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接下来,我们要说一说争议最大的第二点,军事薄弱。】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唐的军事实力在安史之乱前是无敌的存在。那都不能叫东亚霸主,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的爸爸。不论是大唐白月光太宗时期的此去安西九千九百里,皆为大唐。还是唐高宗李治时期为唐朝版图最盛,亦或者是他孙子李三郎开元盛世时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先帝的孙子?
  武则天想了一下,李显的第三子李重俊已经出生,那就只能是李旦的孩子了。
  窦德妃的身孕几个月了?
  回太后,产期应该在八月。
  那说不定就是这个了。
  【怎么看,怎么说,都是煌煌巨唐。怎么唯独到了女皇陛下这里,就拉胯了呢?】
  【我认为,这事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客观方面的。初唐时期的战斗力,是有府兵、募兵、蕃兵共同组成的。
  先说府兵。隋唐府兵制脱胎于南北朝时代的西魏北周府兵。当时出于天下分裂的实际情况,府兵制的思路是&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隋唐统一天下后,尽管朝廷扩大了设置军府的范围来保障府兵兵源,但在国家层面的大型征战以及突发的战役中,府兵人数还是不够。
  这一方面是因为隋唐在关陇以外的地区推行府兵制,却都没能解决府兵的基础矛盾均田制下人多地少;另一方面,府兵的职责重心是前往京师轮番宿卫,边关域外的长距离作战对自备军粮的府兵而言消耗过大。所以隋炀帝又单独招募骁果军,唐太宗在征高句丽时也另行征募甲士十万。这部分补充进来的兵员正是人们经常忽略的初唐军事主力募兵。
  除此之外,在唐太宗、唐高宗时代,随着唐朝完成对漠南、漠北及西域地区的统治,上述地区和归附唐朝内迁的游牧部落,如突厥、回纥、吐蕃、契丹等,都成为了唐朝对外征战可以调发的军事力量,统称为蕃兵。蕃兵一般由本部酋长率领参战,而本部酋长都担任唐朝官职。正是在府兵、兵募、蕃兵三者的有效配合下,唐军才创造出了&万里用兵,攻无不克&的煌煌战绩。】
  是这样的没错。
  武则天对于军士这一块也很头疼。京畿地区有大量的权贵,每人家里的店铺田亩都不是小数。可若是做不到均田制,那府兵自然就土崩瓦解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就没能解决人多地少矛盾的府兵系统首先出现了问题。以前朝廷选拔家境富裕、骁勇有力的青壮年成为府兵,加上能分配到相对足够的土地,所以府兵在自身免除赋税的同时,家庭资产还可以满足自备军粮武器的要求。但从唐高宗后期开始,社会承平日久、人口迅速增加、土地兼并日趋严重,以及立功者的赏赐过多,都导致了均田制下已经没有足够的土地分给百姓。可朝廷每年要交的赋税分文不少,于是大量府兵家庭开始崩溃,想让他们再自备军粮武器,按时番上宿卫或作战,已无可能。至武则天时代,民户逃亡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凤阁舍人韦嗣立就曾在上书中说:&今天下户口,逃亡过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