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2 / 3)
祝余听了沉默片刻,有些不确定地问萧持钧:“帝京乱了,你说,潮生门能安生到几时?”
肉行的人传来消息,说是京中内乱不止,他们已悉数撤出城,正往蜀地来。
听懂她的言下之意,萧持钧停下脚步,弯下腰,与祝余的视线齐平:“蜀地偏僻险峻,能保一时安定,若世道乱了,”他顿了顿,而后像是下定了决心:“我们回北境。”
祝余注视着萧持钧的双眼,眼睫轻眨,想起前世最后领兵入京的离王。
若是北境也乱了呢?覆巢之下无完卵,他们又能避到哪里去?
她动了动唇,没再说什么。抬起手,蹭了蹭萧持钧的鼻尖,笑了笑,也没应他的话,只低声说:“走吧。”
月明星稀,林中时不时还有些虫鸣和蛙叫,夜风吹拂,萧持钧一手提灯,一手牵着祝余,两人在夜色中徐徐向前,祝余轻轻闭上眼,感受风扑在脸上的凉意,将心下的忧虑强压下去。
半月后。叶玄回山,带回来一张名册。
上面是五日后要上山进书堂的第一批孩子,一共十五人。不算多,但也不少了,比祝余预料的要多些,她问叶玄是怎么说服孩子的父母的。
他正大口大口喝着茶水,这一趟可去的够久,累得够呛,等喝够了,他才摆摆手,有些得意地跟祝余传授:“除去有几户愿意让孩子念书的,其他家我就同他们讲,好歹山上管饭,还不要钱。农忙了书堂还有田假,不会耽误孩子回家。”他说着便摇了摇头,“好说歹说呢,总算是说动了些,没让你这书堂白费。”
祝余给他添了些茶水,“有劳叶叔了,黄叔在灶房给你留了菜,先用饭吧!”
五日后,祝余领着人下山接人,还没到村口,便看见了一群孩子,背着小包袱,正踮着脚眺望。
她细细瞧了瞧,看见了靠后被挡着的四个女娃娃,心下松了口气,叶玄昨夜还叮嘱她,若是没见着女娃娃便去各自家中再走一趟,怕家里人忽然变卦将人扣下。
一行人排着队上山,山道狭窄,祝余等人走在外侧,看顾着孩子们,她肩上背着几个孩子的包袱,轻飘飘的。
等路程过半,孩子们便有些气喘,日头真好,晒得脸上红扑扑的,祝余拧开水囊分给大伙儿,走在最前面的是个小丫头,她掏出帕子给她擦了擦脸,问道:“要不要姐姐给你背?”说着指了指孩子身上的布包袱。
小丫头摇了摇头,怯怯地说:“我不累。”
祝余又揉了揉她的脑袋,问她:“叫什么名字?”她热得呼了口气,乖巧答道:“春桃,吴春桃。”
看着比张玉娘大些。祝余走在她身侧,替她遮去旁侧的日光,春桃的步子迈得很稳,手攥着包袱的系带,过了一会儿,察觉到祝余在为她遮阳,她侧过头偷偷看了看祝余,而后一点一点伸出手,牵住了祝余的手,自顾自地开心了一会儿。
等到了山门口,孩子们坐在石块上暂歇,春桃的胆子大了些,窝在祝余的怀里喝水,祝余替她将包袱解下来,小孩背上被汗洇湿了一片,春桃像是意识到了,仰起红扑扑的脸颊来看祝余,有些不好意思。
黄昏时分到了议事堂,隔着长阶,崔南山竟是亲自出来相迎,孩子们背回了自己的小包,祝余等人缀在后边,目送他们往上走。
崔南山嘱咐了几句,青岚将准备好的书箱分下去,由潮生门的弟子们送孩子们去学舍,黄老汉准备了些饭菜,正等着他们。
小春桃被牵着,走时还有些忐忑地回过头看了祝余好几眼,祝余朝她招招手,她便露出个笑脸,乖乖地跟着师姐走了。
叶玄说,让他们管潮生门的弟子们叫师兄师姐。
祝余看着春桃,忽然想起了什么,又拎了个书箱,往议事堂西边去。
推开院门,决明正在收拾院子里桌上的碗碟,祝余往里去,门没关。她绕过屏风,看见了趴在地上撅着屁股玩布老虎的小孩。
忍不住轻笑了声,被小孩听见,顿时抬起头来看她,祝余便蹲下身,将她抱起来,蹭了蹭她的脸颊:“小宝在干什么?”
