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这番暗示,是要提携薛龄君的意思,薛龄君心领神会,拱手道:
  “多谢王爷。”
  他没忘记自己今天来找襄王是要做什么,顿了顿,又道:“王爷,其实我今日来,是有一事要报。”
  “你说。”襄王今天心情不错,很爽快道:
  “有什么要紧事么?”
  “王爷前段时间让我去探探那马夫的底细,我已经探知清楚了。”
  薛龄君说:“这人原是青州人,其父为一茶商,家中原先富过一阵子。后其父经商失败,家境败落,他便被一家人所收养,改名武思忧。后来青州遭遇百年一遇的水患,家中房屋皆被冲毁,一家人无处可去,便逃亡最近的云城,在路上,父母与弟弟皆感染瘴气而亡,他原本病重,却意外被如今的娘子所救,侥幸活了下来。”
  “哦?此人身世竟如此坎坷。”
  襄王唏嘘:“那他们在云城呆的好端端的,如何会来京城?”
  “说是来寻亲。”
  薛龄君说。
  “原来如此。”襄王说完这句话才反应过来:
  “他........有娘子了?他成家了?!”
  “对。”薛龄君说:“我观察了他这段时间,他本性不坏,对郡主也并无那样的心思,而且似乎与家中的娘子颇为恩爱,我与他相熟之后,他便放下戒备,与我提起家中事,言语间屡屡提起他家娘子是如何如何贤惠美貌,对自己已经娶妻之事并不遮掩,若是他存心想要攀龙附凤,约莫不会如此大张旗鼓地将自己的娘子展露人前。”
  “那琼华此番便是痴心错付了。”襄王踱步坐回圈椅上,掌心摩挲着把手,道:
  “那此人功夫如何?你试过了吗?”
  “试过了,功夫不错,若参加武举,最差,也应该能得二甲的名次。”薛龄君回忆。
  “也是,若是功夫不好,当初就不可能从贼人手里救下琼华。且你瞧人的眼光一向不差,我相信你。”襄王拍了一下把手,似乎是下定了什么决心:
  “也罢,那我就不去见他了,直接给他写一封举荐书,让他去参加武举罢。”
  薛龄君很上道:“王爷慧眼识珠。”
  襄王道:
  “他愿意豁出命救我儿,说明此人忠心;能从贼人手里救下,说明功夫不错;又没有挟恩图报,意图以此蛊惑琼华,说明此人对他的娘子坚贞。这样的人,想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言罢,襄王就招手让人上前来磨墨,拿起了毛笔,道:
  “文宣,辛苦你到时候将这封举荐信交给武科院,顺便传个话,让那个武......武什么来着的去参加武举。”
  薛龄君道:“愿为王爷分忧。”
  一炷香之后,薛龄君拿着那封举荐信走出了书房。
  梁琼华已经站在门口等了好久了。
  他似乎是提前知道了什么风声,见薛龄君出来,兴冲冲地提起裙摆走过去,道:
  “父王是不是答应举荐武思忧去参加武举了?”
  “王爷答应了,还托我转交举荐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