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说李贤作为前朝政敌被打倒了,那么韩国夫人母女就是作为后宫嫔妃被打倒了。
  都是太后的至亲,也都是手下败将,无人敢说话。
  【在武则天打压和李贤身份质疑的双重作用下,六百八十年八月,武则天向李贤发动了致命一击。她派人向李治弹劾李贤身为储君却喜好声色,还经常与户奴赵道生等人厮混,滥施赏赐。李治闻言令宰相薛元超、裴炎和御史大夫高智周调查此事。结果在搜查东宫的过程中发现了藏在马房里的数百副铠甲,顿时针对太子喜好声色的调查原地升级为太子谋反案。
  此前有个正议大夫叫明崇俨,与武则天交好,结果莫名其妙被人杀了,找不出凶手。在审讯时,那个赵道生也在此时反水招供,说是太子下令让自己刺杀明崇俨。
  如此一来,太子李贤擅杀朝臣、密谋造反的罪名被坐实。】
  【公元680年,只当了五年太子的李贤被贬为庶人,关押于长安,还未形成气候的太子一党就此瓦解。第二天,武则天的第三子英王李显被立为新太子。
  此时的李治很清楚,如果当初培养李贤执政都算是时间紧张,现在让李显树立朝堂威望就更是天方夜谭。所以太子李显在生下嫡长子李重润后,李治就提出要立李重润为皇太孙,并授予开府治事特权。虽然最后没有为太孙委任具体官员,开府仪式不了了之。】
  【终于,永淳二年,也就是公元683年,李治驾崩,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皇帝李旦靠在榻上,只把窗格推开一条缝,默默的听着。三哥好歹还是阿耶封的太子,自己又算什么呢?
  这样的日子,又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不一会儿下人禀报,太平公主来了。李旦起身相迎,太平与他在榻上相对而坐。
  你怎么来了?如今多事之秋
  太平公主不说话,而是推开了窗格,让两人能大大方方的欣赏。
  阿兄这样唯唯诺诺,反而会让太后不快。这岂不是在说,太后威压皇帝,致使皇帝惶惶不可终日,有负先帝所托?
  李旦愣了一下,沉默不语。
  虽然是事实,但他不能这样做。
  【在李治的临终安排里,侍中裴炎与刘仁轨、刘景先、郭正一共同作为朝臣力量的代表,扶持根基不稳的太子李显掌控朝政,而若遇到军国大事有不决的情况,则有执政经验丰富的天后武则天作为后盾。这样辅政大臣能限制天后过度的干政,之后又能防范大臣专权、架空皇帝。看上去似乎很完美。但唯一的问题是,新皇帝李显并不信任这一套模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