这是那夜在苍梧山附近带回来的孩子,有些痴傻之症,陆陆续续许多大夫都来看过,均束手无策,青岚说是被吓着了。在潮生门养了些日子,不哭也不闹,喂饭也吃,只是一直不肯开口说话。
因着不知她的名姓,十三月便一直小宝小宝地叫着,日子久了,小孩便对这个称呼有了点反应。
听见祝余叫她,她伸出手一巴掌轻拍在祝余脸上,发出清脆的一声响。
祝余愣住,有些没反应过来,而后便看着她将头靠过来,将脸颊热乎乎地贴在自己脸上。 ↑返回顶部↑
肉行的人传来消息,说是京中内乱不止,他们已悉数撤出城,正往蜀地来。
听懂她的言下之意,萧持钧停下脚步,弯下腰,与祝余的视线齐平:“蜀地偏僻险峻,能保一时安定,若世道乱了,”他顿了顿,而后像是下定了决心:“我们回北境。”
祝余注视着萧持钧的双眼,眼睫轻眨,想起前世最后领兵入京的离王。
若是北境也乱了呢?覆巢之下无完卵,他们又能避到哪里去?
她动了动唇,没再说什么。抬起手,蹭了蹭萧持钧的鼻尖,笑了笑,也没应他的话,只低声说:“走吧。”
月明星稀,林中时不时还有些虫鸣和蛙叫,夜风吹拂,萧持钧一手提灯,一手牵着祝余,两人在夜色中徐徐向前,祝余轻轻闭上眼,感受风扑在脸上的凉意,将心下的忧虑强压下去。
半月后。叶玄回山,带回来一张名册。
上面是五日后要上山进书堂的第一批孩子,一共十五人。不算多,但也不少了,比祝余预料的要多些,她问叶玄是怎么说服孩子的父母的。
他正大口大口喝着茶水,这一趟可去的够久,累得够呛,等喝够了,他才摆摆手,有些得意地跟祝余传授:“除去有几户愿意让孩子念书的,其他家我就同他们讲,好歹山上管饭,还不要钱。农忙了书堂还有田假,不会耽误孩子回家。”他说着便摇了摇头,“好说歹说呢,总算是说动了些,没让你这书堂白费。”
祝余给他添了些茶水,“有劳叶叔了,黄叔在灶房给你留了菜,先用饭吧!”
五日后,祝余领着人下山接人,还没到村口,便看见了一群孩子,背着小包袱,正踮着脚眺望。
她细细瞧了瞧,看见了靠后被挡着的四个女娃娃,心下松了口气,叶玄昨夜还叮嘱她,若是没见着女娃娃便去各自家中再走一趟,怕家里人忽然变卦将人扣下。
一行人排着队上山,山道狭窄,祝余等人走在外侧,看顾着孩子们,她肩上背着几个孩子的包袱,轻飘飘的。
等路程过半,孩子们便有些气喘,日头真好,晒得脸上红扑扑的,祝余拧开水囊分给大伙儿,走在最前面的是个小丫头,她掏出帕子给她擦了擦脸,问道:“要不要姐姐给你背?”说着指了指孩子身上的布包袱。
小丫头摇了摇头,怯怯地说:“我不累。”
祝余又揉了揉她的脑袋,问她:“叫什么名字?”她热得呼了口气,乖巧答道:“春桃,吴春桃。”
看着比张玉娘大些。祝余走在她身侧,替她遮去旁侧的日光,春桃的步子迈得很稳,手攥着包袱的系带,过了一会儿,察觉到祝余在为她遮阳,她侧过头偷偷看了看祝余,而后一点一点伸出手,牵住了祝余的手,自顾自地开心了一会儿。
等到了山门口,孩子们坐在石块上暂歇,春桃的胆子大了些,窝在祝余的怀里喝水,祝余替她将包袱解下来,小孩背上被汗洇湿了一片,春桃像是意识到了,仰起红扑扑的脸颊来看祝余,有些不好意思。
黄昏时分到了议事堂,隔着长阶,崔南山竟是亲自出来相迎,孩子们背回了自己的小包,祝余等人缀在后边,目送他们往上走。
崔南山嘱咐了几句,青岚将准备好的书箱分下去,由潮生门的弟子们送孩子们去学舍,黄老汉准备了些饭菜,正等着他们。
小春桃被牵着,走时还有些忐忑地回过头看了祝余好几眼,祝余朝她招招手,她便露出个笑脸,乖乖地跟着师姐走了。
叶玄说,让他们管潮生门的弟子们叫师兄师姐。
祝余看着春桃,忽然想起了什么,又拎了个书箱,往议事堂西边去。
推开院门,决明正在收拾院子里桌上的碗碟,祝余往里去,门没关。她绕过屏风,看见了趴在地上撅着屁股玩布老虎的小孩。
忍不住轻笑了声,被小孩听见,顿时抬起头来看她,祝余便蹲下身,将她抱起来,蹭了蹭她的脸颊:“小宝在干什么?”
这是那夜在苍梧山附近带回来的孩子,有些痴傻之症,陆陆续续许多大夫都来看过,均束手无策,青岚说是被吓着了。在潮生门养了些日子,不哭也不闹,喂饭也吃,只是一直不肯开口说话。
因着不知她的名姓,十三月便一直小宝小宝地叫着,日子久了,小孩便对这个称呼有了点反应。
听见祝余叫她,她伸出手一巴掌轻拍在祝余脸上,发出清脆的一声响。
祝余愣住,有些没反应过来,而后便看着她将头靠过来,将脸颊热乎乎地贴在自己脸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