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等其他人提出质疑,郭路立刻解释道,“当日圣上命皇城司彻查谣言源头,确证乃北梁暗探所为。然谣言中虚实相间,‘李寺卿府藏金砖墙’,却是被证实的事实。老臣之前还以为,这是北梁人增加其他谣言真实性的做法,现在想来,此事恰恰暴露了宋居珉与北梁的微妙关系。”
  “宋居珉多年来被北梁以‘塑雪’一事勒索财物,早已不堪重负。此番他铤而走险构陷萧家,意图摆脱北梁控制,却不想此举激怒了北梁。北梁故意泄露金砖一事,既为报复宋相背约,更是给他一个严厉警告。”
  说到此处,郭路厉声道,“而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宋相近来屡次为北梁三皇子开脱!三皇子意图毒害太后,满朝皆知,唯独宋相处处维护。这般鞠躬尽瘁的姿态,诸位大人都是亲眼所见,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韩焘断喝道,“荒谬!郭御史这番推论,全凭臆测,可有实证?所谓‘塑雪’勒索、‘背约警告’云云,不过是你穿凿附会之词!”
  庆帝听着下面纷杂的争吵声,脑子乱糟糟的。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被宋居珉这个老狐狸算计了。
  登基之初,北梁使臣便送来密信,索要五百万两封口费,否则就要公诸‘塑雪之战’的真相。
  那时宋居珉跪在御书房,声泪俱下地陈情,“老臣为助陛下登基,前前后后打点各方已耗银千万两之巨。如今实在力有不逮,恳请陛下从国库暂调二百万两应急。剩余三百万两,宋家愿倾囊相助。”
  庆帝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现在想来,一个随手就能用九十九块金砖行贿的世家,怎会拿不出区区二百万两?
  宋居珉分明是怕自己这个皇帝,在危急关头弃车保帅,才故意将国库拖下水!
  “好一招拉君王同谋的算计...“庆帝在心中冷笑。
  那纸‘内承运库’的手谕,那支深夜从密道运银的队伍,如今都成了悬在头顶的利剑。若北梁之事败露,满朝文武只会看到:是天子动用了国库银两资敌。
  他这位九五之尊,早已和宋家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
  庆帝略显疲惫地抬手,“郭卿所言,确实多属推测,不如先交由皇城司...”
  话未说完,郭路已凛然打断,“陛下!这些白银就是铁证!”
  他双手奉上账册,声震殿宇。
  “陛下,臣详查库房,这些私银数量约莫两百万两白银,且年号皆印有‘元昭二十二年’印记,恰是陛下龙诞之年!”
  庆帝听到‘元昭二十二年’,又听到‘陛下龙诞’几个字时,瞳孔简直*经历了一场地震,喉头也不自觉地收紧。
  他万万没想到,当年命宋砚夜搬库银,这个度支判官,竟特意选了年份如此特殊的官银——恰恰是自己出生的那一年。
  这其中的暗示,简直昭然若揭。
  郭御史郭路继续陈词,“正因年代久远,户部历来只核查月度、季度及年度的银两进出,从不会查验数十年前的库存。这才是库银失窃多年却能瞒天过海的关键!”
  “而老臣之所以察觉到异常,乃是亲验库房时发现,本应同其他箱子一样积尘才对,这些元昭年银箱竟纤尘不染!箱底更有新近搬运的划痕!这只能说明...”他目光扫过群臣,“这些银子,是近日新搬进来的...”
  郭路迎着庆帝阴鸷的目光,挺直腰板朗声道,“陛下,老臣有三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他竖起第一根手指,“这两百万两私银既是新近入库,那真正的元昭二十二年的官银去向何方?如此巨量库银,如何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
  第二根手指随之竖起,“如此庞大的运银工程,本该惊动整个皇城,为何竟无人察觉?普天之下,谁有这般通天手段?”
  他眼睛里含着困惑,“真正的官银是怎么运出去的?现在的私银,又是如何运进来的?”
  “臣听闻宫禁之中暗藏一条密道,其长约二十四丈,宽可容双人并行,高度足以让成年男子直立行走。此暗道内设排水暗渠,壁上凿有放置灯盏的壁龛,据传前朝末帝正是借此密道逃出宫禁,避过了叛军的屠刀。”
  郭路话锋一转,令庆帝心中格外不安。
  果然,他咄咄逼人道,“据臣所知,这条暗道只有当朝天子,才知道暗门藏于何处?若是库银当真经由宫禁密道转挪,那这等唯有历代君王才知晓的宫闱机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