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振平自个儿心里有数就行,你是当舅舅的没错,但是,亲爹妈有时候都不一定能犟过孩子呢,你就别操那么多心了!”
  “决定是他自己做的,以后的日子,不管过得好不好,都该由他自己来承受!”
  韩老爷子和余秀芳这辈子就三个孩子,无论哪一个,都是他们割舍不下的,但如果真要排出个一二三来,长子无疑算是他们的“心头肉”了。
  但,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儿女是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成不成器,爹妈总归都是没法儿彻底放心的。
  可是,到了孙辈儿这里,那肯定是要隔上一层了。
  在这么多孙辈儿当中,也就只有韩菁,才能得到他们的偏爱。
  至于外孙徐振平,一直在县城生活,也就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跟着闺女女婿来家里坐坐,顶多住几天。
  相比之下,老两口的感情不深,态度自然就换成“尊重他人命运”咯!
  虽说韩学礼的行事作风,有时候真的像古代一家之主、一族之长,总觉得自己作为大家长、身上就是背负着对弟弟妹妹、乃至侄子外甥的某种责任义务。
  可这种行事作风,是因为小时候在私塾读过几年书才养成的,而非天生如此。
  说句实在话,谁会真的是天生劳碌命呢?
  所以,听见父母这样说,韩学礼心里松了一口气,也就暂且把这事儿撂到一边去了。
  至于以后徐振平想帮他媳妇儿转正或是换工作的时候,如果碰了壁、再来向他寻求帮助,韩学礼想,还是到什么时候、再说什么话吧!
  他又不会分身术,想得太多太远,还不得累死自个儿啊?
  奶粉厂是食品厂的分厂,从宣布会在红旗公社建厂时起,就吸引到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有附近公社、大队的人,脑子灵光,已然想到了招工的事儿,眼巴巴地盯着驻守奶粉厂、负责建厂相关事宜的周明同志,试图从他口中撬出关于招工条件的消息,哪怕只是一丁点儿。
  有红旗公社的领导班子,一个个严防死守,恨不得连只蚊子都挡在周明同志三米之外的地方,以免被其他公社的人挖墙脚、让这桩天大的好事儿泡汤。
  食品厂内部,同样是人心浮动,有人在想,如果之后调到奶粉厂,有没有可能升上两级,也有人在想,如果调到红旗公社去上班,厂里会不会给出什么补偿。
  甚至连在红旗公社和其他公社插队下乡的知青们,也有自个儿的小心思——
  招工通知还没贴出来呢,这就说明,招工条件,还有可以商量的余地,那是不是能给家里捎个信儿、让家里帮着想想办法?
  别的不说,只要允许知青们参加奶粉厂的招工考试,以他们人均初中、甚至高中的文化水平,超过这些社员、成功进厂、当上工人,那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事儿?
  韩学礼就是顶着这样的压力、一直在推进奶粉厂建厂工作的。
  同时,为了确保奶粉厂刚建成时、有足够的原材料投入生产、也让工人们能够尽快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他还顶着压力,提出和凤阳沟等生产大队提前签订合同。
  食品厂可以借钱给各生产大队,由他们去购买牛犊、饲料等,在奶牛进入产奶期后,奶粉厂将会以合理的价格收购鲜牛奶。
  这样一来,无疑就解决了各生产大队资金不足、无法找对销路的困境。
  食品厂一下子借出这么大的一笔钱,韩学礼作为提议者,自然是要对此负责的,好在,如今奶粉厂即将建成,他所做的一切,也到了可以收获成果的时候!
  “奶粉厂后天早上八点,会对外张贴招工通知,菁菁,小万,你们俩要是有朋友还没找到工作,可以过去试试!”
  刚回家,韩学礼就抛出了这么个消息来。
  今年,知青下乡政策又有了新的变动,从没有工作的未婚适龄青年都要插队下乡,变成了一家只允许留一个孩子在城里。
  现在,除了极少数,哪一家不是动辄三五个孩子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