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2 / 4)
这些私密之事必然是惠娘招认,那妇人到底出卖了他。
他虽因不愿意信惠娘而欲杀人灭口,但若真听着惠娘出卖自己时,又生出极大恼恨。
那年他欲谋害萧圭,与惠娘合谋。别看惠娘平素不吭声,一旦为冯晋着想,还真想出了个主意。
在萧圭汤酒里添了水银,喂萧圭服食之中,引得萧圭内腹血崩而亡。
其实杀人倒也不难,难的是善后。
不过就像惠娘预想那样,萧圭身死,最后是惠娘替萧圭验身,于是自可遮掩过去。
再然后,萧圭无论下葬还是不下葬,尸首都会进行一些防腐处理。那棺椁之中塞了防腐香料且不提,还要将朱砂水银等物灌入尸首肠胃之中。如此一来,更可毁去尸首之中证据。
一切进行得很顺,可称天衣无缝。就好似上天眷顾一样,一切竟真如计划里一般实行,步步不差。
于是冯晋每每回味,也隐隐有些得意。
他当然没想到,过去这么些时日了,这些旧事竟又被扯了出来。
为什么?怎会如此?他心里也一直都疑,赵昭为何会察觉,然后这位薛娘子又嗅着味儿凑过来。
薛凝此刻则说道:“临江王不止受宫中太医调养身体,还会去青云观求药,每隔三日必会服食一丸丹药。其实这些丹药亦以朱砂、水银等原料炼制而成,原本亦有毒,只不过分量不重,食之不会暴毙。”
大夏贵族对朱砂等物颇为追捧,明知其有毒,但却认定不过分量极用法不对。小儿用的安神汤里有朱砂,大夫又认定此物能安神镇魂。贵族们更笃定由方士炮制后做成丹药能摒除丹毒,固身成仙。
道士们大约也不过是掌握了长期下毒办法,这世上哪有什么飞升成神丹药。
薛凝穿来前,也看过一个类似案例。封建王朝母强子弱,太后摄政,其母故去不过半日,其子亦暴毙。野史众说纷纭,又说其子大约是流连风月场所染上的花柳病,也未必是被其母毒杀。
后掘出儿子尸首,对其验尸,那尸首虽已腐坏,却从其头发中验出生前服食过砒、霜。虽如此,亦不能马上定论,亦有学者提出当时皇宫之中亦有以此入药习惯。后借头发验出是短时间内大量摄毒,方才证明这个小皇帝乃是被毒杀。
故大夏贵族包括临江王萧圭日常也会服食一些慢性毒物,也就是丹药。
“临江王三日服食一颗丹药,案发当日,他正好服下一粒。按青云观道士所言,他服丹药需守规矩,过午不食。到晚上腹内食物已排空,临江王再居于静室,着宽衣,服丹药。”
“等临江王身死,此刻以银针刺入检查。哪怕未服食毒药,因临江王服食丹药关系,银针必然会变颜色。可根据档案记在,检验时银针却并无异色。”
“那便是替临江王验身之人说谎作假,就是那位医女惠娘。”
“那便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惠娘在说谎。”
“本该有的东西却是没有,惠娘如此遮掩,只能说明她心虚,说明她和这件事有关。”
瞄准惠娘之后,查案方向变化,能问出东西便多了。
譬如之前,查案只排查跟太子有矛盾之嫌疑人。而今问及惠娘,问惠娘私底下如何。便有人提及惠娘私生活,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亦有人留心八卦,留意惠娘的私生活。
惠娘私下跟一男子来往,有人见惠娘面颊红粉绯绯离开书室,再后来现身的却是冯三郎。
冯晋厉声:“牵强之极!”
