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1 / 3)
“不管咱们厂能不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盈利,其实,一个学校跟三个学校,都没什么区别。”
挣钱多的时候,一万块和三万块,对百味来说,真的就是小钱。
挣钱少、甚至濒临破产的时候,省出来的这两万块钱,也绝对没法儿让百味起死回生。
当然,后面的这种假设,听起来不太吉利,刘东就没有把话说透。
“那就尽快找这三个学校的人,约到一起,聊聊这事儿吧!但是,一定要确保,拿到奖学金的,是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拿到助学金的,也必须是家里确实困难的学生,否则,我们百味有权利随时撤回这笔钱!”
梁万上辈子读大学的时候,就碰见过拿国家助学金的人、一年里换了两台苹果手机这样的情况。
上辈子的事情已经没法儿改变,可这一回,梁万还是希望,设立奖助学金的事情,能从一开始,就划出一条底线来。
第142章
◎更新◎
果不其然,百味方便面厂分别在市一中、食品厂附小、纺织厂附中设立奖助学金的事情,在安城引起了一阵轰动!
国家是在1986年开始实行义务教育的,也就是说,在此之前,一个家庭想要送孩子去读书,就必须先攒够书本费和学杂费。
这对孩子少的家庭来说,问题不大;可对于那些生了五六个家庭的孩子来说,负担不可谓不沉重。
而现在,如果他们的孩子能够得到百味的奖助学金,不管有多少钱,对整个家庭而言,无疑都是得到了一丝喘息机会的。
当然,督促孩子开学以后必须好好学习、把成绩提上去、拿到百味的奖助学金,这只是一部分家长。
更多的人,关注的倒不是他们家孩子能不能争气、拿到奖助学金,而是——
天爷啊!谁能想到,去学校读书,还能有钱拿呢?
甭管多少钱,也甭管百味方便面厂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奖助学金,至少,人家是实打实地办事儿了!
于是,在安城,百味方便面厂早已趋于平稳的销量,突然迎来了一阵儿疯涨!
大家的想法其实并不难猜,自己家的孩子不一定能在这件事情中受益,可总有亲戚家、朋友家的小孩儿在这三所学校里吧?
反正是要买吃的,买什么不是买呢?支持下百味方便面厂的生意,权当是他们也变相地替安城中小学生拿奖助学金,略尽绵薄之力了!
梁万、刘东和卢海风决定设立奖助学金的时候,就已经对外界的反应有所预料,所以,当安城日报的记者找过来时,三人并没有打磕绊,立刻就应下了采访的事情。
只不过,这一次,代表百味方便面厂接受采访、出现在报纸上的人,变成了刘东!
别误会,可不是刘东和卢海风专门找梁万表达了不满,事实上,这个建议还是梁万最先提出来的呢。
“百味是咱们三个人的心血,每个人都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像上报纸这样光荣的事情,当然也得咱们仨轮流着来了!”
梁万并不希望自己每次都出现在报纸上、掩盖住他们俩的光芒。
相比之下,他更希望的是,他们仨都能被外面的人看到,而不是说,在别人看来,刘东和卢海风都是他的“小弟”。
“对了,还有件事,咱们百味现在风头正盛,虽然说这两年严打,但习惯了小偷小摸、不劳而获的人,肯定只是暂时把自个儿的心思给藏起来了。”
“百味方便面厂能赚钱,指不定就有人因为奖助学金的事儿盯上咱们厂、铤而走险一回呢,总之,绝不能把安全的希望寄托在那些人都能做到清醒理智上面。”
“所以,这段时间,让保卫科的人辛苦下,三班倒,在厂里巡逻的时间也不要一成不变,免得被人摸了底、找到可趁之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