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她终于站在假山顶上时,夜风拂过她的鬓角,她只觉视野开阔,心情舒畅许多。
  举目望去,视线越过自家院墙,可以看见远处皇城巍峨的轮廓。
  在这玉京城里,最高的就是皇城,最不可攀越的,也是这高耸而雄伟的皇城。
  何年将手指搭在皇城的檐角上,轻呼了一口气,“比起月亮,皇城还是好摘得多......”
  皇城内的垂拱殿中,庆帝正将手中的酒盏狠狠掷在地上。鎏金酒盏撞在玉阶上,发出清脆的碎裂声。
  “朕想做个明君!”他踉跄着站起身,龙袍袖口沾着酒渍,“想做个让史官称颂的仁德之君,这有什么错?!”
  他的怒吼在空荡的殿中回荡,“为何满朝文武,偏要逼朕做那独断专行的昏君?”
  侍立的太监们跪伏在地,瑟瑟发抖。月光透过十二扇雕花窗棂,将天子的身影投在墙上,那影子扭曲得不成人形。
  宋檀一袭靛青太监服,俯身拾起地上的碎瓷片,步履轻缓地走到庆帝身侧。
  “陛下,”他声音温润如玉石相击,“臣幼时读书,听闻先贤有训:主家若太过宽厚,刁奴便会得寸进尺。”他指尖轻抚过瓷片锋利的边缘,“如今朝堂之势,亦是如此。”
  庆帝恼怒道,“太后仗着有先帝御赐的九凤杖,如今又寻回周佑宁这个亲侄,越发不将朕放在眼里。朕已经发落了宋家,她竟敢在晨省时质问库银案,这分明是让朕难堪......民间那出《碧血丹心录》的戏文,更是内涵朕与宋家沆瀣一气......”
  “陛下明鉴。”宋檀将茶盏轻轻放在案上,袖间沉水香暗涌,在烛火摇曳中氤氲开来。
  “《礼记》言‘妇人无外事’。太后虽贵为国母,终究是深宫妇人,岂能妄议朝政?先帝赐杖,原为表孝道,非为干政之凭。而今太后以杖问政,已是僭越。”
  “至于周小郎君......后宫重地,除陛下外,岂容外男随意行走?若传出侍卫秽乱宫闱的风声......”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周小郎君还如何自处?又有何脸面留在后宫?”
  他适时收声,留白处更显深意。
  “卿此言......”庆帝喉结微动,原本恍惚的双眸渐渐聚焦。
  见庆帝神色微动,宋檀近前半步,玉簪在烛光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
  “陛下,太后一届深宫后妇,何足为患?除去周佑宁这个外戚,再以尽孝之名,为慈宁宫多添些伶俐的宫人。晨昏定省,侍药奉膳,如此周全照料,太后自然颐养天年,不再为俗务所扰。”
  不等庆帝作答,宋檀自行领命道,“昔年汉室有‘长信宫’旧事,前朝亦有‘仁寿宫’典故。陛下以孝治天下,臣愿亲自挑选稳重懂事的宫女,必使太后起居无忧,陛下亦无后顾之忧!”
  “至于郭御史之流......”宋檀唇角微扬,眼中寒芒乍现,“不过是欺陛下仁厚。《尚书》有云‘惟辟作威,惟辟作福’。而今朝臣们仗着陛下宽厚,竟敢妄议天家,此风断不可长......”
  他忍着身下剧痛,伏跪在地,含泪道,“陛下,宋家对陛下一片忠心,宋氏合族愿献出全部家财,助陛下扩建皇城司。待皇城司耳目遍布朝野,则百官奏章未呈而陛下先知,群臣私语方起而天听已闻。届时......”
  他忽而抬头直视庆帝,“那些妄议天家之人方才知道,谁才是这天下的主人!”
  【作者有话说】
  入V前偶尔有榜,却几乎不涨。入V后一路无榜,点击不涨收藏不涨,所幸末点还算稳,全靠热爱和对读者负责撑着写。写完发文最近阅读根本不显示有更新,自己刷了十几遍,目录也不显示最新一章的标题,晋江挣得钱到底拿去干啥了?为啥这么不智能?还有那个听书软件,听完一章就卡顿,深夜崩溃发疯无能狂怒
  第118章
  ◎一个内侍◎
  寅时三刻,将军府内灯火通明。
  二十四名尚宫局女官,踏着细碎的步子鱼贯而入。鎏金铜盆中热气氤氲,鸾凤缠枝镜台映着烛光。
  何年端坐镜前,任由她们为自己梳妆。
  她一身正红织金云纹缎翟衣,华贵衣料上以金线绣制的孔雀翟鸟,每一根羽毛都缀满细小的珊瑚珠,在烛火下泛着粼粼金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