他口里说牵强之极,心内却知晓自己已然跑不掉。
冯晋眼里亦禁不住流淌一缕的凶意。
他虽是第一次见到薛凝,却观察得很仔细。薛凝长得挺漂亮,又透出一股子聪明劲儿,也许正因如此,裴无忌十分喜爱这位薛娘子。
冯晋跟薛凝不熟,可认识裴无忌却有些日子了,知晓裴无忌幸喜张扬,是个爱出风头性子。可裴无忌却容得薛凝分析案情,他自己一边不吭声,没抢这个风头。 ↑返回顶部↑
他虽因不愿意信惠娘而欲杀人灭口,但若真听着惠娘出卖自己时,又生出极大恼恨。
那年他欲谋害萧圭,与惠娘合谋。别看惠娘平素不吭声,一旦为冯晋着想,还真想出了个主意。
在萧圭汤酒里添了水银,喂萧圭服食之中,引得萧圭内腹血崩而亡。
其实杀人倒也不难,难的是善后。
不过就像惠娘预想那样,萧圭身死,最后是惠娘替萧圭验身,于是自可遮掩过去。
再然后,萧圭无论下葬还是不下葬,尸首都会进行一些防腐处理。那棺椁之中塞了防腐香料且不提,还要将朱砂水银等物灌入尸首肠胃之中。如此一来,更可毁去尸首之中证据。
一切进行得很顺,可称天衣无缝。就好似上天眷顾一样,一切竟真如计划里一般实行,步步不差。
于是冯晋每每回味,也隐隐有些得意。
他当然没想到,过去这么些时日了,这些旧事竟又被扯了出来。
为什么?怎会如此?他心里也一直都疑,赵昭为何会察觉,然后这位薛娘子又嗅着味儿凑过来。
薛凝此刻则说道:“临江王不止受宫中太医调养身体,还会去青云观求药,每隔三日必会服食一丸丹药。其实这些丹药亦以朱砂、水银等原料炼制而成,原本亦有毒,只不过分量不重,食之不会暴毙。”
大夏贵族对朱砂等物颇为追捧,明知其有毒,但却认定不过分量极用法不对。小儿用的安神汤里有朱砂,大夫又认定此物能安神镇魂。贵族们更笃定由方士炮制后做成丹药能摒除丹毒,固身成仙。
道士们大约也不过是掌握了长期下毒办法,这世上哪有什么飞升成神丹药。
薛凝穿来前,也看过一个类似案例。封建王朝母强子弱,太后摄政,其母故去不过半日,其子亦暴毙。野史众说纷纭,又说其子大约是流连风月场所染上的花柳病,也未必是被其母毒杀。
后掘出儿子尸首,对其验尸,那尸首虽已腐坏,却从其头发中验出生前服食过砒、霜。虽如此,亦不能马上定论,亦有学者提出当时皇宫之中亦有以此入药习惯。后借头发验出是短时间内大量摄毒,方才证明这个小皇帝乃是被毒杀。
故大夏贵族包括临江王萧圭日常也会服食一些慢性毒物,也就是丹药。
“临江王三日服食一颗丹药,案发当日,他正好服下一粒。按青云观道士所言,他服丹药需守规矩,过午不食。到晚上腹内食物已排空,临江王再居于静室,着宽衣,服丹药。”
“等临江王身死,此刻以银针刺入检查。哪怕未服食毒药,因临江王服食丹药关系,银针必然会变颜色。可根据档案记在,检验时银针却并无异色。”
“那便是替临江王验身之人说谎作假,就是那位医女惠娘。”
“那便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惠娘在说谎。”
“本该有的东西却是没有,惠娘如此遮掩,只能说明她心虚,说明她和这件事有关。”
瞄准惠娘之后,查案方向变化,能问出东西便多了。
譬如之前,查案只排查跟太子有矛盾之嫌疑人。而今问及惠娘,问惠娘私底下如何。便有人提及惠娘私生活,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亦有人留心八卦,留意惠娘的私生活。
惠娘私下跟一男子来往,有人见惠娘面颊红粉绯绯离开书室,再后来现身的却是冯三郎。
冯晋厉声:“牵强之极!”
他口里说牵强之极,心内却知晓自己已然跑不掉。
冯晋眼里亦禁不住流淌一缕的凶意。
他虽是第一次见到薛凝,却观察得很仔细。薛凝长得挺漂亮,又透出一股子聪明劲儿,也许正因如此,裴无忌十分喜爱这位薛娘子。
冯晋跟薛凝不熟,可认识裴无忌却有些日子了,知晓裴无忌幸喜张扬,是个爱出风头性子。可裴无忌却容得薛凝分析案情,他自己一边不吭声,没抢这个风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