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2 / 3)
阿宝惊讶道:“你真这么决定了?”
杨冰云道:“纵然夫妻不睦,但也有公婆怜惜,后半辈子也能过去。我曾听闻一家,上到公婆下到夫婿一致虐待新妇,致使其出嫁不到两年就绝望自杀。”
“老爷曾说庄大相公是正派人,苏姐姐我也见过,是一位再和煦不过的太太。晚上,我私底下探探老爷的口风。”杨冰云道。
阿宝笑道:“你想未雨绸缪,我必助你。若是生了男孩,看我如何笑你杞人忧天。”
杨冰云笑道:“要是男孩,我等你的姑娘。”
晚上,袁翰林回来,杨冰云说了自己的打算。袁翰林不知为何被杨冰云带的认为她腹中的孩子就是女孩,思考半响。
庄家虽门户低,但却是清白的耕读人家,兄为进士,弟为举人,又有一个小的,瞧着也不是凡俗之才,家族一派蒸蒸日上的场景,倒也能配得上。
“也可以。苏山长是个妙人,庄绍光为人正直,不失为一桩好姻缘。”袁翰林道。
万事俱备,只待杨冰云腹中孩儿出生。
阿宝也抽空回去一趟,探了大嫂的口风。
苏蕙仙对杨冰云的印象尚可,且父亲与袁翰林关系融洽,道:“我是愿意的,只是孩儿尚未出生,若真是女儿,我与夫君去信,言明此事,若是男儿……且罢了。”
阿宝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冰云她是被袁家大小姐的事情吓怕了,看重咱家家风清正,大伯子和大嫂你为人慈爱正直,不是那等轻狂的人家。”
苏蕙仙闻言笑起来道:“咱们庄户人家只晓得为人要对得起天地和良心而已。”
从此后,苏蕙仙和苏山长待袁翰林一家更多了几分亲密。杨冰云和阿宝原先对生女的担忧,变成了期盼。
真是奇哉怪哉!
在庄绍耀不知道的情况下,一桩可能的联姻在他的眼皮底下展开,但此时的他也顾不得这些了。
他和沈绍祖要去参加今年的童生试。
夫子劝他们道:“你们去参加也好,提前感受考场的氛围,免得到了后年正式参加考试紧张。”
明年不是院试年,错过今年的考试,只能等后年了。二人基础扎实,若是中了秀才最好,若是不中,到后年再考也不晚。
二月份县衙张贴告示,通知考生三月初一举行县试。考生连续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就能获得秀才的功名。
三月初一,庄绍耀和沈绍祖像春游似的参加了县试,分外轻松。
县试是科举之途中最简单的一场考试,而且评卷官江知县评卷原则是只要文辞通,能过就过。
前十几年,汝县没有专门的考棚,就在县衙里举行县试,据说还有小贩挑着担子在里面卖吃的喝的,整个考场都是乱糟糟的。
县试连考五场,只要前面一场考中,就取得了参加府试的资格,后面的考试也不用参加了。
不过,考生们为了保险起见,第一场考中后,也会继续参加后面的考试。
汝县宾兴资助了县试的卷烛费用,因而庄绍耀与沈绍祖等人不像其他县的考生一样还要交一二百文买卷子才能入场。
早上,庄绍耀与沈绍祖进了考场,下午出了考场。傍晚,江知县就派人张贴长案,庄绍耀与沈绍祖均在第一场取中。
两人又参加了第二场的复试,又中。
县试考中本在情理之中,夫子和兄长只鼓励二人几句,又让他们去准备比县试难度更大的府试。
全开封府通过县试的考生汇聚在府城,争夺一张仕途的入场券。 ↑返回顶部↑
杨冰云道:“纵然夫妻不睦,但也有公婆怜惜,后半辈子也能过去。我曾听闻一家,上到公婆下到夫婿一致虐待新妇,致使其出嫁不到两年就绝望自杀。”
“老爷曾说庄大相公是正派人,苏姐姐我也见过,是一位再和煦不过的太太。晚上,我私底下探探老爷的口风。”杨冰云道。
阿宝笑道:“你想未雨绸缪,我必助你。若是生了男孩,看我如何笑你杞人忧天。”
杨冰云笑道:“要是男孩,我等你的姑娘。”
晚上,袁翰林回来,杨冰云说了自己的打算。袁翰林不知为何被杨冰云带的认为她腹中的孩子就是女孩,思考半响。
庄家虽门户低,但却是清白的耕读人家,兄为进士,弟为举人,又有一个小的,瞧着也不是凡俗之才,家族一派蒸蒸日上的场景,倒也能配得上。
“也可以。苏山长是个妙人,庄绍光为人正直,不失为一桩好姻缘。”袁翰林道。
万事俱备,只待杨冰云腹中孩儿出生。
阿宝也抽空回去一趟,探了大嫂的口风。
苏蕙仙对杨冰云的印象尚可,且父亲与袁翰林关系融洽,道:“我是愿意的,只是孩儿尚未出生,若真是女儿,我与夫君去信,言明此事,若是男儿……且罢了。”
阿宝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冰云她是被袁家大小姐的事情吓怕了,看重咱家家风清正,大伯子和大嫂你为人慈爱正直,不是那等轻狂的人家。”
苏蕙仙闻言笑起来道:“咱们庄户人家只晓得为人要对得起天地和良心而已。”
从此后,苏蕙仙和苏山长待袁翰林一家更多了几分亲密。杨冰云和阿宝原先对生女的担忧,变成了期盼。
真是奇哉怪哉!
在庄绍耀不知道的情况下,一桩可能的联姻在他的眼皮底下展开,但此时的他也顾不得这些了。
他和沈绍祖要去参加今年的童生试。
夫子劝他们道:“你们去参加也好,提前感受考场的氛围,免得到了后年正式参加考试紧张。”
明年不是院试年,错过今年的考试,只能等后年了。二人基础扎实,若是中了秀才最好,若是不中,到后年再考也不晚。
二月份县衙张贴告示,通知考生三月初一举行县试。考生连续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就能获得秀才的功名。
三月初一,庄绍耀和沈绍祖像春游似的参加了县试,分外轻松。
县试是科举之途中最简单的一场考试,而且评卷官江知县评卷原则是只要文辞通,能过就过。
前十几年,汝县没有专门的考棚,就在县衙里举行县试,据说还有小贩挑着担子在里面卖吃的喝的,整个考场都是乱糟糟的。
县试连考五场,只要前面一场考中,就取得了参加府试的资格,后面的考试也不用参加了。
不过,考生们为了保险起见,第一场考中后,也会继续参加后面的考试。
汝县宾兴资助了县试的卷烛费用,因而庄绍耀与沈绍祖等人不像其他县的考生一样还要交一二百文买卷子才能入场。
早上,庄绍耀与沈绍祖进了考场,下午出了考场。傍晚,江知县就派人张贴长案,庄绍耀与沈绍祖均在第一场取中。
两人又参加了第二场的复试,又中。
县试考中本在情理之中,夫子和兄长只鼓励二人几句,又让他们去准备比县试难度更大的府试。
全开封府通过县试的考生汇聚在府城,争夺一张仕途的入场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