰林就让庄绍宗佩服地五体投地,若是去了京师,那岂不是遍地都是大儒名家?
“去,都去!这是大哥说的。”庄绍宗强硬地说道:“咱们兄弟一起去,住一段时间就回来,怕什么。要是不习惯,可以提前回来。” ↑返回顶部↑
婚事随着袁归明性别的揭示而瞬间烟消云散,但是嫁个好人家至今仍是大部分人的期盼。
翻了年,三月份春暖花开的季节,袁家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离开汝县,前往江南,继续之前的行程。
书院苦留,但袁翰林去意已绝:“我从家里出发的时候,与家人说只用三五年。再不走,若家人问起我杭州西湖风景如何,我就只能以书院中的荷花塘搪塞他们了。”
说句心里话,杨冰云不想离开汝县。这里是生她养她的地方,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而且在汝县期间,杨冰云感到久违的自由,想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虽然有孕后,很少出去,但是她不出去和不能出去。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
杨冰云就像一张美人风筝,任她飞得再高,袁翰林只要一紧手中的线,杨冰云立马跌下来被他随身携带而走。
阿宝无可奈何,心中万幸杨冰云有了孩子。
送走袁翰林夫妇后,大哥庄绍光写信传来消息,他被调回京师担任给事中。
原来庄绍光以严厉的手段处理了几起科举作弊案,上达天听,皇上对庄绍光的印象不错,不顾学政三年一任的规定,强行将人调往京师。
庄绍光本来就是布衣出身,又在最混乱的陕西呆了两年,心中郁结了不少治国之策。
因而他一得到任命,交接完立马往京师赶,希望能一展所学。
同时,他也写信让三位弟弟一起来京师。
二弟弟庄绍宗明年就要参加会试,两位弟弟于学业一道有颇有天赋,不如一起来京师,他这位兄长也略尽教养之责,为父母分忧。
信到了后,庄绍宗欣喜至极,能提前去京师跟着大兄学习,自然是极好的。
沈绍祖也同意了,只不过他需要问过父母,才能决定去不去京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出去走动,用山川培养浩然之气,用水泽培养灵秀之气,这文章自然随人变得浑然天成。”庄绍宗道。
令庄绍宗惊讶的是,庄绍耀竟然拒绝去京师。
那可是京师啊,全国最繁华的地方,好动爱热闹的庄绍耀怎么会拒绝呢?
然而庄绍耀就是拒绝了。
庄绍耀此时觉得与兄弟相比,他无颜去见兄长,心中十分不好意思,甚至有些难堪。
二哥是举人,弟弟是秀才,他一个白板去什么京师,不如呆在家中清静,用功苦读早日考上秀才。
“你们去吧,我不去了。我要留在家中孝顺爹娘。”庄绍耀给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让庄绍宗十分无语,他道:“爹娘年轻着呢,我们经常不在家,他们也在家中好好的。再说了,这是大哥的建议,我们又不是定居,只住一段时间便回来了。”
庄绍耀依然道:“家里总要有人。”
庄绍耀不去,沈绍祖也跟着动摇了:“爹娘只有我一个孩子,我若去了,只怕爹娘心中不安。再说了书院教得很好,在家学习也是一样的。”
怎么会是一样的呢?
东山书院在开封府都不算最好的书院,更何况是与京师的书院相比?
翰林院一个退休的翰林就让庄绍宗佩服地五体投地,若是去了京师,那岂不是遍地都是大儒名家?
“去,都去!这是大哥说的。”庄绍宗强硬地说道:“咱们兄弟一起去,住一段时间就回来,怕什么。要是不习惯,可以提前回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