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么要紧的事儿,还是两家单位合作的,其中需要坐下来慢慢商议的细节不计其数,两家单位的一把手握个手、一拍脑门儿就决定好了?怎么可能?这又不是过家家!
  自然,直到梁万从贵市回来,韩菁都还在为着这件事奔波忙碌呢。
  同事们挺会给她戴高帽,韩菁自己心里也憋着一股劲儿,于是,一天两三回地往食品厂跑,弄得刚进食品厂保卫科的人都已经认识她这张脸了。
  天气渐渐热起来,早晚还要穿得厚一点儿,大中午那会儿,却已经晒得人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韩菁骑车去食品厂,也不可能为了躲避大太阳、特意挑时间去,所以,回到家的时候,往往都已经被晒得脸色泛红了。
  梁万看在眼里,可惜,他没那个手艺,只好趁着郊区有农村大集的时候跑过去,买了六顶草帽回来。
  第40章
  ◎更新◎
  草帽是手工编织的,有一顶,因着大爷的别出心裁、在帽檐处加了几朵不知名的小野花,并不显得土气。
  毋庸置疑,这是梁万特意买给韩菁的!
  不过,虽说买草帽、是因为看见他媳妇儿被晒着了才想起来的,但梁万的行事风格可是“人人有份儿”。
  韩老爷子当即就戴上了新帽子,同时,心里也在想着,过两天出去钓鱼的时候,可不能忘记戴着。
  人这一辈子,年轻的时候比家境,中年的时候比工作、比对象,到了老年,能用来做比较的,可不就只剩下儿孙了吗?
  韩菁不是那种心细如发的姑娘,反倒是梁万,由于在现代的生活经历,时而会有些贴心之举、令人惊讶。
  昨个儿,余秀芳刚顺嘴说了句,又想吃春饼了,今天,梁万休息,直接就给安排上了。
  吃春饼,是立春时节的饮食风俗之一,多是东北、华北地区的人遵从这一习俗,在安城倒是不多见。
  余秀芳的爷爷奶奶就是从东北逃过来的,受长辈们的影响,她嫁进韩家这么多年,几乎每年立春前后的时候都要做一回春饼的。
  当然,比起薄可透光的春饼,韩家人更愿意把余秀芳做出来的东西,称为加大版的饺子皮儿,没办法,以她和面的功力,再擀薄一点儿,这“春饼”就要破了。
  也正是因为前些天尝过了奶奶的手艺,今天,梁万才选择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他也不大擅长做面食,最后,只好仿照着简易版烤鸭卷饼的做法、先擀饺子皮、在饺子皮上刷一层油、摞在一起擀开、而后上锅蒸熟即可。
  虽说做法偷懒了点儿,但做出来的成品却是相当不错,至少,围观了半天的韩老爷子总算放下了那颗悬着的心。
  梁万做了道凉拌菠菜,用豆芽、韭黄、粉条这些,炒了道合菜,最后,又出去买了一只片好的烧鸡回来,为此,还多掏了三毛钱的“加工处理费”。
  鸡肉蘸着鲜甜的酱料、配着葱丝和黄瓜丝,用薄薄的春饼裹上,咬一口下去,各种滋味、尽在口中。
  饭桌下,韩菁朝着梁万竖起了大拇指,她觉得,梁万也就是吃了没能从小学艺的亏,要不然,以他的天赋,去国营饭店当个大师傅,也是绝对没问题的。
  “媳妇儿,明天我打算去趟郊外,看能不能摘点儿野菜回来,要是找着荠菜了,咱们明天吃荠菜鸡蛋馅儿饺子,你觉得怎么样?”
  梁万自认为不是个勤劳的人,单位给放了两天假,如果是上辈子,他绝对可以整整两天、闭门不出的。
  可谁让六十年代没有手机玩呢?梁万再能睡,也不可能把两天的时间都用来睡觉,那就只能想法儿给自己找点儿乐子了!
  摘野菜,是梁万灵机一动的想法,六十年代的野菜,应该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吧!
  韩菁迟疑了下,问道:“你认得荠菜长什么样儿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