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幕所云或许是仙子掐指算出太后将要做的事情,可既然已经为众人所知,那么太后还会继续这么做么?还会一步一步毫无区别的一步步走下去么?
  从仙子说出来这一刻,我们这个小世界就与别的不同了吧。
  【比如胡人索元礼就因告密而获封游击将军,后来更是专门为武则天审理诏狱的案件。索元礼性情残暴,折磨人的罪罚花样百出,后期更是编写了&神级&大作《罗织经》,专门讲述如何网罗无辜,如何编织罪名,如何步步审问,如何逼人招供,堪称酷吏行业从入门到精通的教科书。
  看到索元礼的&成功&之后,周兴、来俊臣等人纷纷效仿。一时之间人人自危,告密成风。】
  【而这也进一步激化了矛盾。韩王李元嘉便与其子通州刺史黄国公李撰密谋起兵。李撰给越王李贞写了封密信,称&内人病重当速治疗,若至今冬恐成痼疾&,意思是眼下情势极危,应当早做决断,若拖延往后将为时已晚。接着李撰又伪造了一封睿宗李旦的诏书,发给了李贞的儿子、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诏书上写着&朕遭幽禁,诸王应尽快发兵救援&。旋即李冲利用这封诏书开始招兵买马,同时分报韩、鲁、霍、越、纪等五王,相约共同起兵会师神都。】
  李元嘉与黄国公都在封地,不在洛阳,即使消息传递出去也需要一段时间。
  而李旦却怕太后趁着这段时间做些什么,毕竟仙子亲口预言他们会谋反。连借口都不需要找。
  【结果,一直积极参与密谋的鲁王之子范阳王李蔼在起兵前夕不知为何却认为李贞必败,为图自保,他竟然将宗室密谋之事尽数告知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在获知宗室密谋的消息后,立刻派丘神勣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前往镇压。所以琅琊王李冲是在丘神勣大军即将到来之际,才不得不以招募到的五千兵马提前举兵。
  五千杂兵能成什么事儿?最后李冲被博州守门者所杀,唯一响应李冲的越王李贞最后也兵败自尽。】
  【至此,前期声势浩大的宗室起兵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宣告失败。而武则天当然要利用这个机会铲除李唐宗室的危险。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江都王李绪、长乐公主、太平公主驸马薛绍等人,以及相信党羽不计其数,皆被屠戮。李唐宗室力量就此衰微。】
  太平公主心头一震。薛绍?
  是了。薛绍的母亲是太宗嫡出的城阳公主,也是她的亲姑母。这样的李唐宗亲,肯定要受牵连的。
  阿兄,我们要做些什么了。
  【第二步:拉拢人心。
  首先就是自己的亲族。前面说过,武则天和她同父异母的兄长武元庆和武元爽有仇,后来武则天上位皇后,将武元庆、武元爽分别贬往龙州和濠州,最终客死他乡。
  但到了武则天有意夺取最高权力的阶段时,她就清楚地认识到需要扶持比朝臣更为可靠的血亲来作为自己的臂膀。于是武则天对武元庆、武元爽的儿子武三思、武承嗣一笑泯恩仇,有意提拔两个侄子。二人也想趁机翻身,面对姑姑的示好响应积极。于是,武元爽之子武承嗣被擢为礼部尚书,为太常卿、同中书门下三品,武三思则在不久后被封为兵部尚书。】
  现在还在混的武三思听到这个消息喜笑颜开,不过看看同殿的其他人,又忍住了。
  【虽然当时的世家还是社会顶级,但是随着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社会生活中原本实力较弱的小地主阶层逐渐通过土地兼并、建立军功的形式力量壮大了起来。武则天决定拉拢这些人,为自己所用。】
  【当时唐朝人步入仕途主要有四大途径:门荫、军功、由外入流和科举,其中勋贵门荫占据绝对主流,科举入仕的比例并不大。
  武则天开创殿试,增强了皇帝与未来官僚集团的联系。而且武则天还首创了试卷糊名制度,虽然这一制度在唐朝没能长期使用,却为后世的糊名密封制提供了重要借鉴。接着,武则天又下诏规定以后通过门荫入流、品级、资历等方式入仕的官员不得再担任在京清官要职,从而为凭借科举上升的新势力让出通道。之后,她又创立武举,在当时已经拥塞的军功升迁途径外,也为底层武人开辟了一条新路。】
  武则天在心里细细思索着。虽说仙子说的这些,可能会让她遇到一些麻烦。会想要把她提前拉下马,阻止她成为武皇。但她原本的路走的也很艰难,难道就不走了么?
  仙子都把方法摆到眼前了,她还犹豫什么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